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历史街区是城市重要的遗产资源,是城市旅游、文化以及商业开发活的源泉。实证研究表明,审美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是城市历史街区的核心价值,外来旅游、学习与就业者最为关注审美体验,商业投资者更关心经济体验,本地居民关注环境体验与娱乐休闲体验,而城市管理者则看重形象体验价值。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应根据不同目标顾客群的价值认知偏好与体验需求差异进行价值定位并实施精准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
历史街区是城市重要的遗产资源,是城市旅游、文化以及商业开发活动的源泉,正确认知与妥善处置这些资源对于历史街区的研究者和经营者都是一个挑战。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从复杂顾客体验视角,依据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娱乐休闲价值、环境价值、经济价值、形象价值等维度对历史街区的价值认知展开了实证分析与讨论,揭示了不同顾客群体对于历史街区价值认知的共性及差异性,以帮助历史街区的经营者根据不同目标顾客群体的体验需求进行精准的开发决策。  相似文献   

3.
历史街区既有文化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对于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要有综合的观点,以保护为旅游开发的前提,以旅游开发促进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开封是七朝古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根据开封的具体情况,应将开封市历史街区保护划分为重点保护区、风貌控制区、风貌延伸区和环境协调区四个层次,可构建露天建筑博物馆,开展宗教文化游、红色旅游、古都风情游、传统商贸街旅游等活动,使开封历史街区旅游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化,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4.
马珂  彭兴芝 《科技信息》2012,(34):232+239-232,239
本文通过历史街区旅游资源保护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旅游价值与保护价值,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评价,并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安徽屯溪老街为例,进行分析探索一种理性的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既拥有悠久的历史,又有众多保存相对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该文以台湾-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分析漳州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保护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鲁南文化、运河文化、大战文化三大文化遗产,是南北文化交汇之地,是由文物古迹、历史遗存和历史街道构成的明清时期的重要城市文化遗产;在现阶段的保护和开发中,采取了修旧如旧和整体保护的策略,以"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大战故里"作为城市营销名片,激发了城市魅力、盘活了历史资源,并成为了海峡两岸首个交流基地;针对台儿庄古城的历史和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激活资源、挖掘内涵、增加文化体验的发展策略,并强化营销古城意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太原市较为集中的历史遗址及周边的调研分析,发现街区现存的若干问题.混乱的街区环境、建筑形象以及交通状况等严重制约着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历史遗址的保护、街区建筑的改造、整体街区环境营造以及创建人文环境等,探索出一条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街区,以提升太原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体现太原悠久的历史和地域风情.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越来越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规律入手,通过调查研究、资料搜集,结合哈尔滨历史街区的现状,描述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特点,研究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0—2019年TripAdvisor发布的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在线点评数据, 在构建入境游客地方依恋模型的基础上, 运用内容分析法, 探讨不同文化群体对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感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文化群体在街区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方面均存在差异; 街区环境的原真性、公共设施和拥挤感知影响不同文化群体的地方依恋, 继而影响文化群体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感知; 文化异质性导致不同文化群体对同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方依恋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真实性理论在旅游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真实性包括了游憩者客体因素的原真性和游憩者感知的真实性.本文从游憩者对旅游真实性感知的角度出发,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案例地,分析了游憩者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性感知程度及差异,研究表明:三坊七巷游憩者对其呈现的"舞台真实"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并且认为三坊七巷基本符合心目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期望.  相似文献   

