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虚拟技术对人类认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虚拟技术是一种对现实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计算机综合技术,虚拟技术扩展了认识对象、加速了认识进程、提高了认识效率.虚拟技术促进了一种新的认识方式即虚拟认识的产生.虚拟认识是一种数字化的运演过程,它不同于现实认识,但虚拟认识要以现实认识为基础,依赖现实认识.现实认识也需要虚拟认识来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2.
技术是人的技术,人是技术的主体,人性是技术的内在根据,技术是人性的外在展现.技术是人的器官的外在延伸,是一种强化了的满足需要的工具,是人类实现解放与自由的手段;技术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的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展现;技术也是一种异化,技术的异化是人性异化的一种反映,因而完善人性是克服技术异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技术与工程,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是两个既相关联又有差异的研究领域.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对话,并试图对二者关系做一梳理和探讨.文中当代德国著名技术哲学家波塞尔教授认为,就技术哲学是与工程哲学的关系而言,尚无必要把二者划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研究领域.文中强调了技术(工程)不同于科学的特质在于其中所包含的意向或价值因素.工程中使用的是人工制品,工程哲学是否属于技术哲学,取决于有关的定义.从理论的意义上看,工程哲学已经预设了技术哲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钎焊技术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先秦钎焊技术是在当时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称得上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一项伟大创新.分析了九连墩墓出土青铜器使用的钎焊工艺特点,并根据先秦钎焊技术发展特点将其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5.
现代心理学产生于对人的心灵现象进行测量的技术目的,所以一开始就是技术主义的.心理学越来越向纯技术化方向发展,导致了其人道主义的严重失落,这一趋向导致心理学走向困境.技术与人道主义两者并不矛盾,均出于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目的.在过去的数个时代由于现代功利主义需要而导致了科学技术与人道理想的分裂,心理学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新的时代又向人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技术与人道理想的融合并构建一种新型的技术人道主义成为可能.构建心理学的技术人道主义主要是进行研究技术的改造,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注重转变研究者的人性观和解释能力的培训,二是注重优化传统的小型化非机械化技术,三是注重从传统文化开发新型的人体自身技术.  相似文献   

6.
"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它源于实践,而又指导着实践.在中国古代冶金技术领域,也蕴涵着丰富的"和(合)"思想.本文从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具体实践出发,论述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中所蕴涵的"和(合)"哲学思想,表明正是在这一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进步,并使得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成就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7.
正是在使用这一人类实践活动中,技术才得以成为人与自然的中介,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才得以互动.人类凭借技术的使用破译了一个又一个自然奥秘,但也不幸由此制造出了一次又一次社会灾难,这就反讽似地刻画出人类社会所陷入的尴尬境地:人越欲控制自然,自然越欲背离人而去.如何在使用技术中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STS协同共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电池是用独特的制造技术,使粉末状晶体变成密不可分的整块结晶体,自然的形成"塞片",制成了不怕震动,耐冲击,甚至可以颠倒的标准电池,从而彻底改变了标准电池百年以来的历史缺陷.该技术被誉为标准电池制造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被列入<2001年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编号为:2001030106;其还获得200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科学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的拓展,STS最引人注目的进展之一是"技术的转向"这一新的学术研究也打开了技术的黑箱.这种技术不是研究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而是相反,研究者现在探讨的是社会是如何进入技术的.本文从技术的社会学视角,运用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对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华南虎事件"中行动者之间的一种利益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10.
广义技术视野中人的技术化问题剖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广义技术界定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人的技术性、人的技术化、技术的奴役性、技术理性主义、技术困境与人类解放等技术哲学理论问题.笔者认为,人一开始就是技术的人,人类的发展就是不断技术化的过程.技术理性主义膨胀源于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技术的正效应与负效应、解放性与奴役性并存,人类解放是在技术困境中艰难前进的.  相似文献   

11.
从技术设计视角看当代人类生活方式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设计与人类生活方式密切关联.在当代工业社会,技术设计在促进人类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的同时,也导致人类生存面临种种困境和危机.人类生活方式全方位与技术设计溶合,构筑了一种技术化、功能化和消费主义的崭新生活方式.技术设计为达到人的自我解放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给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发展,为研究生管理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应用组件技术、ASP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开发了一套相对通用的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研究生院、各院系和研究生基于Web的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1999,(11):34-35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压力机用安全双联阀,是参照国外先进技术开发的一种新产品.该产品先导部分采用了引进德国技术生产的大通径电磁先导阀,主阀体具有独特的交叉流道式结构,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4.
德韶尔是20世纪上半叶德国最有影响的技术哲学家.其技术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关于技术的争论>(1956)一书中.在该书中,他对康德三大批判有关科学、道德和艺术的三个王国做了引申,对著名的"第四王国论"进行了补充,坚持认为技术发明只是对以潜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技术可能性的发现,是上帝创世活动的继续.由此阐发了技术的本质,探讨了与之相关的技术发明,技术的存在方式和历史特征、技术客体的特征,技术的影响与联系等问题,回应了历代学者及同时代学者有关技术的看法和争议.  相似文献   

15.
此文为纪念俄罗斯技术哲学诞生100周年而作。П.К.恩格迈尔奠定了工具主义的,即把技术看成是与价值无涉的中性工具、手段的技术哲学的基础;而Н.А.别尔嘉耶夫则对技术中性论的观点提出了尖锐批评,指出了技术使人、人的精神和生活产生了异化。工具主义的技术观在苏联时期达到极致,但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一观点走向衰落。在当代,技术型文明带来了全球性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恢复人本主义在技术哲学中的本来地位。俄罗斯技术哲学的任务就是引领走出技术型文明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技术评价的意义和社会背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评价起源于从社会的角度上关注技术发展,它通过系统的收集、调查和分析有关技术及其可能产生的广泛影响,为制定科技政策提供客观的信息支持.随着公众对技术的越来越多的争论,传统技术评价面临很大的挑战,这导致了参与式评价方法在技术评价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公众参与技术评价方法被认为是针对现代社会中不确定、不平等问题的一种新的互动式解决途径.本文对这种评价范式的意义和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水下仪器水声数据传输技术"是"十五"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海洋监测技术主题的一项重要课题.课题依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开展研究工作,课题工作还得到了浙江省科技部门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大力资助.经过3年多的艰苦努力,课题组圆满完成了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人-军事技术之间除对象化的物化关系外也存在着异化向度,即军事技术对人主体功能的僭越,这一异化关系构成了"人"在作战模拟技术中可以被量化的前提条件.研究者们在模型中用对技术效能的精确测量遮蔽了人在军事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当我们接受作为"存在"的作战模拟技术时可以发现,这一异化向度的物化在揭示作战模拟技术先天局限的同时,也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在长期的技术实践中形成了抑制奢侈,崇尚节俭的技术伦理观念.这一观念植根于自然经济,又影响着自然经济,对当时技术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具有二重性.在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日益凸现的今天,"抑奢"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技术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20.
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技术是天使,技术使人类的故事演义出辉煌.现代技术给人类提供了舒适的生活,伴随而来还有具有管理理念、人权观念的现代社会.技术是魔鬼,它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灾难,物种灭绝,以至于我们现在的新生代正在走向终结.然而,终结也是新生的契机,新生代的终结意味着走向生态纪元的开始.美国生态思想家托马斯·柏励(Thomas Berry)提出即将来临的生态纪元是人类及地球共同体的未来.这是在地球的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再到生态纪元这一过程中,地球的地质--生命过程之必然.生态纪的技术体现了技术可以是天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