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发展规律,对促进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IPV6核心网及移动3G、4G通讯技术的应用为标志,可将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奠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和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梳理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历程,可得到以下启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要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业界的合理竞争是推动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应加强借鉴基础上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2.
时荣  李冰  禹小伟 《太原科技》2009,(10):70-72
阐述了数字城市的概念及其关键技术,探讨了遥感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基础地理数据获取、土地现状调查、环境要素的实时监测、城市化进程的动态监控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应用.介绍了目前可应用于"数字城市"建设的数字化航空遥感集成获取技术、遥感数据模块化处理技术、uDAR系统等航空航天遥感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数字音频广播(DAB)是一种以数字方式广播电台节目的崭新方法,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它有别于模拟方法,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把音乐、语言和电台节目等信号先转化为一系列由二进制数字组成的数字码,然后将多种节目服务组合成一条数字信道,通过公用数字信道加以传递.可获得高保真的,信噪比高的,移动的音频以及其他新式服务.  相似文献   

4.
针对文本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混沌序列的文本数字水印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水印技术的实用性.该技术可应用于数字文本的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5.
根据屏幕图形显示的需要,分析形成图像的要素,利用编码、规格化及线性滤波技术,解决了图像在屏幕显示的由原物体到数字、再由数字到图像的转换过程.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图像显示的复杂程度选择适当的算法.  相似文献   

6.
"数字水利"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数字水利"离不开3S技术.随着遥感、卫星及雷达等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提供了多元化的更丰富和更准确的信息,如防汛抗旱信息,卫星和雷达信息的引进,不仅弥补了地面观测信息的不足,而且提高了信息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在简述当前数字集群产业背景的基础上,介绍宽带数字集群的系统类型,详细分析警用宽带数字集群可能采用的两种技术路线的优势、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相应的技术对策,并提出警用宽带数字集群应具有:典型的载波信道带宽1 MHz左右,利用5 MHz左右的带宽可连续覆盖组网,空中接口的下行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不低于2Mbps,中、高速数据业务能实现覆盖范围与传输速率之间的灵活折衷,中速数据的覆盖范围与PDT的覆盖范围相同等技术特性.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中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安全维护3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工业数字孪生技术背景下,分析了当前应用于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的一些基本特性,其中包括可交互性、可孪生性、可组合性及可管理性,概述了工业数字孪生技术在产品设计研发、运维管理决策、生产管控3个方面的典型应用场景。展望了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数字孪生技术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数字全息显微术原理、数字全息图的记录和重建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构建了基于Mach-Zender干涉仪的离轴全息图记录光路,以分辨率板为目标进行了数字离轴全息显微图的采集,数字信号后处理以及振幅、位相分布的数值重建. 研究了基于菲涅耳衍射的数字重建算法,解决了数字参考光模拟,消除零级衍射和孪生像干扰及确定重建参数等问题,得到的再现像清晰. 研究表明,该技术可用于微观物体的位相分布测量.  相似文献   

10.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媒体技术是涵盖了科技、文化、教育、现代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内容的新兴交叉领域.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点,结合我们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及实验规划,研究和探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内容,以期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型校园网接入技术--全数字无线接入技术.其接入速度高达32kbit/s,可作为目前常规校园网络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12.
陈伟 《海峡科学》2001,(2):24-25
放眼我们周围的一切,人们可以发觉当今社会是一个数字化的社会.当然这里所指的"数字"是指数字技术及信息化技术,换言之,是数字技术广泛应用的社会,仅以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电脑、移动电话系统、数字电视等等而言,就都用到了数字技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宽带信号数字接收要求采样速度快、消耗资源多、难以实时处理的问题,利用频域多通道接收、中频数字化采样技术,论证了可应用于太阳射电日像仪的接收系统实现方案.引入一种高效的多相抽取滤波数字下变频方法,给出了基于FPGA的并行多路信号接收处理实现方案,仿真实验表明该中频数字接收模块设计方案具有好的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4.
正弦逆变电源的数字脉宽调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比较了正弦逆变电源的数字滞环PWM技术、数字SPWM技术及空间矢量PWM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实验平台,对数字SPWM技术和SVPWM技术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数字SPWM技术与SVPWM技术的正弦逆变电源具有逆变输出电压谐波分量低、波形畸变小的优点;在三相正弦逆变电源中后者的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比前者高.文章最后指出SVPWM技术将成为正弦逆变电源数字控制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克服传统无线传真接收机硬件依赖性强、功能单一、信号适应能力和可升级能力差等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无线传真接收机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数字化器件和少量射频前端电路进行设计,将射频信号模数转换后,利用数字下变频器HSP50110和数字锁相环HSP50210对数字射频信号进行解调处理;由通用数字处理器将解调后的数据存储、打印或扩展接口外传其它设备;低功耗单片机承担人机交互任务,并将控制指令传达至通用数字处理器,由通用数字处理器控制整个接收机的运行.该设计方案使无线传真接收机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6.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是现代天线技术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技术领域,通常人们认为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只适用于接收模式,随着直接数字综合技术的发展,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同样可用于发射模式。本文通过分析该技术的优点,可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雷达领域。  相似文献   

17.
数字水印在版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婷 《安徽科技》2009,(2):41-43
随着数字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愈来愈多的数字作品通过互联网低成本、高速度地复制和传播,数字产品的版权保护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加密技术虽然能解决安全传递和访问控制,但一旦解密,其保护作用也随之消失,数字媒体便可被随意拷贝、传播。20世纪90年代初期,产生了数字水(Digital Watermarking)技术.该技术被认为是解决数字版权问题的一种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摄影测量与数字近景数字摄影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理空间数据的三维建模.对于大范围地理背景,基于摄影测量方法,利用航空影像数据,以4D产品的生产方式,建立DEM与DOM结合的三维景观模型.对于该范围内用户感兴趣的建筑物等人工地物,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利用非量测数码相机进行影像数据采集,通过相机检校、特征提取、影像匹配等步骤实现可量测真实景物的三维重建.最后将上述大范围的三维背景地理数据与局部可量测实景影像相结合,实现可量测实景影像与4D产品的集成.讨论了该方法的整体流程和技术,实现了实验区大范围三维景观和可量测建筑物的三维重建及其两者的集成.  相似文献   

19.
数字仿真技术科学由其技术理论和专业技术两部分组成.技术理论是促进技术发展的理论.数字仿真技术理论指出,为了充分地发挥数字仿真的经济有效性,各仿真应用领域应按照"仿真需求-仿真系统-仿真应用"这个循环螺旋上升,最终达到面向整个领域的"三全":全寿命(包括论证、方案、研制、生产和使用等阶段),全系统(包括主要装备、支持装备、保障装备)和管理全方位.数字仿真专业技术主要密集在仿真系统,仿真软件,校核、验证和确认三大方面.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三者共同构成了数字仿真区别于其它学科所独有的部分.如今,数字仿真的发展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集成化、网络化、协同化的方向大踏步地迈进.  相似文献   

20.
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作为数字光处理技术(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的核心,可通过控制其反射微镜的偏转实现全数字化成像。基于DMD的数字光刻系统采用动态数字掩模的曝光方式,分辨率高、速度快、加工面积大,可用于制作复杂三维结构和表面浮雕结构。本文阐述了DMD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其灰度调理机制和投影成像特性,介绍了基于DMD的数字光刻技术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灰度光刻技术和微立体光刻技术,具体探讨了DMD在两种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