11.
福州市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感知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构成情况,揭示不同属性特征的游客对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感知的分异性特征。借助城市意象理论,首先采用深入访谈法,基于游客自身的游览体验描述,总结出游客意象空间因子,其次借鉴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每种意象空间因子包含的最具代表性的意象空间元素;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详细了解游客对意象空间因子及元素的感知情况。研究表明: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由坊巷道路、边界、名人文化景点、地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5个因子构成,各意象因子包含对应的意象元素;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具有较强的"可意象性";游客的个人属性对意象空间感知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认为,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发展,需要拓展历史街区意象空间范围,大力整合周边环境,突出历史街区文化意象元素,挖掘深厚文化内涵,针对意象空间感知差异特征,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阶段快速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一种传统与历史决裂的"大跃进"状态,城市空间所承载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正在被遗忘。在城市文化振兴的当今,历史文化街区的兴盛来源于旅游业与商业的跨界融合,市场化已成为历史街区改造的重要动力;而商业项目的发展如果结合了当地的传统建筑或者历史文化也是相当具有感染力的。如何打造保有市场生命力的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在此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案例分析进行相关总结。  相似文献   

13.
在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和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商业业态分类,并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南后街为实证案例,探讨其旅游商业开发演变历程、旅游商业业态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南后街旅游商业业态类型以零售业和餐饮业为主;零售业、文化艺术业、餐饮业的业态规模居前3位;传统老字号商铺19家,占商铺总数的15.2%;业态的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又广域分散;业态组合最合理街段大致出现在杨桥路至郎官巷,最不合理街段大致位于安民巷与宫巷之间.基于此提出相应建议,为南后街旅游商业业态优化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成都宽窄巷子历史保护区资源的独特性和原生性,结合其与城市文脉的关系实地的调研,从旅游保护与开发的角度探讨其发展,力图将今天历史街区建设与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环境风貌有机结合,用科学、创新的旅游开发理念,为其街区旅游的发展寻求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历史街区是城市的身份象征和文化归属,保护历史街区,弘扬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对每一个城市都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该文以探索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复兴为目的,通过对街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以及街区发展中所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保护规划思路,解决历史街区的复兴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将空间句法模型与传统游客空间认知调查相结合,分析西安书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并探讨客体和主体视角下两种方法的反馈关系。结果表明,游客空间认知调查结果对空间句法的分析结论以负反馈为主,但与其对街区游览通道轴线的分析结论高度一致,这是因为游客的空间体验主要来自于游览通道。此类基于城市旧街区的功能混杂型历史文化街区,运用空间句法模型时应区分游览、生活等不同功能的街道类型,使其空间特征研究更符合主体的游览体验,为街区空间优化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和文化资源的主要展示场所,对维护城市功能和文化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政府颁布的历史街区政策和法规,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将中国历史街区的研究划分为萌芽、初步发展和全面发展3个阶段.并从历史街区的概念特征、理论模式、规划案例、公众参与、经济属性和旅游发展6个方面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历史街区研究上的进展.最后,文章分析了中国历史街区研究存在人本精神缺少,忽视非物质遗产和过度商业化倾向等问题,认为中国历史街区的研究在价值评价、法制研究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林志宏 《广东科技》2009,(16):145-147
漳州是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为避免城市历史脉络的断裂,让历史街区得以生存并与时代同步发展,如何保护好历史街区,如何做好历史街区的规划与整治,不仅是政府与建设部门思考的问题,也是笔者作为一名规划师的责任;笔者有幸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全部规划的编制,并全程负责现场建设的指导工作.深深体会到做好妹历史街区的保护的关键是深入了解各个历史街区甚至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历史街区有深刻的认识,认真研究保护规划的原理和方法,遵循"由表及里,逐步积累"的原则,同时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改扩建过程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经常是拆除旧有建筑,重建新"文物",使得城市特色逐渐消失,变得"千城一面";如何保留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成为城市建设中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文章以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为出发点,通过问卷调研及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比分析台北市与喀什市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过程中的异同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适用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与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相结合,以泉州古城为例,对独立系统与嵌入系统两个尺度下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的地方性与渗透性进行分析.实证数据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层次分明的街巷空间是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地方性特征的突出表现,而内外清晰的空间关系则是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渗透性特征的主要体现,在科学的开发利用与规划保护下,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的地方性与渗透性可以得到有效的延续和拓展,但须警惕城市规模扩张及传统文化迷失导致核心基质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