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党建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着力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服务社区群众的工作。注重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大力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社区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社区建设在“行政化推动”和“社会化发育”的共同作用下,重新构建基层管理体系。人文环境、自治组织、社区功能的定位与组合形成了浙江的社区特色。务求实效的政府引导社会多方参与,使社区承载了社会和谐的使命。浙江省社区重建在民主政治、社区服务、社区文化三大领域展开,体现了浙江文化中的创新力。然而浙江社区建设不可避免地要跨过“拔河运动”、市民参与、三驾马车、中介组织、居住模式、社区道德等社区发展七道坎,这条道路始终会有常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群众文化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拱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离不开群众文化的导向、凝聚、规范及强大的社会整合作用,需要发展与和谐新农村相适应的群众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刘震 《广东科技》2008,(19):36-40
“石龙镇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工程”项目荣获200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唯一一个特等奖,石龙的发展模式、创新思路、探索方法,再次受到了高度的关注。石龙镇坚持走“科技兴镇”道路,始终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小城镇现代化,实现了“三次跨越”:第一次跨越以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单位为标志;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的概念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这是我们党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正确抉择,是我们党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极大地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四大文明”的协调建设与和谐共进,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等。而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每一个基层社区都和谐,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这里我们从社区的社会整合建构功能和社会化建构功能进行阐述,说明建构和谐社会应以构建和谐社区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区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社区文化,引领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对促进城市社区文化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充分依托高校校园文化优势,切实推动衡水市城市社区文化繁荣发展,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8.
谭小丰  宋名芳 《科技信息》2011,(34):348-349
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社区体育的运行情况,分析“两型社会”建设对实现三市城市社区体育资源和社区体育活动一体化发展的作用,解决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所面临的制度问题,解决体育资源的合理布局问题,做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三市城市社区体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芳 《科技咨询导报》2012,(29):241-241
随着广场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广扬舞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它不仅有助于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和谐群众文化的构建,同时也是检验群众文化成效的重要手段。基层组织需应对问题,发挥引导作用,推动广场舞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宋志平 《科技信息》2008,(31):333-334
努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文明道德风尚,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等等,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只有把和谐文化建设搞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文化基础和文化自觉,才能实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最终实现人类孜孜以求的建设美好精神家园与社会和谐的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强调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对当前新疆社会发展新常态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疆各高校在党中央的号召下积极采取措施,开展相应活动在推动新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发展等各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作出的加强民族地区嵌入式社会结构建设的指示精神,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对学生社区展开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以及相关访谈发现:当前制约新疆高校嵌入式学生社区的因素主要有风俗习惯差异、语言差异、家庭教育环境差异等,其中也不乏出现一些破坏和谐校园建设的极端错误思想。学生社区是莘莘学子得以身心放松的港湾,采取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真正实现“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轻松活泼的局面也是新疆高校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小社区大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势更加多样新颖,群众文化活动日新月异蓬勃发展。作为一名群文摄影工作者,深知这种变化的责任和意义,摄影艺术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群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摆在群众文化工作者面前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突飞猛进,社会建设日益完善,在人民生活物质基础日益夯实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需求。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和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主要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乐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所以开展群众活动对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具有明确的重要意义。该文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进行分析,为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全面小康社会”就是经济生活富裕,社会民主和谐,道德文化高雅,自然环境优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和第一要务,要加强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要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发展绿色GDP。把我国建设成为富裕、民主、文明、安康和天人和谐的伟大国家。  相似文献   

15.
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广西民族团结进步60年的历程,其价值不仅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极具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的基本制度,同时,广西作为欠发达民族地区,走出了一条实现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促进了民族经济大发展,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大繁荣,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增进了民族关系的和谐,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促进了官方与民间互动的良性循环,创造了“典范”。  相似文献   

16.
山东半岛区域文化和谐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山东半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互动并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建立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一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推动半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山东半岛文化和谐发展实施“一二三四五六”战略,即:一体化,两加强,三文共建,四位一体,五个统筹,六大工程,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中原文化影响下,加强都市社区生态文化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化社区建设的活动,是推动经济文化繁荣、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生态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的作用,把社区生态文化建设、宣传和教育作为重点,进一步建设更加和谐的都市社区生态文化环境,有助于人们系统科学地了解人和自然的联系,人们在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活动中,受到理性的约束和道德的约束,能够更好地、自觉地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够持续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中原文化影响下,加强都市社区生态文化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化社区建设的活动,是推动经济文化繁荣、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生态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的作用,把社区生态文化建设、宣传和教育作为重点,进一步建设更加和谐的都市社区生态文化环境,有助于人们系统科学地了解人和自然的联系,人们在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活动中,受到理性的约束和道德的约束,能够更好地、自觉地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够持续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传统美德,都是从乡村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得来的,其中蕴藏着人心重建、社会重建的丰富资源。他能让传统的基因与时代生活深度互动,从而点亮群众心中的灯,汇聚干部群众精气神。小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狠抓村风文明建设,以沃日乡官寨村为试点,强化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干群综合素质,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畅通经济发展渠道,提高旅游经济收入,倡导文明村风建设,营造和谐奋进氛围,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在官寨村的带动下,全县各村寨学先进、赶先进,在村风文明建设的创先争优活动中,因地制宜,科学研判,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壮大的成功之路,创新管理,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全面建设“和谐小金”储能蓄势。  相似文献   

20.
乡村问题是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大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与国家文化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对乡村文化秩序和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合理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布局,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发展。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文化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从战略实施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意义着手研究乡村振兴,围绕新时期农民群众的“三求”“六盼”,充分发挥好文化先行的优势,提出建设性路径,以此夯实中国乡村文化的根基,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