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一种含柔性链的共聚酯液晶高聚物(PET/PHB60)和玻璃纤维增强的改性聚苯醚(MPPOG)的共混物为对象,叙述了在单螺杆挤出机和单螺杆注塑机上形成原位复合材料时不同液晶含量下的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LCP的加入降低了MPPOG的粘度,改善了加工性能,但共混物的机械性能改善不明显。MPPOG与LCP是不相容的,它们的纤维尺寸及织构也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2.
对无粘结剂C/C复合材料而言,烧结是整个制备工艺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烧结制度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制品的最终质量和性能,对此,分析了影响制品最终质量和性能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常压烧结和气压烧结两种工艺制度的比较研究,试验表明:在300-700℃之间保持(0.7-1.7)℃/min(即(40-100)℃/h)的慢升温速率加压烧结,可获得性能优良的无粘结剂C/C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感应熔炼、浇铸、热轧和冷拔制备了Cu-Fe-Cr-Ni原位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和TEM研究了Ni元素和拉拔变形量对其显微结构的影响。用拉伸实验测试了材料的强度,用标准四探针方法测量了材料的电阻。在Cu-Fe-Cr-Ni合金铸锭中,bcc结构的第2相为近球形颗粒形态,经过后续的变形加工,颗粒演变成了近圆形横截面的纤维。对Cu-Fe-Cr-Ni原位复合材料只进行了1次550℃中间退火,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拉拔变形量(η=5.32),表明Ni的加入可以改善原位复合材料的塑性。随着拉拔变形量的增大,Cu-Fe-Cr-Ni原位复合材料的强度增加,电导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填料/单体原位聚合对PVC复合材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滑石粉表面,采用填料/单体原位乳液聚合,制得了包覆聚甲基烯酸甲酯的填充料,然后与PVC共混复合,研究表明talc表面包覆PMMA后,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并存在一个临界PMMA包覆层厚度,进一步增加talc表面PMMA的包覆量,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原位TiB2/Al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接触反应法(CR)制备了原位内生TiB2/A1复合材料。对制备工艺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润湿性、界面反应、搅拌。在此基础上,制备出了颗粒分布均匀、组织致密的TiB2/Al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原位合成TiC/Ti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钛与碳之间的反应,经非自耗电弧溶炼工艺,简洁,低成本地制备了TiC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借助光学金相为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结构,测定了原位合成钛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硬度值,结果表明,原位合成增强体TiC均匀地分布在基体钛合金中,增强体主要呈树枝晶状和等轴,近似等轴状,由于增强体TiC与基体合金的热膨胀系数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基体钛合金中形成同密度的位错,增强体与基体界面洁净,没有任何界面反应,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硬度与基体钛合金比较有了明显的提高,铝元素的加入,不仅固溶强化了基体钛合金,同时使增强体更为细小,也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对无粘结剂C/C复合材料而言 ,烧结是整个制备工艺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烧结制度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制品的最终质量和性能 .对此 ,分析了影响制品最终质量和性能的主要原因 ,进行了常压烧结和气压烧结两种工艺制度的比较研究 .试验表明 :在 30 0~ 70 0℃之间保持 (0 .7~ 1.7)℃ /min(即 (4 0~ 10 0 )℃ /h)的慢升温速率加压烧结 ,可以获得性能优良的无粘结剂C/C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预氧丝原位炭化无粘结剂C/C复合材料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简化工艺、降低成本的目的出发,研究了以生石油焦为基体材料,以廉 PAN-OF(聚丙烯腈预氧丝)代替CF作为增强纤维,不加粘结剂直接成型再原位炭化制备高性能C/C复合材料的可行性。实验表明,这种新工艺具有原材料便宜,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等特点,有大幅度降低C/C复合材料制造成本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原位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原位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常用制备工艺,分析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论述对原位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研究的难点,并展望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属基复合材料原位反应合成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现有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中,原位反应合成技术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它已成为当今复合材料领域中最活跃的研究方向。原位反应合成技术主要有:放热弥散法、气液反应合成法、自蔓延燃烧反应法、直接氧化法、无压力浸润法、反应喷射沉积法、接触反应法、机械合金化法等。文中综合评述了各种原位反应合成工艺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前景。利用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金属基寿星 合材料,在同等条件下,其力学性能一般都高于强制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并且原位反应合成技术的原料来源广泛、价格较低,工艺又相对简单、制作成本低,适合并能够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合成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热致液晶性60PHB/PET共聚酯(LCP)与聚酰胺6(PA6)的共混体系中引入了增容剂;讨论了增容剂对PA6/LCP原位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界面性能、结晶行为、流变行为,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液晶高分子流体为代表的各向异性流体其流动状况颇为复杂,本文研究柱坐标系下管内液晶高分子流体定常流动,得到了液晶高分子流体管内定常流动的速度场分布.  相似文献   

13.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与液晶高分子(LCP)挤出共混,注射模塑制得试样。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力学性能测试仪等手段,表征共混物的热行为、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PET与液晶高分子(PET-60PHB)的共混体系,共混物的强度对LCP的含量呈曲线变化,LCP的质量分数在0~20%之间,共混物的强度有极大值;LCP的质量分数在40%~60%之间,共混物的强度有极小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一组含热致性液晶聚芳酯(LCP)和聚酰胺(PA-66)共混物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共混挤出物的外皮层由 PA-66所形成,其厚度随 LCP 含量的增加而减薄;LCP 的含量对 PA-66的结晶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共混物的流变特性与纯 LCP 和 PA-66有显著的差异。在低剪切速率下,当 LCP 和 PA-66的配比为20/80时,其表观粘度呈现最低值。经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共混物的两相形态与它们的组成配比有关;LCP 相的形态结构随着它含量的增加逐渐地由球状颗粒向棒状和纤维状转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合成的三元液晶共聚酯酰亚胺与聚酰胺按不同的配比进行原位复合,研究了原位复合物两相的相容性和界面的结构形态,并对原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等进行了分析测试。  相似文献   

16.
就以不同刚性分子链热致液晶聚合物(LCP)为分散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物在加工温度范围内的流变性能,共混物熔体经过一系列流场发展起来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PET/LCP共混物为切力变稀的非牛顿流体,共混物熔体的粘度介于两种纯组分高聚物熔体之间,并且各组成的流动曲线于γ=600s~-1时相交;LCP熔体粘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比PET熔体大;随着LCP含量增加,共混物的粘流活化能下降;LCP材料性质不同,对共混物流变性能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当分散相流体粘度大于基体高聚物的熔体粘度时,分散相很难变形;当分散相流体粘度小于基体时,则分散相的形态发展与加工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在热致性液晶共聚酯和聚酯(PET)的共混中引入相溶剂,讨论了它们对分散相稳定性和共混体力学性能以及共混中分散程度的影响,还讨论了相容剂对聚酯相等温结晶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基于DICOM3.0的RIS/PACS数字医学影像处理系统,阐述了系统的结构设计、技术要点和系统特点,该系统在试运行期间效果良好,证实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过程中稀土离子再吸附现象,探讨了浸析过程中稀土离子的解吸与再吸附机理,分析了原地浸析采场稀土离子再吸附产生的原因和不恰当的注液方法对原地浸析采矿的影响,并介绍了解决浸析过程中稀土离子再吸附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