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05年5月中旬昆仑山北坡普降大雨,位于新疆洛浦县境内的阿其克河在21日凌晨暴发大洪水,造成一起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经过实地调查及计算,本次最大洪峰流量为54.5m^3/s。本次洪水属季节融雪与暴雨混合性洪水类型,洪水暴涨暴落现象十分突出,分析此次灾害性洪水的成因,发展过程及特性,对于减免由此而造成的灾害性损失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蹄河是黑河二级支流、洪水河(民乐)一级支流,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小河流。通过调查分析:马蹄河历史最大洪水发生在1995年7月,洪峰流量39.8m3/s,洪水重现期30年。马蹄河历史洪水调查成果对该河段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广西境内西江流域洪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西江流域灾害性洪水给广西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针对多年实测洪水资料,从洪水年内分布特性、洪水组成、干支流洪水遭遇等方面对广西境内西江流域洪水特性进行全面分析。分析成果表明,柳江洪水发生时间与干流基本相应,桂江洪水发生时间较早,郁江洪水发生时间晚于干流;柳江对形成干流洪水的贡献很大,郁江和桂江对干流大洪水的形成作用有限;柳江与红水河洪水遭遇可能性很大,年最大洪峰流量、7 d洪量、15 d洪量遭遇的概率分别为34.1%、47.7%和52.3%,且遭遇洪水的量级也较大,3 d洪量为50~100亿m3,7 d洪量为100~200亿m3。郁江与干流洪水遭遇概率较低,桂江洪水基本不与干流遭遇且遭遇洪水的量级很小,年最大洪峰流量、7 d洪量、15 d洪量遭遇的概率仅为4.5%、9.1%和15.9%。  相似文献   

4.
根据重现期将洪水划分为12个等级,根据年最大流量距平值将洪水中长期定性预报分成7个等级,同时对嘉陵江流域干流洪水的洪峰流量等级标准和中长期预报定性分级标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嘉陵江干流1981年7月发生的洪水等级、结果表明,1981年7月在嘉陵江干流广元以下造成了4~6级的特大洪水。  相似文献   

5.
基于大通河享堂站洪水极值资料和流域内的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MTT法、Yamamoto法,综合分析了大通河享堂站洪水极值序列的变化趋势、突变发生时间,揭示洪水极值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享堂站年最大洪峰流量1956-2019年呈弱增加趋势,1992年后序列值波动幅度减小;年最大1、3、7日洪量均呈显著减小趋势.大通河享堂站年最大洪峰流量在2006年发生突变,年最大1、3、7日洪量均在2013年发生突变.大通河流域洪水极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流域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包括大型水电站运行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沮漳河堤防加固前后洪水过洪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沮漳河干流一直是宜昌市防洪重难点,防洪矛盾突出.1996年7月和2007年7月(9607、0707)沮漳河出现两次较大洪水.水文监测表明:9607沮漳河河溶站洪峰流量为2380m3/s,洪峰水位50.15m,在进行防洪加固后,0707河溶站洪峰流量为1950m3/s,对应洪峰水位却达到50.07m,不合常规.通过多因素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洪水涨落率、糙率与水面比降影响因子、水库调度是导致该异常的主要原因,借此为汛期防洪安全及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估算统计参数,辅以皮尔逊巨型曲线推算设计流量,是解决缺乏观测资料流域的设计流量推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针对福建省流域面积小于 1100平方公里的中小流域,以实测资料为依据,并加上调查的特大历史洪水资料,从分析单站的年最大洪峰流量的统计参数入手,参照福建省各地区暴雨统计参数分布规律,经分析归纳,提出了分区多年平均年最大洪峰流量(Qm)的经验公式,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及偏差系数与变差系数比值(Cs/Cv)分区图.可供福建省中小流域规划和工程初步设计,推求设计洪峰流量应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西藏地区冰川灾害之一的冰湖溃决洪水,具有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大并经常伴随有泥石流等特点。以西藏年楚河流域的典型危险性冰湖——黄湖及其下游区域为研究对象,经过实地调查,获得了相关的水文气象特性和地形、地貌等特征信息。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地形数据和矩形网格,采用二维溃坝洪水演进数值模型,进行了模型的率定和不同溃决模式下的洪水演进模拟。结果表明:上游近溃口河道,不同溃决模式对洪峰流量、洪水最大水深和洪水最大流速影响较大;中下游河道,不同溃决模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上游近溃口河道,小溃口工况的洪峰流量大于大溃口工况的洪峰流量,逐渐溃决工况的洪峰流量小于瞬时溃决工况的洪峰流量;中下游河道,小溃口逐渐溃坝的洪峰流量最大。一旦洪水发生,最大淹没面积约为88.30km2,溃决洪水到达江孜的时间约为33h,江孜处的洪峰流量约为1 777m3/s,大于江孜地区暴雨洪水万年一遇洪峰流量1 000m3/s。根据预测结果做好预警工作,能一定程度上减小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9.
 江淮流域光热充足、物产丰富、经济较发达。但这里经常遭受洪水的侵袭。1998年, 长江流域发生了本世纪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特大洪水。事实上, 这次特大洪水已在预测之中, 因为在它发生之前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洪水前兆。笔者根据长期的研究, 对这次特大洪水曾提出自己的看法, 1995年9月, 浙江省教委批准了笔者申请的项目: ”1998年前后巨洪预警研究“.其后经过大量的综合分析工作, 发表了多篇论文[1, 2], 并随后得到证实。为此, 拟对江淮流域洪水的发生规律及其变化趋势作进一步探讨。江淮流域的特大洪水20世纪, 长江流域排在前3位的特大洪水分别发生在1931、1954和1998年。  相似文献   

