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同法的精神包含合同自由、合同正义、合同效率等精神,合同法精神在合同法适用过程中实现。合同法的精神是动态变化的,不同历史时期侧重点不同,现代合同法发展的主线是合同自由及其限制。合同法的精神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对合同自由加以适当和必要的限制,一方面有利于保证合同正义,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合同安全、合同效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近代合同法中,合同自由原则遭到全面打击而日趋衰落。合同自由原则既有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功能,同时也存在着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我国的具体国情,也决定了合同自由原则只是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我们必须反对将其绝对化、神圣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借助法经济学分析方法,在市场经济下合同法的基本功能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而其基本原则主要由合同自由、诚实信用、公平交易构成.其中合同自由居于核心地位,合同自由主要体现于缔约阶段,强调交易主体享有缔约选择、缔约内容自由,不受外来强制干涉,诚实信用体现于缔约和履约两个环节,公平交易是指当合同自由原则受到威胁、诚实信用原则不易实施时,合同应按公平原则处理.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合同法中,合同自由原则备受推崇,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一切权利义务关系均依当事人自由意志而确定。但进入20世纪以来,民法理念从追求形式正义转而追求实质正义。合同除作为当事人实现私人目的的手段外,还必须调节合同当事人之间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使诚实信用原则有了普遍适用的基础。合同附随义务完善了法律、合同配置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结构和机制,使当事人之间和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得到了严密的保护与平衡。  相似文献   

5.
后悔权制度与传统的合同自由原则存在着矛盾之处,其设立的合理性必须加以审视。本文在分析两者矛盾之后,从合同法理念发展和消费者权益的倾斜保护角度,对后悔权制度建立的合理性进行论证,认为后悔权制度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实现合同正义。  相似文献   

6.
指出在司法实践中,大量的合同纠纷案件需要进行合同解释,但因我国《合同法》对有关合同解释问题的规定过于概括和模糊,导致合同解释的随意性很大,这对案件的公正审理和确保司法公正不利。在合同解释中,法官及仲裁人员应坚持以"理性第三人"为判断分析的立场和标准,以公平、正义及诚实信用等原则作为分析判断的基本原则,并正确运用合同解释的方法。试从一个案例入手探讨司法实践中的合同解释问题。  相似文献   

7.
0.引言合同自由作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最早源于罗马法,在优士丁尼《民法大全》有关诺成契约(Contractus consensu)的规定中已基本包含了现代契约自由的思想。[1]而此原则得到法律上的确认得益于以亚当·斯密理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和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的理性哲学,它们分别为合同自由原则提供了经济理论依据和哲学依据。[2]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合同自由在近代民法中成为一项重要原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自原始积累以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充分发展,劳动力成为可自由交换的商品.各种产品无限制地进入市场进行流通,财富的证券化扩大了交易的范围,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建立也拓宽了合同自由的范围。凡此种种.都为合同自由观念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因此,各国立法都相继在法律中确认了合同自由原则。  相似文献   

8.
绝对的合同自由原则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达到顶峰,当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后,在立法上对合同自由进行种种限制.合同自由原则及其法律限制各有其功能和独特作用,但是二者又相互联系,共同地实现合同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合同法中,契约严守是一个被各国民法普遍接受的原则。但有时,遵守合同可能引致违背公平、有悖正义的现象发生。情势变更原则赋予了法官自由裁量权,使其可以直接纠正不公平和不正义。本文以民法的人文关怀为视角,分析情势变更原则的法理基础,以期对其理解有所裨益,更好地为司法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合同法定解除权存在"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认定标准模糊、根本违约范围不确定、法定解除权行使期间不规范等弊端。这些弊端不仅扰乱了市场交易秩序,而且降低了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信用并有损合同自由原则。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考虑,应从合同法定解除的一般理论入手,优化合同法定解除事由中"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认定标准;细化根本违约的范围以及规范法定解除权的行使期间,通过对现有制度的分析论证寻求完善我国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诚实信用原则在当代合同法中的作用有不断加强的趋势,它不仅是当事人的行为准则,而且具有平衡利益的功能,它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以实现社会正义,因而在大陆法系合同法,英美法系合同法、中国合同法以及有关的国际条约和惯例中都作了规定,诚实信用原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因而两大法系的各国均采用判例形式或在司法实践中将其具体化,以克服该原则适用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值得中国合同法借鉴。  相似文献   

12.
论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法分则中具体规定了15种有名合同的法律适用,并对15种有名合同之外的无名合同规定了法律适用的原则。结合合同法总则的规定,可以对合同的法律适用作出如下归纳:15种有名合同适用总则和相应的分则;15种之外的有名合同适用总则和相应的其他法律规定;无名合同则适用总则和比照适用最相类似的分则。而在比照适用法律时,还是要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交易习惯优先以及适度的法官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3.
情事变更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之具体运用,其目的在于消除因情事变更所产生的不公平后果。情事变更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中一个必要的法律手段,也是实践中处理合同纠纷的有效法宝。我国立法并没有真正确立情事变更原则,是与我国现实生活中未出现大规模的因情事变更而致合同不能履行的情形,也与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手段干预有关,然现实立法与司法的矛盾问题要求我国法律建立情事变更制度。在情事变更立法中,应采取合同法方式规定,其地位亦应界定为合同法的一个原则,在立法确立情事变更原则,应注意情事变更与商业风险的区分,并要防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关于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应该是当事人主张请求适用,如情事变更发生后,当事人在履行期前已履行的,视为放弃。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及经济全球化,从形式主义走向实质主义、对合同自由的限制、进一步强化对消费者的保护、诚信原则成为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合同法的国际化等成为当代合同法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格式条款的产生带来了商品交易的快捷和标准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合同自由,因此各国均以立法方式对格式条款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在立法规制上,针对消费合同与商事合同是否区别对待,出现了统一立法、单独立法以及混合式三种情形。我国《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均对格式条款进行了规定,属混合式立法,在具体适用中应灵活解释"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并予以遵循。  相似文献   

16.
情事变更原则通常被作为合同履行的原则,规定在合同法中,用以调整因缔约基础发生变化导致合同履行显失公平的情形.然而,在合同领域外的农村土地承包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因物价大幅变动而导致的承包、发包方利益失衡,如能将情事变更原则规定于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则对于解决此类纠纷,顺利开展我国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格式合同作为20世纪合同法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以其自有的价值和特征被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合同自由原则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对格式合同的价值和缺陷两方面做了具体探讨,并对防止格式合同滥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对格式合同的完善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为合同规则和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合同相对性理论在合同制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整部合同法也贯穿了这一原则。但随着商业交易的不断发展,合同相对性理论被不断突破:第三人利益合同、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利益第三人担保责任、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合同保全及租赁物权化等制度共同体现了合同的涉他效力,对传统合同相对性理论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9.
林琼生 《龙岩学院学报》2004,22(Z1):197-198
我国新合同法增设了缔约不成立的新的责任领域,体现了国家对合同自由原则的一种限制,使缔约不成立、缔约无效和缔约被依法撤销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本文就如何理解、掌握和运用缔约过失责任制度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简评《合同法》特点而引出写作目的是分析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将合同的解除与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分析作比较并介绍其在合同权利义务终止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含义,并引据《合同法》第91条介绍终止的法定情况,引出终止的法律后果,据《合同法》第92条、第98条作阐述,总结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