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1939年9月互日德国间击波兰,不到一个月,波兰败亡。我国史学界在分析波兰迅速败亡的原因时,一般主要归咎于波兰统帅部的昏庸无能、军事理论的因循守旧、战略战术的原始机械以及英法盟国宣而不战等等,很少提及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苏联在德波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所起的作用。从战争前夕的国际形势及波兰战场上的情况来看,除上面所述的诸多原因外,苏联先中立后出兵与波兰的败亡也是有直接关系的。一、苏联宣布中立使波兰的败亡终成必然30年代后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交工作用,苏联在国际关系中处于一种举足轻重的地位。"俄国不但…  相似文献   

2.
据德国哈林贝尔克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题为《20世纪的回顾》一书的统计,如从英布战争(1899—1902年)算起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为止,本世纪内共发生了61次主要战争(不包括国内战争)。作者指出这是有史以来战争最频繁的一个世纪,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世纪初的战争主要是欧洲大国,特别是德国和意大利为建立殖民帝国同原来的殖民大国(英法)为争夺“地图上的最后空白点”而引起的;1945年以后,则是以“有色民族的觉醒”而爆发的民族独立战争为主。  相似文献   

3.
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对外战争的宣战权在国会,而不在总统.可是从宪法颁布至今,美国的100多次对外战争只有5次是国会正式宣战的,其余均为不宣而战.在历次不宣而战的对外战争中,不仅国会照样同意拨款和派兵,而且最高法院也从未判总统违宪.可见国会是否宣战是无关紧要的.美国对外战争的决策主要在于总统.即使是国会1973年通过了限制总统战争权的“战争权力决议案”,直至今日,总统在对外战争上仍然是“不宣而战”.  相似文献   

4.
德国搁置世仇放弃「走廊」与波兰修订十年的友好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两年以前德国种族学家谓日本民族中有「日尔曼民族的浸液」(Arische Einschlag)后,希特勒政府遂正式宣布日人与德人的通婚平等权利.去年德日两国无线电广播宣传又互通音问;其相互友好更可从退出国联,两国舆论对竞争军备互表同情,以及其他外交军事等事件上看出来.近来德波日三国秘密协定的风声又甚嚣尘上,如瑞士巴塞国民报(Basler National Zeitung)会继续刊登德波日三国军事合作准备进攻苏联的论文.本年二月七日瑞士晨报论英法伦敦协定对于苏联的影响一文内曾有如下  相似文献   

5.
美苏英法四大国自行行使在德国问题上的权利和责任是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其根据是1944年9月的伦敦议定书、1945年2月的雅尔塔协定和1945年8月的波茨坦协定等一系列文件。其主要内容是:美苏英法四大国分区占领德国,由它们的驻军司令部组成“盟军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政府、军队及地方政府等一切权力;在德国根除军国主义,建立民主制度;决定德国的疆界,向德国索取赔款,签订对德和约等。在德国首都  相似文献   

6.
在9月12日最后一轮“2+4”外长会议签署的《关于最后解决德国问题条约》中,确认了奥得—尼斯边界为波兰和德国之间的最终边界。这使关系到波兰1/3领土主权的西部边界得到国际条约的保障,也为今后德波关系的发展排除了一枚“未引爆的炸弹”。二战前,波兰领土面积为38.8万平方公里。战后直到现在,波兰领土面积为31.25万平方公里。同战前比较,整个波兰版图西移。原波兰东部领土约  相似文献   

7.
欧战两周年     
在一九三九年九月初,由於德军侵略波兰,爆发了德国与英法集团间的第二次大战。两年以來,这战争已由欧洲大陆向全世界扩展。在两年來的战争中,大半个欧洲的地图已经變了颜色,世界上的一个个国家都已变成了一座座兵营,这是一个历史上空前的激变!然而,在战争继续扩大中,还有更大的激变在后面!  相似文献   

8.
苏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雄厚的经济潜力和一支强大的红军。希特勒极端仇视共产主义,消灭社会主义的苏联是纳粹德国的既定方针。德国只有征服苏联,才能实现其称霸欧洲、争霸世界的野心。希特勒首先对英法开战,只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当1940年6月法国投降,英国退守孤岛后,希特勒便立即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准备对苏联战争。早在1940年7月,希特勒就要求为进攻苏联进行准备。8月5日,德军拟就第一份对苏作战计划草案,几经修改后,希特勒于12月18日批准这个名为“巴巴罗萨”的作战计划。“巴巴罗萨”计划规定,德军必须在对英战争结束以前,以一次快速作战击败苏联,并于1941年入冬前结束战争。其作战企图是,以大量坦克和  相似文献   

9.
最近,西德《法兰克福汇报》载文说,是科尔总理把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战争赔款问题重又提出。原来,科尔在3月2日针对波兰要求确认战后德波边界问题,发表声明称如要西德确认波兰边界,波兰必须重申它放弃向德国索取战争赔款的权利。德国赔偿问题是战后遗留的德国问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全不是如美、英、法三国政府所期望的那样开始的。西方国家统治集团积极扶植起来的德国军国主义侵略势力,首先扑向了西方国家。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进攻波兰,希特勒在欧洲发动了侵略战争。美、英、法三国奉行的绥靖德国和拒绝集体安全的政策,至此完全宣告破产。希特勒德国一点儿也不满足于它在慕尼黑买卖勾当中所得到的让步,对英法两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地位加紧进攻,才迫使这两个国家的统治集团于一九三九年九月三日对德国宣战。然而,不论英国也好,法国也好,直到一九四○年  相似文献   

