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024 新型柴油添加剂 概述 该添加剂以0.14%的重量比例加入到柴油中,不仅保证了轻柴油的质量要求,而且改善了柴油燃烧特性和使用性能,归结起来,能达到以下6个方面的效果: (1)能使柴油在气缸内燃烧更完全,明显降低油耗,台架节油率平均可达4%~5%,应用节油率最高可达15%。 (2)明显降低烟度,经测试,烟度下降20%以上。 (3)明显减少有害废气排放,CO、CH下降20%左右。 (4)明显减少气缸积炭,延长柴油机维修与保养期限。 (5)明显提高柴油机转速和功率。 (6)添加剂含有杀菌剂成分,加入柴油中保证柴油颜色长期稳定,色泽不变,长期存放不产生沉淀和混浊。 该添加剂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并荣  相似文献   

2.
一项高科技、高效益的世界环保技术——氢柴油生产技术最近在京通过专家鉴定。这项技术的特点是将柴油加入33%的水及1%的添加剂,经过氢柴油制造机的化学、声学、力学和磁学作用制造出氢柴油,它可适用于柴油机械及发动机的汽车、拖拉机、工程机械、发电机组、轮船等。使用氢柴油的机械其发动机动力性能基本不变,节油率可达15%至  相似文献   

3.
生物柴油来源于动植物油脂等可再生资源。作为矿物柴油的替代燃料,生物柴油具有空气污染物排放少、润滑性好、生物降解完全等优点,但生物柴油的成本高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从原料(油料作物、油料林木果实、油藻和食用废油等)的综合利用,生物柴油的加工技术(酸碱催化、酶催化、无催化和副产高品质甘油的酯交换工艺),以及高附加值的后续产品(润滑添加剂、特种溶剂、表面活性剂等)的开发利用等方面,阐述了生物柴油作为环境友好的替代燃料和大宗有机化工原料的可行性。指出必须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生物柴油专有技术,才能使生物柴油产业成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4.
特殊施工条件下,钻井泥浆中经常加入一些有机添加剂材料或原油、柴油等,致使地质录井无法正确识别油气显示,更无法正确评价油气层,给录井带来较大困难。介绍了钻井液混入有机添加剂条件下的油气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5.
两碗柴油火苗,一碗油色发黄,冒着烟雾;一碗油色发亮,静静地燃烧。前者是普通柴油,后者是用小草、山林果实、高油微藻和地沟油生产的生物柴油。这是2008年11月27日内蒙古科技厅组织有关单位在包头稀土高新区现场观摩金骄集团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试投产的一幕。这一我国首套生物柴油生产线试投产,标志着我国的生物柴油从高技术示范阶段进入了工业化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6.
以含硫量为0.75%的常压渣油为原料,在固定流化床催化裂化反应装置上对自行研制的催化裂化(FCC)汽油USY/ZnO/A1O3添加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添加剂质量分数达30%时,该添加剂对催化裂化汽油具有良好的脱硫效果。与使用纯的FCC催化剂相比,在温度为500℃和剂油比为5的条件下,添加该添加剂后汽油中的硫由1385μg/g降到了962μg/g,脱硫率高达30.5%。尽管添加这种添加剂后由于烯烃含量的显著下降使汽油辛烷值略有降低,但该添加剂对催化裂化产物分布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总体而言,这种添加剂对汽油的性质也没有不良影响。而在高温与高温水热条件下,由于ZnO和USY发生固相反应会导致该添加剂失活。  相似文献   

7.
柴油臭氧氧化脱硫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臭氧作为氧化剂,以扬子石化炼油厂FCC段粗柴油为研究对象,在常温、常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对柴油进行了臭氧氧化,再利用极性溶剂萃取脱除柴油中的硫化物。主要考察了催化剂、萃取剂以及反应时间对臭氧氧化脱硫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扬子石化炼油厂FCC段粗柴油,在以KH3为催化剂,以90%N,N-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为极性萃取剂、且萃取剂与油的体积比为1的条件下,粗柴油脱硫效果最好,最高脱硫率可达79.2%,是未氧化柴油经溶剂萃取脱硫率的1.8倍。而且反应时间越长,脱硫效果越好。因而臭氧氧化脱硫技术是一种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新型脱硫工艺。  相似文献   

8.
