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逍遥游》篇涉及到两种自由观念,“无待逍遥游”的自由观和“有待逍遥游”的自由观,庄子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郭象注《庄子》采用六经注我法,对于庄子的这两种自由观念都加以肯定,进而建构了他的一家学说:“适性逍遥游”的自由观。本文从三方面对“适性逍遥游”的自由观展开具体分析:首先说明郭象的基本哲学观,即以“玄冥”、“独化...  相似文献   

2.
洛桑东洲 《科技资讯》2006,(19):110-110
犯罪预防观决定于犯罪原因论,犯罪新旧两派关于犯罪原因的不同理论决定犯罪预防观念的发展变化。当代犯罪社会学派关于犯罪原因的多因素论的范围日趋扩大,犯罪预防观念的选择与确立应注意自由、客观和理性。  相似文献   

3.
庄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诸多著作中的体育思想是现代体育科学思想发展的基础。通过前期相关文献资料的考证与逻辑分析,对庄子的相关体育思想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庄子体育养生观是对老子养生观的继承与发展;(2)体现了道家"形"、"神"内外兼修的理念,重视"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思想修为;(3)以"动"、"静"结合为练习手段,强调"动以养形、净化心灵、清静养神"的身心协调发展理念;(4)庄子养生体育思想对华佗五禽戏活动的创编与发展具有直接的借鉴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由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在西方思想史上,学派林立,观点杂陈,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都曾提出各自的自由主张和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前人的思想成果为基础,第一次把自由奠定在现实的基石之上,建立了自己的自由观体系,揭示了自由的真义。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正在成为渗透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政治信仰里的价值理念,是引领全人类自由解放的指针。  相似文献   

5.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由观”、“生死观”、“游戏观”是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庄子独特的思想内涵。运用庄子的这些哲学观点,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从而完成理想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人”、“物”、“道”标示了庄子哲学观的生存论、生态论、宇宙论三个环节,“人与文”、“物与文”、“道与文”是庄子从其哲学观出发,审视并揭示文学起源的三重维度。与此相应,庄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生存论、生态论及宇宙论的文学观。从生存论出发,文学是对生存的诗性观照,是真人自由生命的映射;从生态论出发,文学是对物性的体认及回归;从宇宙论出发,文学是对宇宙情怀的书写,是向大道的归藏,是天与心的交融。在文学的三维书写中,庄子揭示了文学的本质就是见证生命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魏晋玄学受庄子哲学思想的影响颇深,而在代表玄学思想的“竹林七贤”中,严格地说,只有稽康以其独到新锐的玄学思想,狂放任诞的知情言行,将人格精神的自然真率坚持到了生命的终点。现结合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观,对稽康的自由追求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庄子所谓的自由是哲学意义层面上的,这种自由已经突破了现实的樊笼,是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庄子在《庄子》一书中主要通过与自然融合、遵循天道等途径呈现自由的状态,而杜甫在草堂诗中所描绘的自由状态仍然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他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无奈之举。但无论怎样,庄子与杜甫在表达对自由强烈渴望这一特定的情绪体验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庄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子是我国道家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长久以来,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哲学、美学等方面来研究庄子的思想,很少关注庄子思想对教育的启示与影响,甚至因其某些消极的观点来得出其“反教育”的定论。其实庄子思想中蕴涵有极其宝贵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深入挖掘,如其飞扬心灵的学习目的观、尊重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法观、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观和效法自然的自然美育观等,都对现代教育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庄子与荀子的"天人观"既有一定的相通性,又有各自十分迥异的特色。庄子与荀子的"天人观"都突出了"天"的客观性,不同的是庄子最终走向"天人合一",而荀子走向"天人之分"。比较庄子与荀子的"天人观",可以看出庄子道家立场和荀子儒家立场的不同,"天人观"的差异反映出庄子与荀子思维方式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1.
自由主义不仅在自由观、权利观,民主观遇到许多难题,而且它在国际领域,社会实践,民主选举中效果均不理想,因此,自由主义需要改良个人自由理论,完善自由理论阐释,同时解决好理论与现实的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庄子>神话环境的形成首先是由其时空观贯一生死观、物我观,合之以神话主体(多是神话人物)、神话行为构建而成.这一现象说明两类问题:其一,庄子所建立的无序时空表达的是人类认识世界判断的无效性;其二,作为原始神话的<庄子>神话与其他诸子神话不同,在描述奇特场景的同时,充分利用时代的资源作为反驳有序的所谓"文明社会"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3.
卢梭在溯源人类史演变时,通过比较自然人和文明人的两种生存状态,以自然人的生存状态为参照,从人性难免的弱点来阐释了他的自由、平等、民主、自我保护与和谐共处理念,并向世人展示了他富有同情怜悯、展现本真性情的新型"人学观"。他从人性的维度阐发了人在感性与理性、灵与肉的矛盾中所彰显的自由观、自然教育观,并以此为基点批判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人。卢梭的人学思想是其学说的根基,并给当下社会的发展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与萨特以艺术欣赏与创作来实现精神的自由安顿与独立自存,这就把美从艺术的领域延伸至现实世界。在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冲撞的背景下比较二者思想,可以发现他们在自由的概念、追求自由的方式以及对现实的态度三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也存在很大不同。庄子的逍遥游与萨特的自由同具有反异化、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特征;也都希望通过想象、体道等主观方式去达到自由之境界;而他们对束缚自由的现实所采取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前者主张迴避,后者勇于反抗。这些异同为艺术化人生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语境。  相似文献   

15.
学界对庄子乐活思想已有诸多研究,但尚未明晰庄子乐活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如此,要针对一些大学生消极、沉沦、不快乐的存在生态,借鉴庄子的乐活观,改进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人生、价值、道德、精神和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16.
庄子"知"论包括庄子对知识的看法和对认识活动的看法。认识活动可以分为理性探究活动和观道体道活动两种。理性探究活动的结果是关于物的知识。庄子批评理性探究活动和关于物的知识,也怀疑关于物的知识的真理性。观道体道活动的主体是真人。真人对道的直观是心观,又是静观。但这种静观不是死寂的,而是不断生成的,也即是体道、游心于道。真人观道体道的结果是真知。真知是不知之知,并相关于人的生命和生存。  相似文献   

17.
<庄子>散文中以孔子活动为素材的寓言占很大比例.对这类寓言细加分类,可以看出道家后学借重儒家领袖来提高论辩力量,也可看出庄子学派后期儒道两家理论相互兼融之特征.  相似文献   

18.
孙强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34(4):433-436,444
庄子与萨特以艺术欣赏与创作来实现精神的自由安顿与独立自存,这就把美从艺术的领域延伸至现实世界。在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冲撞的背景下比较二者思想,可以发现他们在自由的概念、追求自由的方式以及对现实的态度三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也存在很大不同。庄子的"逍遥游"与萨特的"自由"同具有反异化、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特征;也都希望通过想象、体道等主观方式去达到自由之境界;而他们对束缚自由的现实所采取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前者主张迴避,后者勇于反抗。这些异同为"艺术化人生"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语境。  相似文献   

19.
自由作为人类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构成庄子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从内容上看,庄子标识的自由观念具体表现为行动自由、实践自由、精神自由、思想自由、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这些样式。对此我们应当全面把握,不能失之片面。  相似文献   

20.
罗尔斯基于两个正义原则的正义理论被广泛理解为分配正义论,差别原则是分配正义原则中的一种.差别原则的价值目标除了要谋求达到一定程度的社会平等外,还服务于构建一种公平有效的社会合作体系,以利于缓和自由和平等之间的价值冲突.差别原则对于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