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回顾21世纪以来中国PM2.5重污染及其健康影响与损失的历史变化,通过构建2001—2013年中国31个省PM2.5重污染数据集,结合最新的流行病学剂量–反应关系研究结果,同时在死亡风险赋值中考虑年龄结构的影响,评估2001年以来各省因PM2.5重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与相应的经济损失。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PM2.5重污染现象持续发生,全国平均每年71%的省份都受到重污染的影响。尽管13年间的PM2.5重污染浓度并未呈现明显恶化趋势,且发生比例及其健康影响在2001—2012年间持续减少,但2013年出现长时间的重污染现象,成为13年间重污染发生比例/频率最高的年份。2013年因PM2.5重污染带来的过早死亡达6.5万例,健康损失为281亿元,相当于2001—2013年期间健康损失总和的54%。其中,中东部8个省份和2013年1月的持续重污染是2013年健康损失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大气颗粒物PM10、PM2.5污染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初步调查南宁市大气中颗粒物PM10、PM2.5的污染水平,于2002年春、夏、秋、冬4季在南宁市的5个典型城市功能区,采集了85个样品.结果表明,南宁市PM10、PM2.5的污染很严重,超标率为82.5%、92.5%,而且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PM2.5占PM10的大部分,约为63.5%,且重污染区PM2.5浓度超过轻污染区近一倍,应引起公众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黄妹  林黄果  豆红波 《科技资讯》2013,(26):142-142,144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严重的雾霾天气和PM2.5出现,对人体健康和生存环境存在巨大危害,导致人们对PM2.5污染和人体健康非常关注,因此,对于日前我国汽车排放现状、PM2.5的来源及对人体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围绕在用车排放、提高机动车用油质量等方面提出有效控制汽车排放污染控制对策和人体健康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初步调查南宁市大气中颗粒物PMl0、PM2.5的污染水平 ,于2002年春、夏、秋、冬4季在南宁市的5个典型城市功能区 ,采集了85个样品.结果表明 ,南宁市PMl0、PM2.5 的污染很严重 ,超标率为82.5 %、92.5% ,而且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PM2.5 占PM10 的大部分 ,约为63.5 % ,且重污染区PM2.5 浓度超过轻污染区近一倍 ,应引起公众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康树静 《科技资讯》2014,12(19):216-217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严重的雾霾天气和PM2.5出现,对人体健康和生存环境存在巨大危害,导致人们对PM2.5污染和人体健康非常关注,因此,对于目前我国汽车排放现状、PM2.5的来源及对人体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围绕在用车排放、提高机动车用油质量等方面提出有效控制汽车排放污染控制对策和人体健康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妍妍 《江西科学》2021,39(5):893-900
针对2021年春节期间(2月11—17日)湖南省发生的一次PM2.5重污染过程,利用湖南省内组分站和复合监测站水溶性离子分析仪、碳组分分析仪、无机元素分析仪等分析了PM2.5的化学组成,对颗粒物主要成分进行了来源解析,并结合气象综合分析了此次重污染的过程和成因.监测结果显示,此次重污染过程中PM2.5最高日均质量浓度达184μg/m3,超标1.45倍;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期间,全省PM2.5浓度平均升高了2.3倍,各城市PM2.5小时峰值浓度较初始浓度分别增高2.7~11.2倍.重污染期间硫酸盐是PM2.5的主要组分,最高可达24.8%;此次重污染是受烟花爆竹燃放叠加高湿静稳、逆温、小风等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而引起空气质量的恶化.  相似文献   

7.
PM2.5是当前大气环境污染研究的热点。本文详细阐述了细颗粒物PM2.5的定义、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主要来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途径和措施,最后给出了其国内外评价标准与中国目前PM2.5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8.
