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作为一种深基础,在具备桩基础优点的同时还具备其他特有的优点。通过工程实例,考虑到黄土地区地质条件的特殊性。采用MIDAS/GTS软件开展对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承载特性的研究,通过数值分析得到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相对于其他桩型在位移、应力方面变化特征,进而分析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相对于其他桩型所具备的优势。结果表明:GTS很好地模拟了试桩的静载分级加载过程,只是计算值比试验值略微大一点。随着桩顶施加荷载的加大,这种误差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小了;在相同桩径和地质条件下,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承载力要比圆形状高很多。  相似文献   

2.
后注浆微型钢管桩具备施工速度快、布置形式灵活、承载力高等优点,在输电线路基础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有关注浆后桩-土界面力学行为与强度特性尚未得到定量认识,因此,需要开展后注浆钢管桩桩-土界面力学特性及微观结构的试验研究.依托国网沧州东光北变220 kV线路工程,对原状土和不注浆钢管桩、后注浆钢管桩桩侧不同水平距...  相似文献   

3.
桩土接触面力学参数取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点面接触模型,库仑摩擦变形原理,并在土-结构(钢、混凝土)剪切摩擦试验的基础上,对桩土接触面摩擦参数的取值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些结论,这些结论对于桩土接触面力学参数正确值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明轩  冯皎 《科技资讯》2011,(31):84-85
简要阐述了影响土与结构接触面特性的各种因素,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资料对各个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5.
采用压汞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对不同干密度(1.3,1.5,1.7 g/cm~3)的压实膨胀土试样受不同浓度(0.0,0.5,1.0,2.0 mol/L)的NaCl溶液饱和后微观结构的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压汞试验结果表明:NaCl溶液对土中小、微孔隙的影响显著,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小、微孔隙减少,且这种影响随着初始干密度的增加而更为明显.扫描电镜图像显示出NaCl溶液浓度对黏土微观结构的整体形态影响非常明显,钠离子浓度增加后,土颗粒集聚化,使土体表现得非常致密,土中出现架空贯穿孔隙.  相似文献   

6.
太原市滨河小区是市重点工程,共10栋高层住宅,其中4栋住宅地基处理采用长螺旋钻孔压灌桩。通过对该小区钻孔压灌桩施工质量的监理情况,出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了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施工质量的监理办法。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压实程度对非饱和重塑弱膨胀土孔隙结构的影响以及膨胀土孔隙结构改变对土?水特征曲线(SWCC)的影响,以新疆哈密重塑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借助压汞技术和热力学关系模型对不同压实程度下重塑土样的孔隙结构和孔径分布进行分析,基于毛细管原理和滤纸法试验分别得到可考虑压实程度影响的膨胀土土?水特征曲线三参数模型和F?X(Fre...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型试验的群桩沉桩挤土效应微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静压群桩模型试验,运用扫描电镜获取了压桩前后土样的微观结构照片,并运用图象处理技术提取了群桩沉桩前后不同位置处土体微观结构参数,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到:沉桩前桩周土体结构疏松,孔隙形状不规则,群桩压入后桩群中土体孔隙明显减小,孔隙的方向性增强;群桩压入后,等效直径、平面孔隙率、孔隙周长在地表及一定深度内部有所减小:孔隙个数增多,有土体被挤密的现象,而且随着深度的增加这种挤密效果更加明显;压桩后土颗粒的圆度和形态比变大,颗粒在几何形态上向扁长方向发展,且孔隙定向性集中于一到两个方向.  相似文献   

