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抗玉米粗缩病品种,选取河南省新审定的30个玉米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河南省选育的玉米品种中,对玉米粗缩病具有中等以上抗性的品种比例较高,但高抗品种相对较为缺乏,在供试的玉米品种中,抗病、感病品种分别为16和14个,其中抗性表现为抗的品种有4个,分别为内秀10、怀川82、粒农12和技丰336,中抗品种有12个.测产结果表明,北青680的20株穗重最高,为4.19 kg.根据不同品种玉米粗缩病的病情指数和产量进行双Y轴折线图分析,结果表明,病情指数的趋势整体与产量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信阳板栗7种病原真菌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微生物侵染板栗果实(Castanea hungeana fruit),形成黑斑病,给生产和储藏带来损失选10%-40%。对板栗黑斑病进行病茸分离和鉴定,发现信阳板栗黑斑病常见7种病茸真茸,对这种病茸进行了生长温度测定、复感梁等研究,为最蚌防治黑斑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新培育番茄栽培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抗性水平,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品种的抗病性差异,以金棚1 号和金曼为感病对照,采用带毒烟粉虱自然传毒方式,对各品种的发病时间、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等参数进行比较,结合PCR 及ELISA 对TYLCV 的检测结果,综合分析了18 个番茄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TYLCV 的抗性差异较大。金棚1 号和金曼两份材料发病率都达到100%,病情指数在65.2 以上,属于典型的感病品种;秋光15-6、PC-88 和秋光69 号3 份材料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为0,属于抗性较高的品种;其他13 份材料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在5.6%~45.2%和2.6~18.0 之间,分别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抗、耐病水平。  相似文献   

4.
根际微生态保健剂对杨树生长及抗病性的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成分配比的根际微生态保健剂在拌土和蘸根两种施用方式下,对河北杨造林成活率、树高、胸径、树皮相对膨胀度、烂皮病发病率、感病指数以及树体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微生态保健剂对造林成活率、树皮相对膨胀度、树体电容、树木的高生长和胸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林木的发病率和感病指数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同时,拌土处理下树木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蘸根处理。保健剂的4种主要成分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复合肥以及保水剂对树木的作用特点也不同。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最佳杨树抗逆保健的各因素水平以及施用方法,优化后的抗逆保健剂成分质量配比为:菌根制剂74.997%,保水剂10.000%,复合肥14.999%,植物生长调节剂0.004%。  相似文献   

5.
采用人工气候箱活体接种、离体叶片圆盘接种两种接种方法对6个甜瓜白粉病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进行白粉病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试验结果与鉴别寄主抗性相一致,能够准确测定6个甜瓜白粉病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对白粉病2F生理小种的感抗性。此外,采用离体叶片圆盘接种法,感病寄主之间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而采用人工气候箱活体接种法,不同感病寄主之间病情指数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镰孢茎腐病、镰孢穗腐病和小斑病是该区玉米生产上的3种重要病害,也是品种审定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的关键病害.为了明确玉米新品种对3种主要病害的抗性水平,为新品种审定、推广、引种及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作者于2021—2022年鉴定并评价了参加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和引种试验的405份玉米新品种对3种主要玉米重要病害的抗性.结果表明,对于玉米镰孢茎腐病,在2021年抗性鉴定试验202份品种中,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31.68%、9.90%、42.57%、6.44%和9.41%;2022年参试的203份品种中,5种抗性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60.10%、9.36%、15.76%、9.85%和4.93%,两年均以高抗和中抗类型为主.对于镰孢穗腐病,在2021年试验中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4.95%、66.83%、22.28%、4.95%和0.99%;而在2022年试验中,5种抗性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0、86.70%、11.82%、0.99%和0.49%,抗病类型两年均居主导地位.对于玉米小斑病,在2021年抗性鉴定试验中,高抗...  相似文献   

7.
杨树糖代谢与褐斑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杨树褐斑病发病过程,测定黑杨派六个无性系在生长季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动态,在病害侵染初期,抗病无性系(I-63杨、I-69杨、I-72杨)叶部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较感病无性系(I-214杨,P15A杨、加龙杨)腈低且呈下降趋势,感病无性系则呈上升趋势,侵染初期抗病无性系叶部总糖含量高于感病无性系,抗病无性系茎部输送的糖较感病无性系多,各无性系秋季运输的糖较夏季多。  相似文献   

