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选择用于治疗肝肿瘤的激光间质热疗剂量,通过体外培养肝肿瘤细胞H22,建立小鼠皮下移植肝肿瘤模型,采用4组功率(1.2/1.4/1.9/2.1 W)激光在相同加热时间(600 s)下进行肿瘤激光热疗,并于术前、术后进行磁共振扫描,观察小鼠肝肿瘤经热疗后的损伤区域磁共振成像(MRI)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激光热疗过程中肿瘤组织加热中心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且激光功率越大,温度上升幅度越大;4组功率热疗后,肿瘤内部均呈现明显的凝固坏死区域,肿瘤内部损伤区域大小和位置在MRI图中清晰可辨,与周围未发生损伤的组织边界明显;1.2/1.4/1.9 W组损伤区域较小,2.1 W组损伤区域明显较其他3组大.研究发现:不同激光功率下激光间质热疗对小鼠肝肿瘤均有治疗效果,2.1 W组效果明显;MRI对热疗损伤区域的变化情况有理想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2.
汤云东;陈泓霖;高跃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4(8):3079-3089
以缠绕着载流线圈的铁氧体磁芯为基础,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载流线圈位置对磁场分布的影响,接着采用磁场不均匀性函数结合遗传算法对磁芯气隙内的磁场均匀度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磁芯磁场通过顺序耦合方式被进一步应用于磁热疗治疗温度分布分析,采用治疗期间肿瘤区域内的有效治疗温度对肿瘤体积的占比来评估磁热疗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线圈位于气隙两端所产生的磁场优于其位于左端所产生的磁场,与等效磁路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所提优化方法可使得气隙磁场均匀度显著提高,并使磁热疗肿瘤区域最高治疗温度达到临界值,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肿瘤热疗中探针加热下组织温度场演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肿瘤热疗中实施组织温度场预示、优化加热及功率调节一体化的问题。基于新近建立的生物传热热波方程,采用双倒易边界元方法,对在一定加热方式下生物组织内的热量传递规律进行了考察。对传统Pennes方程和生物传热热波方程的对比研究发现,在针对真实热疗过程中由于调节加热功率而导致的温度场演化进行模拟时,两类方程的预示结果存在明显差别,这提示了在预测和控制生物体内微小温度时所采用的精细模型应是理论基础更为严密的生物传热热波方程,且在瞬变加热作用下尤为关键。文章还研究了血液灌注率在组织温度场发生改变中的作用及其生理学意义。这些研究为建立实用的肿瘤热疗仪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种用于肿瘤热疗的温度监测和功率选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reen函数法,获得了对具有任意空间热源项的Pennes生物传热方程的解析解,并给出基于肿瘤杀伤温度及皮表烧伤极限要求而优化热疗参数的措施.从临床实用性出发,给出利用体表温度信息监测体内温度场的关系式.对各种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了实现优化加热的可行性.该方法有助于建立无损的肿瘤热疗系统. 相似文献
5.
激光辐照下皮肤组织中温度场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Pennes传热方程,采用更能反映活体组织真实情况的血液灌注率和代谢热产率,从理论上分析了激光作用在生物皮肤组织时所引起的组织温度场变化,给出了皮肤组织温度变化的分析解,数值模拟了激光福照下组织的温度场分析。并讨论了激光辐照时间、组织深度以及生物组织热物性对组织温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Fokker-Planck模拟并结合我们的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对激光等离子体中电子非局域热输运现象进行了模拟计算与讨论.简要介绍了电子的非局域热输运的基本特性以及激光加热过程中温度烧蚀前沿稠密等离子体子区的预热效应、临界面附近的限流效应,以及冕区的反扩散与限流效应.结合Fokker-Planck模拟与相应流体模拟对比研究,探讨了限流因子的取值以及高强度激光作用下局域限流模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微波偶极子辐射模型和生物介质热传导方程,运用数值计算方法比较了微波偶极子辐射器在有、无水冷和不同冷却水温条件下生物介质中的有效加热体积(定义为温度在41~45℃范围的体积)。仿真研究表明,水冷可改善微波偶极子辐射热区温度分布,使其有效治疗体积比无水冷时增加(约39%)。降低冷却水温(例如从12℃降至4℃),则相应的有效治疗体积进一步增加(约33%)。若采取先用小功率、无水冷加热,后用大功率有循 相似文献
8.
