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和表面铸型聚合二步法,合成了对Cu(Ⅱ)离子具有较高吸附率的高分子微球。考察了Cu(Ⅱ)离子浓度对微球形态的影响,羟基单体对微球大小的影响,并采用FT-IR,SEM和元素分析对微球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2.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和表面然型聚合二步法,合成了Cu(Ⅱ)金属离子铸型高分子微球其表面分布羧基,粒径为0.56-0.60μm,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了该微球对Cu(Ⅱ)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对天然海水中氨基酸- 金属铜离子Cu(Ⅱ)- 粘土三元体系中三元表面配合物形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⒀采用交换吸附百分率ECu(Ⅱ)~pH关系曲线法研究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氨基酸对铜离子Cu(Ⅱ)在高岭石上的交换吸附百分率ECu(Ⅱ)~pH关系曲线(S型曲线) 的影响有“左右摆动”规律, 认为体系中形成了三元表面配合物 SOHLM (新型(Ⅱ)类); 实验比较了三种氨基酸的影响⒀三元表面配合物的形成主要受固体粒子表面结构、氨基酸存在形式以及它们的络合能力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多圆柱区域与超球上的2"维正则向量函数u(z)(满足方程u=的Cauchy积分公式,超球上的正则向量函数的Poisson积分公式,证明了u(z)的平均值定理和一般区域D上的u(z)的无穷次可微性,给出了D上向量函数的Cauchy型积分是Cauchy积分的一个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用正己烷-环己醇、异辛烷-正己醇作萃取溶剂,铬天青S作萃取剂,加入N-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HNO3和HCl介质中Fe(Ⅱ),La(Ⅱ),Cu(Ⅱ)和Pd(Ⅱ)等金属离子的反相微胶团萃取行为。讨论了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和酸溶液对有机相中金属离子进行反萃取的影响,实现了Fe(Ⅲ)-Cu(Ⅱ),La(Ⅲ)-Cu(Ⅱ)等金属离子间的定量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偶氮胂Ⅲ作萃取剂,深讨了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偶氮胂Ⅲw体系中Cu(Ⅱ)、Zn(Ⅱ)、Ni(Ⅱ)、Fe(Ⅲ)、Al(Ⅲ)的非有机溶剂萃取分离行为.在一定条件下,Fe(-Ⅱ)、Al(Ⅲ)几乎可被PEG相完全萃取,而Cu(Ⅱ)、Ni(Ⅱ)不被萃取.从而获得了Fe(Ⅱ)-Cu(Ⅱ)、Fe(Ⅲ)Ni(Ⅱ)、Fe(Ⅲ)-Zn(Ⅱ)、Al(Ⅲ)-Zn(Ⅱ)及Fe(Ⅲ)-Cu(Ⅱ)、Zn(Ⅱ)、Ni(Ⅱ)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用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Cu(Ⅰ)对马脾脱铁铁蛋白吸收Fe(Ⅱ)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在低Cu(Ⅰ)浓度下,[Fe(Ⅱ)]/[subunit]≈40,pH为6.5的(CH2)6N4-HCl缓冲体系中,Cu(Ⅰ)可明显促进马脾脱铁铁蛋白对Fe(Ⅱ)的吸收,同时探讨了Cu(Ⅰ)与马脾脱铁铁蛋白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铜,锌,镉在麦饭石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在水溶液中麦饭石对Cu(Ⅱ)、Zn(Ⅱ)、Cd(Ⅱ)的吸附行为.