加氢裂化尾油具有性能优良、饱和烃含量高,芳香烃含量、硫含量和氮含量低等特点,不仅能做乙烯裂解原料,同时也是优质的润滑油基础油原料,可以生产变压器油、内燃机油和液压油等产品,同时还能得到柴油等副产品,综合利用价值显著。通过采用减压蒸馏、溶剂脱蜡和白土补充精制等工艺,对辽阳石化公司生产的两批不同性质的加氢裂化尾油进行实验室研究,考察了辽化加氢裂化尾油作为润滑油基础油适用情况。实验表明,两批加氢尾油经过加工分别可以得到收率为15.3%的HVI100基础油,34.5%的HVI150基础油和20.4%HVI400基础油,以及柴油和变压器油等产品,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使用乳化柴油是实现发动机节油减排的重要方式,而含水率是影响乳化柴油燃烧效率的关键因素。为了预防乳化柴油泄漏火灾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该文采用直径为150 mm的不锈钢油盘,实验研究了含水率分为0%、 5%、 10%、 15%和20%的油包水(W/O)型乳化柴油池火的燃烧和沸腾特性。根据燃烧速率和火焰高度的变化情况,将乳化柴油燃烧过程划分为初始增长阶段、沸腾燃烧阶段、脉动阶段、稳定燃烧阶段和熄灭阶段,其中前3个阶段的燃烧有水参与,而后2个阶段的燃烧特性与0#柴油池火的稳定燃烧阶段和熄灭阶段基本一致。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沸腾燃烧阶段和脉动阶段的时间呈“增加—稳定—增加”的趋势,而稳定燃烧阶段的时间呈“减少—稳定—减少”的趋势。乳化柴油池火燃烧过程出现了沸腾燃烧并导致火焰高度下降现象。该研究有助于乳化柴油泄漏火灾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用含氧柴油添加剂EGM降低柴油机碳烟排放的方法,建立了超声波EGM-柴油在线混合装置,在4JB1直喷柴油机上试验研究了含氧添加剂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负荷时随着混合燃料中的EGM增加,碳烟和CO的排放显著降低;对NOx的排放影响很小;在小负荷时HC的排放增加。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市现有传统出租车市场的基础上建立电动出租车的运营环境,基于充电与换电模式、充电时间与换电频率、单日运营时间构建电动出租车6种运营模式,利用电动汽车行驶质量与能耗回归模型,界定车辆动力电池容量.进而构建基于购置成本、使用成本、驾驶员工资、营业收入的全生命周期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基于油价上涨、电价上涨、电池成本下降3种不同情景,建立纯电动出租车的服务定价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换电模式比充电模式盈利能力强;燃油价格年均上涨5%以上的情景下,电动出租车可以在5年与燃油出租车实现同等盈利;电价上涨10%,电动出租车服务价格则需上涨1%;电池成本若能够显著降低50%,电动出租车的服务价格将比燃油出租车低7%.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汽油机小负荷区域燃油经济性,通过分析进气相位对汽油机小负荷工况燃油经济性影响规律。调整进气正时参数,推迟进气晚关角,优化进气门开启持续期,实现Atkinson循环发动机耗油率的下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tkinson循环的发动机,在膨胀比增加的基础上,配合VVT及进气门开启持续期的调整,可以提升燃油经济性并降低泵气损失。提高几何压缩比由10.5增加到12.0,配合调整VVT和进气门开启持续期,利用曲柄连杆运动规律控制有效压缩比到10.7。选择进气门晚关角为下止点后100 CA、进气门开启持续期为270 CA时燃油经济性达到最优,对比原发动机性能效果改善17.96%,同时泵气损失降低13.96%。因此该优化方案为发动机油耗的改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学利  解慧  陈勇  刘煌  郭平  杜建芬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1):13361-13366
顺北缝洞型油藏具有超深、高温、超高压特征,相同断裂带内和不同断裂上油藏在原油类型、性质方面表现出了差异,进行相态规律分析和特征掌握非常重要。文章中以1、5号断裂带上油藏为研究对象,对1、5号带井下样品进行相态实验测试,分析相态实验测试结果得到其相态变化规律。发现:随着储层深度减小,原油中重质组分(C7+)含量由5号带上最高的29.88 %降低至1号带上最低的18.72 %,但从两个断裂带内油藏采出的脱气油密度基本一致;油藏原油饱和压力及气油比,随着生产井段不断变深呈现线性减小趋势,而粘度呈现上升趋势;从顺北5号带往1号带方向,原油逐渐变轻,流体类型从弱挥发性油变为易挥发性原油,原油临界点向左移,相图宽度变窄、高度变高。