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文学创作富于感性。同时也不能没有理性,文学作品是作家感性和理性心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情感则是贯穿文学创作的动力因素。透过感性心理活动的敏锐性、理性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和情感活动的丰富性这三个方面可以进一步观照作家的心理素质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詹琰 《科技潮》2009,(6):52-53
哲人有言:人创造了两种真正强有力的认识自然和自己的手段——科学和艺术。科学和艺术的创作是理性和感性的互相渗透;在科学和艺术创作中,感性的东西和纯理性的东西不仅并不相互矛盾,甚至还互为影响;而技术、科学与艺术之间,也往往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本刊新设栏目“科苑谈艺”的主旨,就涉及这方面的话题,即:以科学思维审视艺术,以艺术眼光欣赏科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哲学辩证法作为辩证法的现代哲学形态是实践人本辩证法。“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是这一辩证法的出发点和根本所在。这一辩证法面对“三个世界”:感性世界即感性存在和感性活动(事在)、人类世界人在)意义世界(义在)。这一辩证法是以感性世界为对象对人的本质为尺度对之进行人道评价而获得意义世界,进而为进步人类创意指导实践的价值观念,以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4.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是一部充满多重象征意义的童话。从《小王子》文本人类生存空间的角度可以看出,圣·埃克苏佩里对于空间与人类自身生存的关系有着很深入的思索,包括生存空间的大小、想象空间中感性与理性的交织以及人与人之间社会空间的构建等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加速发展,《小王子》一书中蕴含的这方面的启示对于人们的生存、生活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康德看来,人有道德.道德源于理性而非感性。因为理性的本质是自由。理性之自由即在于超越并征服感性.而这种超越与征服乃是一场无尽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西方传统人学思想经历了从自然人到理性人再到感性人的一个过程,其立足于对人学思想的探究。古希腊的朴素、原始的人类本质探索;文艺复兴时期以人道主义取代神的地位;德国古典时期以人的理性存在发展到感性的人,这一历史进程无不体现了人对自身认识的艰难历程,从而形成了人学思想独特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古罗马文学是罗马社会存在与罗马人精神历史的反映,其中既有对为国家尽力义务而自我克制、自我牺牲的理性主义精神的价值确证,也表现出因国家理性主义与个体价值的冲突带来的矛盾、痛苦、困惑与迷惘。它即使我们看到了罗马帝国兴盛的原因,又预示着罗马帝国的衰败与分崩离析。但是,古罗马作家们只是感性地体验和客观地反映了国家理性主义对个体情感的压抑,而不能理性地进行批判。所以,笼罩在作品中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感伤、困惑与迷惘情绪。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在新诗创作中留下了《红烛》、《死水》两部主要诗集。透过它们,可以感受到爱情在艺术的追寻和闻一多生命的叩问中有着本质的统一:执著、责任感和在传统与现代围困中的挣扎、探索。同时也能看到闻一多柔情、感性、矛盾挣扎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9.
王冬梅 《科技资讯》2006,(3):139-141
室内设计有其独特的设计思维的方式与方法,设计过程中贯穿以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并形成以感性思维为主导并渗透理性思维的综合多元的思维之道。在不同设计阶段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实施并达成设计中各环节各因素的协调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有其理性的一面,讲求科学的一面,这极大丰富了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思想内涵,促使人们加强对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层次的关注,而非囿于在文艺作品中对人类和自然之现实与未来世界的感性挥洒与落托不羁的想象。雪莱认为理解世界的力量来源于人类的官能,改变世界的力量大多来源于科学与艺术。没有道德意识,没有成熟的想象所带来的共鸣,科学将成“无风之帆”。  相似文献   

11.
江苏兴化战国时为楚将昭阳采邑,受苏州、扬州文化影响,于明清时发展为东南名城。兴化四面环水,钟灵毓秀,经济富裕,人才荟萃,为明清小说之滥觞、四部名著作者麇集之地。据考证,《水浒传》、《封神演义》、《西游记》、《祷杌闲评》作者分别为兴化人施耐庵、陆西星、李春芳、李清。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作者麇集兴化与天时、地利、人和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条件下,作家角色的转换、商品意识的觉醒等现实因素,促使作家自觉使创作适应文化市场规律,这无形中影响和制约了作家的创作自由。文章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作家行使创作自由权利的真实状况,并分析其成因以及探讨作家该如何面对。  相似文献   

13.
岛崎藤村是日本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他对我国的创造社作家有着很深的影响,许多创造社作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岛崎藤村作品风格的影子。文章所阐述的就是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岛崎藤村对我国创造社作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剧作家尤其是文人剧作家创作时,在重视戏曲的“风化”和“乐人”这种教化与娱乐的功用哆同.寸,更;的体现出“诗言志”的传统的承续情感至上的戏曲价值观使戏曲作品成为古代剧作家逞才肆情的载体,成为文人学士们表现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这是作为正统文学的诗词所具备的文学传统在戏曲领域的开掘。戏曲在情感层面上的功能意义的被发掘,标志着戏曲价值观的成熟,也是诗性特征生成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坛对沈从文等京派作家曾经一度忽视甚至批判,很大程度是因为以历史现代性解释文学现代性.对二者进行了同构性理解。实际上,二者呈逆向结构,于现代性内部形成一种张力。京派作家描写健康优美人性人情的同时,面对物质文明的进步与道德伦理的退化作出反向思考,表现出对物质化的对峙与质疑,具有文化反省的内容。这也正是文学所应当承担的责任,由此使中国新文学获得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16.
“大连作家群”命名依据及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连作家崛起于中国文坛,形成了一个富有成就、特色和内涵的作家群。通过对“大连作家群”之形成、基于地域风格的文本题材同一性和作家普遍的现实主义作风格三大要素的分析,论证了“大连作家群”命名的科学性。“大连作家群”的形成不仅丰富了区域文学内涵,也为文化基壤相对薄弱地区提供了促进文学文化良性互动、增强整体城市文化实力的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尤其以汤亭亭、谭恩美、任璧莲和邝丽莎等为代表,在当代美国文坛的影响愈来愈大。作为女性作家,她们在作品中都关注并探讨女性生存境况以及女性如何争取权利,流露出强烈的女权主义意识。具体来说,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或通过无声的反抗,或将自己定位为双性同体,或结成姐妹情谊,以此对抗父权制的压迫,表达追求男女平等的理想。  相似文献   

18.
作为美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二十世纪黑人文学一直以美国梦为一个重要主题。在二十世纪早期,黑人文学充分表达了对于黑人民族的赞美和对于自由平等梦想的憧憬与努力;中期以抗议小说为代表的黑人文学则震撼地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和黑人贫困状况以及作家对于美国梦能否实现的焦虑与担忧;后期以沃克、莫里森为代表的黑人女性作家反思了黑人群体的狭隘排外,倡导黑人男性与女性、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博爱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编辑与作者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作为作与读之间的社会信息传播系统的中介,与作是一种直接的互动关系。编辑与作应加强沟通,作要有编辑思想,编辑要有作意识。  相似文献   

20.
鲁迅和村上春树都擅长刻画人物。《狂人日记》和《挪威的森林》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代,但鲁迅笔下的“狂人”和村上春树笔下的“病人”却有着某些天然的相似和相同之处:同样急剧变化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转型期的精神疾病患者,同样茫然孤独无助的年轻主人公,同样残酷的青春和病态人生,同样孤独无奈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