其吸附量()随各金属离子平衡浓度的变化规律,可分别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描述.百分吸附量(%)随pH值变化曲线为正“S”型,麦饭石对三种金属离子交换能力大小顺序为:Cu(Ⅱ)>Zn(Ⅱ)>Cd(Ⅱ).25℃pH为6.0 ̄8.0条件下,三种离子的饱和吸附量次序与其相同.本文还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聚环硫氯丙烷与咪唑进行高分子反应,合成了以聚硫醚为主链、侧链带有咪唑基团的螯合树脂(简称PSIM)。该树脂对Au(Ⅲ)、Pd(Ⅱ)、Pt(Ⅳ)、Ag(Ⅰ)等贵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容量(mmol金属离子每克树脂)分别达6.01、5.53、3.43和4.73,对Hg(Ⅱ)的吸附次之,对Cu(Ⅱ)、Zn(Ⅱ)、Cd(Ⅱ)很弱,而对Pb(Ⅱ)不吸附,并考察了介质酸浓度对PSIM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报导了邻甲氧基苯甲醛与苯丙氨酸所形成的席夫碱配体及其Cu(Ⅱ)、Zn(Ⅱ)、Ni(Ⅱ)、Cl(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化合物对超氧离子自由基的实验表明,铜配合物对O^-2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自制黄原酯棉对CU(Ⅱ)和Pb(Ⅱ)的动态吸附条件及模拟量共存元素对吸附的干扰程度,拟定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绞股蓝及其浸泡液中Cu和Pb的分析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pH=3、黄原酯棉用量为0.2g、流速为3mL/min时,浓度不低于0.02μg/mL的Cu(Ⅱ)和Pb(Ⅱ)能被定量吸附;用HNO3或1∶1HNO3(2mL)可完全解吸;当有Ca2+、Mg2+、K”、Fe3+(40mg)、Al3+、Cm4(10mg),Mn2+、Cr-(5mg)和Na+(500mg)之一共存时未出现干扰;模拟消化液中共存离子对校正曲线影响很少;校正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7(Cu)和0.996(Pb);消化法标准回收率为96%~104%(Pb)和97%~103%(Cu),浸出液法标准回收率为95%~102%(Pb)和97%~101%(Cu)。  相似文献   

12.
以焦磷酸根()为配体,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CTMABr)为鼓泡剂,对Cu(Ⅱ),Pb(Ⅱ),Zn(Ⅱ),Cd(Ⅱ)等4种金属离子的浮选分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pH值、氮气流速、的浓度、CTMABr的浓度、金属离子浓度对浮选率的影响.找到了其最佳分离条件,对Cu(Ⅱ)-Cd(Ⅱ),Pb(Ⅱ)-Cd(Ⅱ),Zn(Ⅱ)-Cd(Ⅱ)等二元组分进行了较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3.
测试了碲酸合铜(Ⅱ)和高碘酸合铜(Ⅱ)配合物的电子光谱、电子顺磁共振谱、Cu2pXPS,并给出了配合物溶液中“Cu(Ⅲ)/Cu(Ⅱ)”对的循环伏安图.由电子光谱求得其八面体场强参数Dq值分别为1350cm-1和1450cm-1,结合电子顺磁共振谱、Cu2pXPS,探讨了配合物中铜与氧之间的化学键性质,确证了Cu-OI键的共价性强于Cu-OTe键,高碘酸根对铜(Ⅱ)具有更强的配位能力.基于“Cu(Ⅲ)/Cu(Ⅱ)”对的循环伏安图,在碱性溶液中,用电化学法成功地将二价铜氧化成三价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中异而醚对Ga(Ⅲ),Zn(Ⅱ),Cu(Ⅱ)和Fe(Ⅲ)的萃取效率及加入不同浓度的Zn(Ⅱ)和Cu(Ⅱ)对异丙醚萃取Ga(Ⅲ)的影响及Ga(Ⅲ)的平均回收率。Ca(Ⅲ)的平均化学产额为97.4%。在1mL的枸橼酸镓注射液中杂质元素Zn,Cu,Fe和Ti的含量分别为:0.64μg,0.65μg,0.40μg和0.74μg。  相似文献   

15.