8.
小麦抗白粉病性与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7个小麦抗,感白粉病品种抽穗期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抗病品种中,三种酶的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酶的活性病情指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0、0.1、0.5、1.0、5.0 g/L)的1年生、2年生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 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表现出相似的影响趋势,即低浓度时促进种子萌发,随浓度增加化感抑制作用增强,浓度为5 g/L时抑制作用强烈。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率的化感指数绝对值小于丹参。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幼苗苗高和根长表现出相似的影响趋势,高浓度时对幼苗鲜重的抑制作用较为强烈。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幼苗苗高和鲜重的化感指数绝对值小于丹参。丹参和白花丹参对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双重效应,且白花丹参对黄芩的化感潜力小于丹参。该研究比较了丹参和白花丹参对黄芩的化感效应,可为优化复合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梨树品种对梨轮纹病,锈病和黑斑病的抗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金水一号,金水二号,晚三吉,黄花四个梨树品种对轮纹病,锈病,黑斑病的抗性情况,结果表明:四个品种对轮纹病高抗性,晚三吉抗锈病较强,黄花品种对轮纹病,锈病,黑斑病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沙棘干缩病症状与发病规律及抗性品种初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是重要的经济和水土保持植物,被称为沙棘癌症的干缩病是其主要病害。对沙棘干缩病的症状与发病规律进行了观测,并对不同沙棘品种的病情指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沙棘干缩病发病初期,感染部位出现零星分布的黄色斑,随后叶片变黄、脱落,生长势减弱,果实不正常早熟,随着病情发展,感染部分树皮开裂、腐烂,导致植株死亡;干缩病侵染主要发生在树颈处,且主要发生在3龄以上的植株,树颈以上部分因干缩病死亡后并不影响根系重新萌发新植株,且同一基株上的不同分株感干缩病后的死亡互相影响较小。根据病情指数初选出的高度抗干缩病沙棘品种有亚历山大12号、中国无刺雄株和柳沙2号等,感干缩病沙棘品种有红毛雄株、橙色、柳沙1号和阿列伊等。这为认识和研究沙棘干缩病发病机制、克隆抗干缩病基因及培育抗干缩病沙棘品种提供了材料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金水一号、金水二号、晚三吉、黄花四个梨树品种对轮纹病、锈病、黑斑病的抗性情况。结果表明:四个品种对轮纹病高抗性、晚三吉抗锈病较强,黄花品种对轮纹病、锈病、黑斑病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玉米矮花叶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且危害十分严重.因此正确认识玉米(Zea mays L.)对矮花叶病的抗性机制非常必要.基于此,本研究利用遗传差异较大的Mo17(高感玉米矮花叶病)和黄早四(高抗玉米矮花叶病)为亲本采用一粒传法构建了F9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分离群体,共256系.通过人工接甘蔗花叶病毒MDB株系(Sugarcane mosaic virus strain MDB, SCMV-MDB)对该分离群体进行了抗病性分析,统计了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两项指标,根据这两项指标的频数分布图可知:玉米对矮花叶病的抗性主要由主基因控制,但不能排除还有微效基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水杉赤枯病为寄主主导性病害,生态调控措施是其最佳防治策略之一。营林技术是生态调控防治病害的基础性措施。探讨营林调控技术措施对水杉赤枯病防治的效果,为赤枯病的生态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上海浦东新区绿带中的水杉纯林和混交林,采用间伐抽稀、人工透光疏枝、林间清理、施肥、松土、纯林改混交林等单因子营林措施分别开展调控试验,选择水杉纯林开展多因子营林措施随机区组综合调控试验,分析营林措施对赤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 间伐抽稀、及时清理病落叶和枯死树桩以及松土,可使赤枯病病情指数有不同程度下降;轻度修剪对降低发病指数有一定作用,中度修剪对病情指数基本没有作用,重度修剪后病情指数不降反升。仅施用氮肥会使发病率、病情指数上升,而施用磷钾肥则可明显降低发病率,同时施用氮磷钾肥后病情虽有下降但不明显。进行纯林混交改造对病情的降低可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综合营林随机区组试验得到影响感病指数减退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林相改造>林间卫生>施肥>抚育,最优综合营林措施组合为林地清扫1次+轻修剪通风+松土深翻+除草+施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纯林改混交。结论 合理的营林措施有助于控制水杉赤枯病的发生与危害,而综合营林措施对赤枯病具有协同生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黑杨派无性系对杨树褐斑病抗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本文就黑杨派六个现代无性系在感染褐斑病时的抗病性进行了观察;比较了各无性系在病程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活性变化;po同功酶谱的差异。结果表明:63杨、69杨、72杨属于高度抗病的无性系;加龙杨较感病;214杨,P_(15A)杨则严重感病。抗病的无性系无论在发病前还是发病后ppo活性都高于感病的无性系发病初期供试的六个无性系ppo活性都有所提高。发病后,感病无性系的po活性明显地高于抗病无性系。感病无性系的po同功酶谱带数比抗病无性系多,感病没有改变同功酶谱。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稻纹枯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俗称烂脚病,花脚杆。该病由立枯丝核菌Rhizctonia solani引起,是我国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随着水稻优质高产品种的推广和高肥密植技术的应用,有的高肥地块感病品种发病率高达100%,病情指数达75.69%,产量损失30%以上。纹枯病达到8级(剑叶)时,损失为41.40%。在不防治的情况下,实际减产率早、晚稻分别达15.53%,17.78%。鉴于国内近几年水稻纹枯病又有抬头趋势,笔者将各家的研究进展情况加以综述,以供各地科研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290块I-69杨标准地调查资料,以密度效应模型为基础,以林分胶合板材产量最大为目标,导出了最佳造林密度模型。通过对模型拟合,采用最佳造林密度模型求得I-69杨胶合板用材林造林密度为小于286株/hm2。立地指数小于等于16m的立地不宜用于营造胶合板用材林。要实现胶合板材培育的基本目标D>26.8cm,林分优势高必须大于28.9m。以选择立地指数大于等于20m的立地为佳。在立地指数18、20、22m条件下,满足I-69杨胶合板用材林培育目标的最短轮伐期分别为11、10、9a;最大造林密度为257、240、236株/hm2。  相似文献   

