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变插入层介电常数的多层绝缘结构能改善电场分布、提高真空沿面闪络特性.通过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TiO2/Al2O3-Al2O3-TiO2/Al2O3(A-B-A)3层绝缘结构,A层w(TiO2)为0.5%到20%.测量了该绝缘结构的真空沿面闪络特性,发现闪络特性随w(TiO2)的增加而提高,当w(TiO2)为20%时,其脉冲初次闪络电压较同等厚度的Al2O3陶瓷提高了63%.研究发现:A层的介电常数可由w(TiO2)调控,介电常数的增大能有效降低真空-绝缘子-阴极三结合点处的电场强度;A层表面存在的TiO2颗粒可以减小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并改善表面电荷分布;TiO2的电导率虽比Al2O3高,但其仍为绝缘体,即使TiO2含量较高时也不会形成贯穿的导电通道.  相似文献   

2.
环氧及其复合材料气固界面快脉冲闪络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用于气固界面闪络的实验装置,可以安装指形电极(曲率半径为10mm)和平板电极.该设备可输出峰值为125kV、上升沿和半高宽为20ns/5μs的快脉冲.研究了无试样时指形电极系统在不同气压下的击穿特性,在空气和SF6气体中不同气压下纯环氧的脉冲闪络特性,以及不同质量分数的Al2O3·3H2O环氧复合材料在0.4MPa空气中的沿面闪络特性.结果表明,SF6气体中绝缘介质的闪络电压较空气中有更大的分散度,环氧复合材料质量分数为20%时闪络电压最低.  相似文献   

3.
溅射金膜对氧化铝陶瓷纳秒脉冲真空沿面闪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溅射金膜对氧化铝陶瓷在真空环境中、纳秒脉冲高电压作用下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氧化铝陶瓷表面粗糙度、电极接触形式的研究,并结合表面态陷阱、界面能带结构、电荷注入过程的分析,探究了影响氧化铝陶瓷溅射金膜后沿面闪络电压的主要原因.在50 ns/1.2μs脉冲下、电极间距10 mm时,测量各试样的闪络电压60次,取后30次平均值作为稳定的闪络电压.研究结果发现,氧化铝陶瓷在溅射金膜电极试样的闪络电压比直接压接电极试样的闪络电压低,这是因为在不同电极接触方式下,氧化铝陶瓷材料的表面态对真空中的电子发射和材料表层的电荷注入的影响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4.
<正>在高功率脉冲技术领域,由于固体绝缘材料的沿面闪络电压远远低于同等绝缘距离的体击穿电压,脉冲功率装置的真空绝缘支撑部件由于沿面闪络引起的绝缘破坏最为常见,因此成为限制脉冲功率传输的一个重要难点.随着脉冲功率装置向更  相似文献   