射频加热治疗肿瘤体模实验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射频加热治疗肿瘤在临床研究方面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但在热物理方面所做的研究还较少。为了能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对射频加热治疗肿瘤的体模实验进行了描述 ,对体模内的电场和热场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二维的似稳电场模型和热物理模型 ,用有限元方法对体模实验进行了模拟计算 ,获得了电磁波能量在体模中的比吸收率和体模实验稳态时的温度场。模拟计算的结果和实验结果相比较达到了接近实用的精度 ,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室内沙疗室实验阶段空气和沙体间热量传递规律。运用计算机流体力学(CFD)技术建立了室内沙疗室实验阶段三维热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应用Fluent软件计算了沙疗室内气固耦合传热问题,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了空气和沙体温度场的变化。结果表明模拟与实验中空气和沙体的温度场变化规律吻合良好;与吐鲁番沙疗场相对照,模拟得到了适宜室内进行沙疗的温度稳态层及其埋沙深度;通过单口热压自然通风使室内沙疗室的空气热环境具有一定的热舒适度。因而,室内沙疗室可提供沙疗所需温度且相对舒适的热环境,为进一步完善室内沙疗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肿瘤热疗用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用于肿瘤热疗的自制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采用MTT试验评价其浸提液体外细胞毒性;溶血试验评价其有无溶血作用;小鼠腹腔注射Fe3O4磁性纳米粒子无菌生理盐水混悬液以测定其LD50;微核试验评价其有无致畸、致突变作用等.MTT结果显示该材料对L-929细胞毒性为0~1级,均属对细胞无毒性范畴;溶血试验中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溶血率为0.514%,远小于5%,表明实验用Fe3O4磁性纳米粒子无溶血作用;昆明小鼠腹腔注射该材料混悬液,其LD50为7.57g/kg体重,其95%的可信区间为6.18~9.27g/kg体重,属实际无毒范畴,且具有较广的安全值范围.微核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对小鼠骨髓微核形成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与阳性对照CTX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可以认为该材料无致畸或致突变作用.从实验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自制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肿瘤磁流体热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蒙特卡罗模拟对氮气辉光放电离子 ( N+ 2 ,N+ )轰击阴极的能量分布 ,随放电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离子在阴极壁的能量分布与放电参数有关 ,即随着工作气压的增加 ,向低能区压缩 ;随着电压升高 ,向高能区蔓延 ;随气体温度的升高 ,到达阴极壁的离子 N+ 大幅度增加 ,N+ 的能量也显著提高 ;当工作气压 P<2 0 0 Pa时 ,阴极壁上 N+主要以高能粒子出现 ,但粒子数密度很低 ,随着工作气压或电压上升 ,离子 N+的密度也将减少 相似文献
12.
应用蒙特卡洛法仿真辐射式金属换热器内的辐射传热过程,建立了换热器综合传热的数学模型,利用概率论原理,把辐射能迁移过程仿真为一定累积概率分面下的随机过程,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换热器内传热过程的真实情况,可以计算出换热器内烟气、筒壁、空气的温度和壁面热流分布,以及研究烟气进口温度、换热器筒径和狭逢宽度对换热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MonteCarlo方法(MCM),对周期激励及噪声干扰作用下双稳系统的性态进行研究.获得了系统周期形式的非平稳概率分布及位移──速度联合分布.发现它们与系统势能的某些拓扑关系.本文对跳跃和信号强度随参数变化的关系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IF钢退火过程中织构变化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IF钢退火过程中织构的变化情况,对已有的模拟方法进行了改进,引进了和取向差有关的形核和生长的概率Pij,模拟结果表明,低碳IF钢退火过程中织构变化遵循定向形核,选择长大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用逆向蒙特卡罗法分析卫星遥感中的邻近效应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逆向蒙特卡罗法研究了邻近效应,提出了新的数值技巧来计算向上辐射强度组分(即程辐射强度、目标强度、地气交叉辐射).给出了一个算例,并与6S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川西平原农田啮齿动物群落变量的总和、年间和月间变动情况及统计学特征,其变量是:物种数、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真实群落4个变量的所有值均在模拟群落变量的95%置信区间内。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显示出了相似的变动规律。真实群落4个变量与模拟群落4个变量也显示出了相似的变动规律。当零假设为这些变量服从正态分布时,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方法检验,得到的结果与偏度和峭度显示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结果说明,要估计一个变量的置信区间,需要有足够大的样本含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用于计算立式钟罩CVD反应器内对流扩散现象的流体动力学和热输运方程,并用Galerkin有限元法做了计算(计算过程中考虑了热浮力对流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热基座上方存在着涡旋运动,彻底消除这种运动比较困难,但适当地增加入流速度可使涡旋区远离基座表面,从而可消弱涡旋运动对薄膜生长均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2002,9(6):453-457
The growth of {100}-oriented CVD diamond film under two modifications of J-B-H model at low substrate temperatures was simulated by using a revised KMC method at atomic scale.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both in Cl-containing systems and in C-H system as follows: (1) Substrate temperature can produce an important effect both on film deposition rate and on surface roughness; (2) Aomic Cl takes an active role for the growth of diamond film at low temperatures; (3) {100}-oriented diamond film cannot deposit under single carbon insertion mechanism, which disagrees with the predictions before; (4) The explanation of the exact role of atomic Cl is not provided i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在考虑电容器动态作用的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模型基础上,以解耦后的UPFC串联侧输出电压和并联侧输出电流的横纵分量为控制量,结合传统的PID控制,在MATLAB环境下对UPFC进行了潮流调节和暂态稳定的仿真计算;重点对UPFC与交流线路并联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UPFC能够独立快速地调节节点电压,控制线路的有功、无功潮流,提高了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