18.
棉叶螨抗药性监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胶粘法对农学院试验站和148团棉田的绵叶螨进行几种常用药剂的抗性测定,将以上结果与1992年新植棉区棉叶螨(相对敏感品系)测定结果相比较,两地对氧化乐果的抗性测定倍数分别为1.7和2.1倍,均表现具有一定耐药力,对灭扫利的测定,两地抗性倍数分别为9.6和1.9 倍,试验站的棉叶螨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三氯杀螨醇的测定,两地抗性倍数分别为135.7和25.6倍,试验站棉叶螨表现为高抗水平,148团锦叶螨表现为中抗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利用白肋烟抗黑胫病品种B37(Burley37)和感黑胫病品种B67(Burley67)杂交的F1代以花药培养技术培养获得的双单倍体(DoubleHaploid,DH)遗传群体87个株系为作图群体,利用AFLP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在群体中共获得135个多态性标记.以此为基础,利用Mapmaker/EXP作图软件,构建了一个含23个连锁群、99个标记的白肋烟遗传连锁图,该图谱总长为915.7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9.2cM.同时利用两年田间试验调查分析了该群体各株系的黑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利用WinQTLcart2.5软件扫描遗传连锁图,在4个连锁群上共检测到7个黑胫病抗性相关QTLs(QualitativeTrairLoci),分别命名为TBS1一TBS7,单个QTL解释表型变异11.2%--20.0%.其中在C2和C5两个连锁群上出现了重复性稳定的QTL研究结果为精细定位抗病QTL以及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法选育黑胫病抗性强的烟草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由田间自然感病和甜菜黑色焦枯病株,坏死黄脉型病株及无明显症 甜菜上分离到一种球状病毒,病毒呈二十面体,直径约25nm,有空心和实心2种粒子,具有分子量为24.7kd的外壳蛋白和长度分别为3.8kb,1.4kb,1.1kb的3个双链RNA组分,该病毒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侵染性,蚜虫不能传毒,土壤诱发可传播,易通过汁液摩擦接种侵染多种植物;但回接甜菜只偶尔出现个别褪绿斑或不规则褪绿斑,并不表现田间症状,表明该病毒与甜菜黑色焦枯病等病害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