CuO/CeO2体系中表面Cu(Ⅱ)组份的状态及还原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PR结合XRD定理研究了CuO/CeO2体系中Cu(Ⅱ)的分散状态及还原过程,结果表明:CuO在CeO2表面的分散容量为1.15mmol/100m^2,Cu(Ⅱ)可以以高分散态Cu(Ⅱ?嵌入到表面空位中以晶相CuO(当CuO含量超过分散容量时)形式存在,在还朱过程中首先是处于表面空位中的Cu(Ⅱ)被还原,随后晶相CuO中的Cu(Ⅱ)进入该空位再被还原,从而导致表面连续嵌入和还原过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N-间甲氧基苯基亚胺基二乙酸合铜(Ⅱ)二水化合物[Cu(CH2COO)2NC6H4OCH3]·2H2O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a=1.0725(3),b=1.0851(4),c=2.1827(5)nm,v=2.540(2)nm3,Z=8,Mr=336.8,Dx=1.76gcm-3,μ=18.1mm-1,F(000)=1376。结构由直接法解出,偏离因子R=0.078。Cu(Ⅱ)离子与亚氨基二乙酸分子中一个氮原子、两个水分子氧原子和两个羧基氧原子配位形成一变形四方单锥构型。Cu(Ⅱ)离子到四方单锥顶点O(7)原子(水2)的键长为2.279×10-1(4)nm,长于配位基平面内Cu-O和Cu-N的平均键长[1.939×10-1(4)和2.051×10-1(4)nm]。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中异丙醚对Ga(Ⅲ),Zn(Ⅱ),Cu(Ⅱ)和Fe(Ⅲ)的萃取效率及加入不同浓度的Zn(Ⅱ)和Cu(Ⅱ)对异丙醚萃取Ga(Ⅲ)的影响及Ga(Ⅲ)的平均回收率,Ga(Ⅲ)的平均化学产额为97.4%。在1mL的枸橼酸镓注射中杂质元素Zn,Cu,Fe和Ti的含量分别为:0.6μg,0.65μg,0.40μg和0.74μg。  相似文献   

18.
等点时Cu(Ⅱ)与HSA与BSA结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平衡透析法研究了等电点时Cu(Ⅱ)与人血清白蛋白(HSA)或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Scatchard图分析表明,HSA和BSA对Cu(Ⅱ)各有1个强结合部位,它可能位于白蛋白分子的N-端三肽段上,为全面反映Cu(Ⅱ)与HSA或BSA的结合情况,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Bjerrum方程,首次报道了等电点时Cu(Ⅱ)-HSA和Cu(Ⅱ)-BSA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值,其K1的数量级为10^4.Hil  相似文献   

19.
采用比色法,荧光和吸收光谱法研究了N-2,4-二羟基苯甲醛氨基葡萄糖希夫碱(DG)的铜(Ⅱ)锌(Ⅱ),钴(Ⅲ),铁(Ⅲ)配合物(MDG)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NA的作用,结果表明,CuDG,FeDG和CoDG能显抑制超氧离子自由基的生成,抑制能力CuDG〉FeDG〉CoDG〉ZnDG此外,配合物CuDG和CoDG可与DNA有效结合,结合常数(K。)值分别为3.03×10^4mol^-1.L和1.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Cu(Ⅱ)与部分二肽:甘氨酸甘氨酸(GlyGly).甘氨酸苏氨酸(Gly-Thr),甘氨酸苯丙氨酸(GlrPhe),甘氨酸酪氨酸(GlyTyr)的络合物在不同pH下的77 K和室温(298K)的EPR谱。发现Cu(Ⅱ)与含芳香氨基酸残基和不含芳香氨基酸残基的二肽络合物的EPR 谱有明显的差别.不同pH下的EPR谱亦有变化.在Cu( Ⅱ)-GlyGly和 Cu( Ⅱ)-GlrTyr中,其室温 EPR谱出现了五条氮核的超超精细裂分线,但在 Cu(Ⅱ)-GlyGly和 Cu(Ⅱ)-GlyThr的 EPR谱中没有出现。分可见苯环侧链对络合物EPR谱中氮的超越精细结构的出现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