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0月27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发布了。据该报告显示,2019年度广东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一!这是2017年以来,广东连续三年蝉联全国第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为新常态下加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要素,推动区域创新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
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区域越来越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单元。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时代起点上,加强协同创新,促进协调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协调发展始  相似文献   

3.
正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对科技服务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互联网+"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充分  相似文献   

4.
赵蕾 《科技信息》2011,(3):367-368
当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绍兴城市发展应加快参与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步伐。因此,适时的创新绍兴城市规划发展理念,更新城市发展的区位定位和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发展战略的指导,只有提出并确立正确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才能更好地促进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理论溯源和“硬核—保护带”理论的借鉴为基础,结合西安地区的发展实际,将西安地区近年来先后提出的一系列发展战略概括为西安大区域发展战略,该战略的内部结构表现为一个具有开发开放色彩的同心圆结构。以此战略为指导,明确西安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定位,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将会更好地推动西安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文化独特但经济不发达的特殊区域。近30年来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提升,但人口与经济增长加快,人地关系紧张、人兽矛盾凸显。通过对区域发展现状与可持续性研究,探讨了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子,提出了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中国及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历史悠久且文化多样的民族聚居区、高原特色鲜明的生态经济区。促进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有生态文明引领战略、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生态严格保护战略、特色适度发展战略、农牧结合协同战略等。  相似文献   

7.
为响应《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给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必须要夯实。目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等各类创新示范区。基本成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领头羊和排头兵。成为所在地方和区域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示范效应日趋明显,本文就《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展及领域专家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实施提出的建议.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8.
正区域创新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日本政府为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实现"区域科学技术振兴",于2011年出台"区域创新战略支持计划"。本文基于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前沿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和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研究成果,对日本"区域创新战略支持计划"进行了解读。为通过科学技术振兴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起,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区域科技振兴政策措施。"区域创新战略支持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现阶段我国改革速度的整体加快,国家也在整体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提出了"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基本理念来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伴随着"双创"战略的提出,人民大众的创业激情得到了有效激发,创业活跃度大幅度提升.但是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虽然社会中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但是,却普遍缺乏创新型的创业项目,创业活动缺乏...  相似文献   

10.
丁永刚 《杭州科技》2022,53(1):54-57
<正>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手段,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支撑。作为国家政策坚决拥护者和忠实履行者,国有企业在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维护政治稳定方面起主要引领作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1.
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高校融入区域创新体系的特点和任务当前,我国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了伟大的历史使命。而建设完备、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推动区域内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世界高科技工业园  相似文献   

12.
正桐庐:科技惠及民众5月24日,桐庐县2018年科技(科普)活动周启动。活动周以"科技创新·强国富民"为主题,围绕"五大理念、三大战略"目标,全面贯彻"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的重要指示,通过组织开展多种科技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启动仪式结束后,县科技局、县科协、县安监局  相似文献   

13.
在实施科教兴皖、人才强省战略的基础上,安徽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创新推动战略,并作为"十一五"发展的六大战略之一,目的是发挥安徽省科教资源相对密集、创新文化比较深厚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创新原动力作用,增强创新的理念和素质,推动安徽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11月23—25日,"2016区域创新政策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本届论坛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厅、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和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合主办,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承办,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江苏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浙江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和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区域创新  相似文献   

15.
2013年镇海区科技工作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强化科技进步考核、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深化产学研合作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一、实施科技创新三项工程,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实施高新企业"100"工程。围绕全区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到2016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从现有的53家发展到100家,占区属规上工业总数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16年CSSCI中最具有代表性的30种经济类核心期刊和《区域经济评论》上发表的区域经济学领域的学术论文进行整理和总结,归纳出2016年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六个热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与发展新空间、新型城镇化、区域创新、区域产业发展、区域政策与评估,并依次对各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整理和述评:区域经济发展重点研究了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如何贯彻落实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型城镇化的水平测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群的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区域创新以创新驱动和影响因素为研究重点;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产业集聚及其效应和产业转移;区域政策与评估对我国当前区域政策进行了剖析。总体看来,2016年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更注重对现实问题的探讨,对区域未来的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坚持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这给大学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更应当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积极谋求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担当生力军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创新平台是包括创新基础设施和创新系统,实质上就是创新活动的支撑系统,是把创新从理念引向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创新平台包涵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平台、信息化的平台、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平台等多方面内容,能够为我们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发展能力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期间,从创新全球化的视角,深入解析区域创新发展瓶颈,探索产业经济转型发展路径,进一步提供新空间,拓展新思维,激发新动力,对于未来五年科技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为此,要以结构性、跨越式推进战略,加大区域创新及科技产业化、市场化驱动,实现科技产业为主导的实体经济战略重组与转型升级;以区域战略要素和区位优势为基础,以产业转型、技术替代和资产重组为支柱,推进国家或地区之间在产业、技术、资金、服务等领域的创新合作,加快产业布局、资源重组和优化升级,实现系统性、差异化、链接性和协调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地科技部门聚焦国家战略和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顶层设计,以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为主线,以合力打造重大创新载体为重点,以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新机制,持续深入推进联合攻关,完善科技合作新机制,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着力构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一、做法与成效1.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2003年,沪、苏、浙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