11.
留在那些老《世知》封面上的购买记录让人遐想:这些购买者是谁?为什么要阅读这本杂志?他们是以何种心情读这本杂志的?1940年4月16日出版的那期杂志的目录页上有一行手迹,引起了我的兴趣。杂志原主人在这里录下了陆游的两句诗:明镜穴应为“镜里”———引者注雪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这位读者为什么写下这样两句诗?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已过半年,英法在西线坐视侵略而无所作为,人称“奇怪战争”。当期《世知》杂志作诗讽刺:“西线闲来无事做,坐结绒衣寄家人”,“莱茵河上草青青,碉堡权做休息城”。德国法西斯却更加肆无忌惮,于…  相似文献   

12.
高瑞婷 《世界博览》2011,(18):75-75
9·11事件直接促成小布什政府向全球“恐怖主义”宣战?但战争打响后,美军没有如愿以偿地在伊拉克搜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一“国家恐怖主义”的罪证.反而让阴谋论者找到了极大的生存空间。围绕着9·11事件的诸多细节,怀疑者一一提出了自己的反问:9·11是不是美国高层一手刻意制造的?恐怖主义的目标是国家?  相似文献   

13.
<正>从呈现形态上看,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武装冲突和近现代战争没有本质区别。但是,俄政府将这场冲突定义为“特别军事行动”,而非“战争”,背后有深刻的国际法和俄国内立法考量。规定开战前需经宣战的国际条约是1907年的《海牙第三公约》,即《关于战争开始的公约》。该公约第1条规定:“缔约各国承认,除非有预先的和明确无误的警告,彼此间不应开始敌对行为。警告的形式应是说明理由的宣战声明或是有条件宣战的最后通牒。”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至20世纪期间,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一个战争最频繁的地区,成为一个“反复爆炸的火药桶”。让我们一起来追寻其战争爆发的历史轨迹。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年8月,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爆发反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的起义,得到巴尔干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9月,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和黑山逐步结成巴尔干同盟,企图乘机对土耳其发动战争,瓜分其欧洲地区的领土。10月9日,黑山首先对土采取战争行动。随后,保、塞、希先后对土宣战,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全面爆发。巴尔干盟军势如破竹,至11月28日,阿  相似文献   

15.
王昆 《世界博览》2009,(11):52-55
1939年9月3日,英国人第二次与德国开战。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边,在中蒙边界地区,也爆发了一场决定性战争,对这场苏联与日本之间影响深远的战争,当时的欧洲人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6.
军事历史学家大都喜欢把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称为机械化战争,这似乎没有错。然而,在充斥着血与火的战争迷雾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左右着战争,这就是石油。所以有的专家也称这两场战争为“石油战争”。一战期间,当时的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声称,汽油“在未来战争中像血一样重要,不能供应汽油将会使我们的军队立即瘫痪”。一战中德国战败,法国政要在谈到石油对大战的作用时说,石油这个“地球之血”是“胜利之血”,德国对它的铁和煤的优势太自负了,它没有充分考虑到我们的石油优势,协约国的事业是在石油的波涛上飘向胜利的。  相似文献   

17.
德国联邦议会6月30日通过了政府的一项议案,决定派遣作战部队和卫生部队参与前南斯拉夫地区的维和行动。这项提案是在联邦内阁6月26日会议上作出的。根据上述决定,7月17日,德国从慕尼黑空军基地出动了第一批空军运输机,将一批士兵和军用物资运到意大利北部的皮亚琴察基地,第一批“旋风式”战斗机也于20日抵达这里,以支援英法荷三国快速反应部队。舆论评称,德国首次出兵波黑表明,德国对前南  相似文献   

18.
「德国是已经宣战了」,这句口号自从希特勒于三月十六日正式宣布采行征兵机制,公然扯破凡尔赛和约的军事条款后,是到处被狂喊着.诚然,德国是已经宣战了,但其他各国何尝不是同德国一样疯狂地扩充军备,准备战争在一九三五年的开头二月,虽因罗马与伦敦协定的成立,萨尔问题的和平解決,国际的空气好像渐渐清朗开来,可是隔了不久,战云就又弥漫全球,战神的翼肢又已笼罩大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一次又一次梦想征服俄罗斯的人发现,如果俄罗斯的武器不足以杀死他们,恶劣的天气却能办到。1708年:查理十二世入侵俄国年轻的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是首个率领人马在俄国漫长的冬天跋涉,进入死亡和疲惫的欧洲大侵略家。大北方战争于1700年爆发,彼得一世对瑞典宣战,目的是要把瑞典赶出波罗的海地区。当时的瑞典是一个超级强国,它的势力范围包括如今的瑞典、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以及俄罗斯的一部分。战争开始并不顺利,  相似文献   

20.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在这片代表着波兰骄傲和德国罪行的土地上,我们期待着宽恕与和平。”“德国人清楚地知道是谁发动了这场战争,是谁首先成为受害者。”“德国再也不会犯这样可怕的错误了。”——8月1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出席华沙起义60周年纪念仪式上,为纳粹德国的战争罪行向波兰人民道歉。也许,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人民心里不是滋味,德国能,日本人又为什么不能?!“本·拉登虽然是一个‘致命的死敌’,但他还是一个杰出和勇敢的指挥官,领导着一支忠诚和能干的力量。”——美军攻伊总指挥、中央司令部司令汤米·弗兰克斯上将在8月3日出版的回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