兰州市冬季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利用兰州市冬季大气颗粒物Anderson分级采样器和石英分级采样器的资料,采用改进的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分离出PM2.5,研究兰州市PM2.5PM10的污染水平、PM2.5占PM10和TSP的比例,并比较兰州市PM2.5和PM10在国内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兰州市冬季PM2.5和PM10的污染严重,PM2.5在大气颗粒物中的质量浓度相对很高,PM2.5的污染和危害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大气细颗粒物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该文以湖北省为例,采用LUR(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对各监测站点的PM2.5浓度进行空间化模拟,并考察污染暴露强度的空间分异特征,为PM2.5污染分区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湖北省各站点PM2.5浓度差异较大,平均浓度高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浓度大小受到站点风速、气温、海拔与3 km缓冲区内绿地面积等因子的显著影响,风速升高会加重污染,后3个因子增加则有利于降低污染.2)基于LUR模型的空间化结果显示,PM2.5浓度在省域尺度上呈现出明显的“中部高、东部低、西部最低”的梯度差序特征,其中武汉城市圈、江汉平原与襄阳部分地区污染较重,鄂西地区普遍较低.3)构建顾及人口分布疏密的PM2.5暴露强度指数,发现PM2.5暴露强度与人口密度大小存在较高的空间相关性.全省超过90%的人口和面积处于中等及以下暴露强度,总体健康风险较低.暴露高值区相对分散,主要集中在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的中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在同步观测广州市秋季PM2.5主要化学成分、相关污染气体和气象因子的基础上,分析了PM2.5污染事件的主要成因.结果显示:秋季观测期间PM2.5质量浓度均值为(47±23) μg·m-3,黑碳(BC),NH+4,NO-3和SO2-4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4.2±2.6),(3.5±2.8),(4.0±6.5)和(10.5±3.5) μg·m-3.PM2.5污染事件期间,PM2.5,BC,NH+4,NO-3和SO2-4质量浓度均值分别是非污染事件期间浓度的2.1,2.1,3.4,6.7和1.7倍.NO-3爆发性增长是PM2.5污染事件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夜间污染事件主要与N2O5的水解有关,昼间污染事件主要与云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运用全局Geary指数C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2016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表现为较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总体空间格局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集聚态势并不断增强.热点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分布为主,数量和范围呈现出缩小态势,次热点区显著减少但仅围绕在热点区周围,次冷点区由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向中游和下游地区移动趋势明显,冷点区范围呈现出显著扩张的趋势,长江经济带上游仅甘孜州外其他地区都转变为冷点区.此外,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保持空间相关性的空间距离为867 km,在此范围内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状态.在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影响因素分析中得出,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最大影响因素,其次为经济发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人口密度产生的影响由长江经济带下游和中游逐渐向部分上游地区扩展,交通运输状况对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较大.结合各区域雾霾污染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提出长江经济带更应注重联防联控基础上,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都市圈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GDP比重占全国40%左右,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相对稠密,污染相对严重,而PM2.5一直是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是针对PM2.5质量浓度水平、时空分布、化学组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文章对这三个地区大气颗粒物PM2.5化学特性以及来源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提出对PM2.5的一系列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精确识别细颗粒物(PM_(2. 5))浓度超标的区域空间,依据卫星遥感与站点监测在PM_(2. 5)浓度观测方面的特点,建立遥感反演数据与站点监测数据间的临界映射分析法,综合卫星遥感覆盖面广和站点监测准确性高的技术优势。通过该方法研究珠三角区域2013年灰霾污染过程的PM_(2. 5)浓度超标区域,结果表明,利用星地结合的方法可以精确识别出PM_(2. 5)浓度超标的区域空间;广州市西部和南部、佛山市大部、肇庆市主城区及东南部、东莞市西部和北部、中山市北部和中部、江门市主城区及东部是珠三角PM_(2. 5)污染的高发地区,应作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14.
王慧丽  毛静  李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7):11868-11875
为积极响应国家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号召,分析大气污染的动态演变规律,本文利用空间统计学和马尔科夫链,探析陕西省各市区PM2.5污染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演变规律。分析表明,采暖期的污染较非采暖期严峻,各市污染物呈现初春高,夏秋较低,冬季最高的不规则“U”型变化规律。空间分布显示关中地区污染较重,特别是西安、咸阳与渭南,陕南地区空气质量最好,商洛与安康的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城市,且不同地区PM2.5浓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动态演变规律表明,PM2.5浓度转移状态不仅与地区自身浓度相关,还受相邻区域浓度影响,浓度等级越高,向上转移的概率越大,整体上呈现以咸阳为发散点,由高浓度依次向高浓度、较高浓度、较低浓度以及低浓度转移态势。本文研究为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区域间进行联防联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后,大气污染物监测指标与频次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空气质量评价及污染特征判定。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为地方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支撑,通过运用统计分析、趋势检验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济南市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后,各时段城市空气质量及6项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识别了空气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自2013年起,PM10、PM2.5浓度不断下降,SO2、CO持续达标,近3年间全市无污染天数占50%左右;从季节变化来看,冬季大气污染最为严重,夏秋两季空气环境质量较好;PM10、PM2.5与NO2长期处于超标水平,O3污染愈加严重。可见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虽日趋改善,但以PM10、PM2.5和O3污染为代表的复合型大气污染特征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南京市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以及天气观测数据,研究南京市颗粒物浓度空间、时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相关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PM_(2.5)和PM_(10)同季节内高度线性相关,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PM_(2.5)与风速呈负相关关系,与降雨清除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对湿度达到75%左右时污染最严重。研究首次将其他污染气体和相关气象因子结合起来,用逐步回归法建立PM_(2.5)预测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冬春两季PM_(2.5)变化趋势,较准确地反映南京市PM_(2.5)的污染特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集中供暖区大气PM2.5的现状、动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3月利用E-BAM粒子监测仪连续监测了宝鸡市建成区的大气PM2.5浓度,结合气象因子、燃煤锅炉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生产总值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宝鸡市大气PM2.5在非供暖期(4月~10月)污染程度较轻,供暖期(11月~翌年3月)污染程度较重;燃煤锅炉烟尘对PM2.5的贡献率约为10.9%;PM2.5浓度与日均湿度正相关,与日均温度、日均大气压负相关.结论 集中供暖区供暖期(11月~翌年3月)是治理PM2.5污染问题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