从相态分析角度明确两个断裂带上油藏原油具有相同油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用化学药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然后用水萃取,并用电脱水的方法脱除重质燃料油中金属钠和钒的技术.研究了破乳剂种类、浓度、脱水温度、电场强度和脱钒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V、Na脱除率的影响,得出了较为理想的脱钒工艺及参数.室内实验表明,通过高温反应和低温分离,可以脱除燃料油中70%以上的V、Na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船用增压四冲程柴油机中冷器传热恶化对性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大发6PSHdM-26H柴油机中冷器的功用及运行影响因素,并根据其工作机理和结构特点,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确立数值计算方法,给出中冷器传热恶化对柴油机运行性能影响的计算结果及分析.指出中冷器传热恶化对柴油机有效耗油率的影响是双重的,污阻气流阻力增大和冷却能力变小,均使柴油机有效耗油率升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油酸/氨水-燃油-醇-水微乳体系的形成过程热力学。结果发现,助表面活性剂醇和燃油的种类、燃油含量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皆影响此过程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在微乳液形成过程中,助表面活性剂醇从连续相油相进入微乳液界面层的标准自由能变化ΔGs<0;标准焓变ΔHs=0,为无热效应过程;ΔGs是由醇分子的混乱度熵变ΔSs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陆上油田综合含水达81%,产量出现递减,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成为陆上石油工业发展的迫切战略性任务。由于CO2混相驱在油田小范围的应用非常成功,开始进一步研究CO2混相机理指导油田大规模开采。CO2混相驱静混相机理,如CO2在油中膨胀并降低原油粘度很完善,但动混相机理即CO2混相多级接触过程中气液两相物性参数变化未详尽研究。建立计算CO2多级接触过程流体物性参数的一维数值模拟方法,结合中原油田井流物数据对混相前缘及后缘气液相组成、密度、粘度等参数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对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地利用劣质燃料油页岩,采用ZRY-2P综合热分析仪对茂名油页岩进行热重试验,利用热重试验数据分析了油页岩的燃烧特性,并对燃烧特性曲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页岩燃烧分为低温段和高温段,低温段挥发分的燃烧为后期高温段固定碳的前期燃烧提供了热量,试样S3的综合燃烧性能最好;试样S1的热重曲线变化异常陡峭,所有试样的微商热重曲线均呈现出挥发分燃烧和固定碳燃烧的2个峰.在此基础上,对大型油页岩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掺烧石油焦的大型油页岩CFB锅炉的设计新方案并对其优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10种不同掺烧比的地沟油生物柴油在双缸直喷式柴油发动机上的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地沟油生物柴油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性随掺烧比变化规律。并根据实验结果,在柴油机应用较多的中等负荷情况下利用遗传算法通过MATLAB仿真了最优掺烧比。优化结果显示:中等负荷情况下,地沟油生物柴油与柴油的最佳掺烧比为21∶78。此时,发动机功率降低不多,油耗率增加4.43%,NOX排放减少5.01%,碳烟排放减少20.76%,其综合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20.
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性能和排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验研究了由地沟油甲酯化得到的生物柴油和柴油的混合燃料在单缸四冲程柴油机中的燃烧性能和尾气排放,生物柴油的添加体积分数分别为10%,20%和30%.结果表明,由于生物柴油热值较低,混合燃料的油耗率比纯柴油高出10%左右;NOX,CO和CO2的排放浓度随柴油机输出功率的增大而升高,随着生物柴油浓度的升高,NOX和CO2的排放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CO的排放浓度则逐渐降低至纯柴油的排放水平;尾气烟度随生物柴油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