5.
油/纸绝缘沿面局部放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局部放电测量方法,研究了油/纸沿面从局部放电起始到贯穿闪络整个过程中局部放电量、放电谱图、放电频率及单个放电脉冲的变化情况.采用两种具有不同老化程度的油样研究了油样在沿面闪络过程中对局部放电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电子产生阶段,放电量和放电频率均很小,放电集中在工频峰值处,随着电压的升高,放电量和放电频率随之升高,放电处于工频上升处.当临近沿面闪络时,放电量会迅速增大,放电脉冲呈现脉冲序列形式,会听到较大的放电声.油样的老化会降低局部放电起始电压,并导致沿面放电在流注发展阶段的放电量和放电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围绕一台具有200kV最大峰值输出电压,上升沿40ns,半高宽300ns,真空度5×10^-3Pa快脉冲真空闪络试验装置,采用不锈钢指形电极系统,研究了不同真空度、不同闪络间隙对闪络特性的影响,确定了实验用的真空度和电极间距.重点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微米Al2O3·3H2O和纳米SiO2,Al2O3,Al2O3·3H2O填料的环氧基复合材料的闪络特性,讨论了界面对闪络性能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7.
由于聚酰亚胺(PI)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可塑性,因此PI作为一种特殊的工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对不同间距的PI材料进行沿面闪络实验,得到PI闪络平均电压.实验发现:电极间距一定时,随着闪络放电次数的增加,闪络电压呈现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的规律;放电次数一定时,闪络电压随电极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分析实验结果得出:PI样品表面粗糙的改变以及表面化学变化是造成上述规律的主要原因;样品表面粗糙程度越小闪络电压越低,闪络过程中C—O键含量的增加提高样品的亲水性,降低PI样品的绝缘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度下聚酰亚胺真空直流沿面闪络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固体绝缘介质应用于复杂工程环境下的可靠性,以自制备的聚酰亚胺(PI)平板试样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PI在不同温度(193~373K)范围内的真空直流沿面闪络特性,并分析其闪络机理。结果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闪络电压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规律,且分别在273K与313K时达到最小、最大值;高温区域(313~373K)的闪络电压较低温区域(193~273K)的闪络电压有明显提高。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认为高场强下阴极附近电子发射、固体绝缘介质体内的电荷输运以及气体解吸附都是影响固体绝缘介质真空直流沿面闪络特性的重要原因,其中的气体解吸附更是影响真空直流沿面闪络特性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电参数对钛合金微弧氧化法制备TiO2生物陶瓷涂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弧氧化法在钛合金(Ti-6Al-4V)基体上制备TiO2生物陶瓷涂层.试验研究了不同微弧氧化电压和脉冲频率对涂层微观形貌,涂层厚度及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厚度随氧化电压的升高而增加,随脉冲频率的增加而减小.SEM观察显示:涂层微孔数目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加,随脉冲频率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大.XRD相结构分析表明:涂层中的主要相为金红石型TiO2和锐钛矿型TiO2及CaTiO3.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把 He~ 注入玻璃表面增强了玻璃在真空中的面闪络电压,当注入剂量是4×10~(17)离子/厘米~2时,面闪络电压提高了68%.在讨论中分析了改进面闪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超支化环氧树脂增韧增强双酚A型环氧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步法合成的低粘度液体型超支化环氧树脂HTDE-2增韧增强双酚A型环氧树脂.研究了HTDE-2含量对HTDE-2/双酚A型环氧杂化树脂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分析、动态力学分析和分子模拟技术讨论了超支化环氧树脂的结构、杂化树脂的性能和原位增韧增强机理.结果显示:杂化树脂的机械性能随超支化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具有最大值;当HTDE-2的含量为9%左右时,杂化树脂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提高20.7%,14.2%,208.8%和74.9%,综合性能最好,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超支化环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共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和2,2一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反应单体,采用一步法合成了超支化聚合物.然后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了低粘度液体型超支化环氧树脂,并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共混,固化成型后得超支化环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共混材料.测试了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探讨了超支化环氧树脂加入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随超支化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有最大值;当超支化环氧树脂用量为15wt%左右时,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分别提高108%、83%、42%.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标准氟金去母和改性氟金云母填充环氧树脂,制得了氟金云母/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组织和形态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了氟金云母的性质,质量分数同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改性氟金云母对环氧树脂具有较好的增强作用,当其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可提高50%,弹性模量可提高100%,标准氟金云母虽然可提高弹性模量,但却使弯曲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光固化原型的环氧树脂制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于光固化原型的环氧树脂快速制模技术.对该技术的工艺过程进行了介绍,并着重对可浇注环氧树脂配方、固化工艺和脱模剂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石膏过渡模工艺.由于文中的制模技术只是获得良好的负模过程,周期短,成本低.因此,特别适合于产品的试制和小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环氧沥青进行频率扫描、蠕变试验等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分析了环氧沥青的粘弹性能.与普通改性沥青相比,环氧沥青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粘弹特征:其在较大的温度和频率范围内均表现出较好的弹性性能,粘性所占成分很少;其蠕变柔量小约4个数量级,有着更好的高温稳定性能;其复数模量随频率降低(温度升高)而降低,并与贮存模量共同趋于稳定值,表现出明显的弹性特征,而在高频(低温)条件下则显示出一定的粘性特征.结果表明,环氧沥青具有很好的高温抗变形和低温抗裂性能,是一种理想的路面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16.
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环氧沥青混凝土各方面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发现,环氧沥青混凝土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而且在低温条件下仍具有很好的变形能力,其强度是普通沥青混凝土或其他桥面铺装用的沥青混合料(SMA、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7-8倍,其温度变形系数接近钢板,因此,环氧沥青混凝土作为钢桥面铺装材料较之其他种类材料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44)为基础树脂,丙烯酸单体(AA)为改性剂,合成了溶剂型环氧丙烯酸树脂(EA),探讨合成工艺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和阻聚剂的加入量对丙烯酸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95 ℃,反应时间4 h,催化剂和阻聚剂的加入量与E-44量之比分别为1.0%和0.075%(wt%)时,丙烯酸单体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在此基础上,通过顺丁烯二酸酐(MA) 与环氧丙烯酸树脂(EA)上的羟基反应,在EA上引入了羧基亲水性基团,制备了水溶性环氧丙烯酸树脂(EB)。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中间产物EA和目的产物EB进行了结构表征,进一步证实了AA与E-44开环酯化反应生成了EA,以及MA与EA上羟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了EB。  相似文献   

18.
环氧树脂对其固化物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试验和测定试验,研究了不同环氧树脂对其固化物的表面质量、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测定了固化物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冲击强度、负荷变形温度和维卡软化温度.试验结果表明:当F-51、甲基四氢苯酐、铝粉三者用量的质量比为100∶85∶150时,环氧树脂F-51、甲基四氢苯酐环氧固化体系所得固化物的性能优于环氧树脂E-44、甲基四氢苯酐环氧固化体系所得固化物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1 Results The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natural oils, nontoxic, biodegradable and renewable materials, for the modification and the synthesis of epoxy resins were presented. Firstly, the application of epoxidized vegetable oils (soybean, rapeseed, linseed and sunflower):as reactive diluents for epoxy resins was proposed and studied[1-2]. Viscosity reducing ability of epoxidized oils was tested in the compositions with Bisphenol A based low-molecular-weight epoxy resins. The rheological behaviour of the mi...  相似文献   

20.
报导了二酚基丙烷和环氧氯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缩合成二酚基丙烷环氧树脂,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