10.
以张家界地区主要水系溇水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长潭河站1966年以来有记录的水文泥沙资料(25a),分析溇水流域不同阶段洪水发生频率、洪峰规模、洪水输沙能力及水沙关系特征的变化规律.通过有序聚类方法将溇水流域洪水变化过程划分为1966—1969年、1970—1985年和2007—2011年3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溇水流域以夏季洪水为主,发生频率约占56%.25a间,洪峰流量主要集中在500~1 000m3/s,大于1 000m3/s的洪水发生频率在不同时段分布规律不尽相同,最高洪峰流量可达到7 000m3/s.洪水对溇水流域输沙量的贡献远大于水量的贡献,最大洪水事件对溇水流域输沙过程起主导作用,其最大贡献率可达73%(1966年).3个阶段"流量-含沙量"呈幂函数关系,其系数变化特征表明溇水流域洪水输沙来源相对不充足.1970—1985年间洪水输沙能量有所增加,而2007年后输沙能量有所降低.不同阶段"流量-含沙量"滞后环特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溇水流域悬移质输沙来源从河道向坡面或上游较远的地方转移.  相似文献   

11.
城市洪涝灾害常造成灾难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开展城市洪涝灾害研究对于洪涝灾害防治至关重要.已有研究多从洪涝灾害风险或损失的单方面展开研究,且国内的研究区域多集中在降雨较多的南方城市,近年来北方城市极端暴雨事件频发,而相关研究却较少.该文从洪涝灾害全链路的角度开展研究,构建了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分析方法及损失评估模型,并以北方城市郑州2021年7月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为例,定性分析洪涝灾害风险的时空分布,定量评估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此次洪涝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洪涝灾害风险分析方法与损失评估模型能准确预测分析灾害的发生区域并评估其损失;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区与高经济损失区域一致.  相似文献   

12.
历史资料和现代记录均清楚地表明,长江中游旱灾的发生频次和灾情与洪灾基本相当,中下游地区既是水灾的高发区,又是旱灾高发区.旱灾和洪灾多以2a为周期交替出现,常常是水旱同年.旱灾不但分布范围广,且延续时间长,其灾害损失不容忽视.20世纪中后期,长江中游水旱灾害呈明显的加剧趋势,其原因主要与生态环境变差,蓄洪空间减少和水利工程长期存在的重防洪、轻防旱等有关.建议:(1)转变传统的“防洪抗旱”观念为“防洪防旱”;(2)以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参照,建立防洪防旱并举的河、渠、湖、塘网络系统;(3)扩大湖泊蓄水能力;(4)建立农田深沟深塘排蓄水系统.  相似文献   