9.
单桩在轴向荷载作用下,通过桩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把荷载传递给地基,这种荷载传递过程是与桩土之间的位移密不可分的,即土的受力形态影响桩的受力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基坑开挖卸荷会导致桩基承载力损失和引起桩身拉力作用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研制了一套可控制复杂应力状态变化的桩土接触面三轴模拟试验仪.该试验仪采用三轴围压室的气压加载控制接触面法向应力,利用围压室顶部的双套活塞实现对顺接触面向土体应力状态和桩土接触面剪切加载的分别控制,通过设置土样上下表面孔压来控制接触面的渗流状态和有效应力变化.其测试系统可对接触面总摩擦阻力、桩土相对位移和土样分层变形进行量测,实现对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桩土接触面相互作用特性的研究.通过等向加卸载应力作用下的接触面试验验证了该试验仪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桩土接触面的极限摩擦阻力和摩擦系数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加而增大,土层的变形也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11.
结构性土的微观变形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点面接触单元,再通过更新的Lagrange大变形有限元法,对有限尺寸和任意方位的土粒骨架在Van Der Waals分子吸力、Coulomb电荷斥力和外荷载作用下的变形问题进行了跟踪分析,定量探索和分析了土体的变形、破坏、结构性和蠕变的内在机理,为建立结构性土的本构模型提供了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接触面参数的取值问题从而减小桩土体系中桩基与土体之间发生的相对滑移危害.引入摩尔-库仑和颗粒流理论,以桩土接触面粗糙程度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可以作为切向刚度定量计算的影响因素.采用回归分析探究能够反映接触面切向刚度与影响因素关系的回归模型.建立切向刚度与两类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Matlab数值分析软件,进行三维立体曲面拟合,从而得到接触面切向刚度变化规律及取值方法.以分析出接触面切向刚度对桩土体系工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钻孔压灌超流态砼桩施工工艺是一种新型灌注桩施工工艺。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其工艺过程、技术措施和工艺特点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桩端后压浆灌注桩进行静载试验以及开挖观察,探讨了加固体的性状以及压浆参数对单桩承载力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灌注桩荷载传递特点和桩端阻、侧阻随荷载增加的变化趋势。经试验发现:压浆量、压浆压力以及岩土的可灌性是影响加固体性状的主要因素;浆液上返与桩周土作用形成的复合桩身形式对桩侧摩阻力影响较大,桩侧扩径效果明显处其侧摩阻力提高幅度大;桩端后压浆改变灌注桩承载力特性,常规桩表现出摩擦型端承桩性质,桩端压浆后表现出端承桩特性。  相似文献   

15.
刘金莉  吕昕冰 《科技信息》2011,(29):I0329-I0329,I0337
随着我国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建筑施工已经步入了完全的市场竞争。招投标过程中的竞相压价和恶性竞争情况层出不穷,经过招投标后的报价越来越低,利润空间不断压缩。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总结施工经验,结合施工措施,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科学的理论分析方法,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16.
重塑黄土的微观结构与土水特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土体微观结构与其土水特性等水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基于常规固结实验、土水特征曲线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获得了不同密实度试样的微结构参数、排/吸水差异等宏微观指标.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平面孔隙比与土水特性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土样的排水能力和吸水能力获得最大值时,对应的平面孔隙比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长螺旋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螺旋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成桩技术。与普通螺旋干钻孔桩相比 ,单桩承载力提高 30 %~ 5 0 % ,桩身混凝土量减少 30 %~ 5 0 % ;采取措施保证桩顶 (尤其是桩头部分 )混凝土强度 ,提高单桩容许承载力。采取适当措施 ,防止压灌混凝土时堵管。我们对 3根原体试验桩进行竖向静载试验 ,单桩极限承载力值 2 6 0 0~ 2 90 0KN ,为工程桩的成功作了准备 ;对 4 0 8根工程桩 ,根据规范要求 ,抽取 4根 ,进行竖向静载试验 ,承载力都超过设计要求。α反射波试验 36 6根 ,检测结果 :Ⅰ类桩 337根 (92 0 8% ) ,Ⅱ类桩 2 8根 (7 6 5 % ) ,Ⅲ类桩 1根 (0 2 7% )。节约资金 6 3 36万元 ,工期缩短 5 0 %以上。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崛起了一种现代计算方法——有限单元法(FEA)。20世纪50年代,有限单元法首先应用于连续体力学领域,近年来FEA越来越多地用于工程领域中的仿真模拟,以求解实际的工程问题。该文采用Abaqus建模,运用有限元分析对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在安徽地区的应用状态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9.
土与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国内外土与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研究的现状,系统介绍接触面力学特性研究领域在试验模拟、本构模型以及计算方法方面的进展,分析不同试验仪器的特点,讨论现有接触面模型及计算方法的应用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土与结构接触面复杂应力状态及高应力状态下特性研究、剪胀(剪缩)测试及颗粒破碎机理研究,特殊土与结构接触面的力学特性研究以及接触面动力特性研究等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模型试验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通过土-桩-结构体系的振动台模型试验,探讨了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动力特性和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结构相互作用使结构体系的自振频率降低,使体系的阻尼大大增加,土-结构相互作用还使结构顶部的加速度反应和结构底部的应变反应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