13.
河道、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了适应河道、滞洪区复杂情况的洪水演进一、二维衔接数学模型构造了适合河道洪水计算的一、二维河道型网格和滞洪区二维地面型网格,网格具有多点、多面,既镶嵌又衔接的特点阻水建筑物对洪水演进速度影响较大,所以,将其模化成特殊通道,提出了洪水演进过程中渗流所造成的水体损失的计算模式.将该模型应用于大清河滞洪区,讨论了洪水边界条件,确定了模型糙率,率定了模型渗流参数.结合大清河“96.8实测洪水资料”进行了洪水演进数值模拟,分别对河道的水位、流量和滞洪区来水时间进行了模型验证,验证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以2018年8月山东寿光洪涝灾害为例,根据应急响应阶段救援队伍重点关注的承灾体灾情对象,以区域洪水淹没历时为致灾因子强度指标,采用灾情指数法构建了一种用于辅助洪涝灾害应急救援决策的洪涝灾害灾情动态应急评估方法—应急灾情指数法,包括:1)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获取8月21—25日山东寿光洪水淹没区域动态提取结果;2)基于淹没历时,结合人口、土地利用类型和道路等基础地理数据,计算应急灾情指数;3)利用应急灾情指数对洪涝灾害淹没区域的灾情实现应急动态评估.结果表明,本次洪涝灾害过程中,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为淹没区西部的口子村、东北部的南宅科村、李家营村、李家湾村和东部的佛屋村,该区域是此次洪水事件中应急救援的核心区域,并利用网络灾情对评估结果进行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应急灾情指数的洪涝灾害灾情动态评估方法的评估结果良好,评估精度较高.研究结果以期为洪涝动态评估提供方法参考,并为寿光市洪涝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发生的特大洪灾,其形成的主要原因,除气候反常、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外,也与人为因素有关,本文对此作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大冶湖流域1901年~2000年近百年来的历史洪水资料,对该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特征、灾害等级进行分析,并利用Matlab小波分析方法对洪涝灾害等级的周期变化规律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冶湖流域在前期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低,到后期洪涝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流域发生的洪涝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集中性,主要集中发生在夏季;中后期主要以重度洪涝灾害为主,中度洪涝灾害和特大洪涝灾害也比较频繁;各等级洪涝灾害的周期变化与规律有很大差异性.针对大冶湖流域洪涝灾害的特征,分析了成灾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从'98特大洪水透析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除大气环境因素外,其诱发的主要原因是长江生态环境恶化所致。主要表现在森林植被锐减、陡坡开垦严重、中上游水土流失剧烈和中下游湖泊蓄水功能降低等诸方面。要从根本上防止或减轻长江流域的洪水危害,就必须增强环境建设意识,重视森林植被的保护和发展,扭转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局面,实现国土安全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我们阐述大数据中的稀有事件和突变事件预测(或捕捉)的意义和预测的挑战性。我们描述实际中遇到的主要形态的稀有事件和突变事件及我们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进展,并提出一些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灾害性洪水长期预报方法评述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常用的洪水长期预报方法后认为,对灾害性洪水发生时间规律的研究比对其量的变化过程的研究更有可能揭示这类洪水发生的规律,对防汛更有实际意义,指出历史洪水资料的重要性。以大洪水发生时间为预报对象,用谱分析和自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汉口水文站大洪水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20.
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与林业经营管理思想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在世界生态环境保护、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及1998特大洪灾的背景下启动的,是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的全面实施,将带来林业经营管理思想的重大变革:在林业经营观念上要树立现代林业的经营理念;在管理体制上要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在企业运行机制上要建立适应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林业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