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本文以Western—blot方法对精神分裂症(SCH)患者的同种和异种抗脑抗体(ABA)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种和异种ABA均与SCH相关,而且同种ABA阳性患者的分裂症过种往往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2.
HIV-1和HBV复合型DNA免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的研究表明,在啮齿类和非人灵长类免疫带有编码病毒和细菌抗原基因的质粒DNA可以激发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在本实验中,将HBV的S基因和HIV-1的gp160基因以融合形式插入到载体pcDNA3中,其能表达HBsAg和gp160的融合蛋白,并将此质粒DNA分别直接注射到Balb/c小鼠和Swis小鼠.三次免疫后,用ELISA的方法初步检测HBsAg和gp160抗原特异的抗体免疫应答均为阳性.结果说明,带有HBV和HIV-1融合基因的质粒DNA直接免疫小鼠后,均激发了小鼠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反应,这个结果为研究和生产多价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用花椰菜CaM和兔抗花椰菜CaM建立了定量测定了人血清中抗CaM自身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兔抗花椰菜CaM和兔抗牛脑CaM对花椰菜CaM有基本相同的亲和力。用花椰菜CaM和牛脑CaM作为检测抗原,测定人血清中抗CaM自身抗体得到同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用花椰菜CaM和兔抗花椰菜CaM建立了定量测定人血清中抗CaM自身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兔抗花椰菜CaM和兔抗牛脑CaM对花椰菜CaM有基本相同的亲和力.用花椰菜CaM和牛脑CaM作为检测抗原,测定人血清中抗CaM自身抗体得到同样的结果.临床检测142例多种疾病患者血清的结果显示,抗CaM自身抗体水平升高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肝硬化、过敏性紫癜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ELISA检测108例活动性肺结核、39例稳定期肺结核、30例肿瘤、101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及202例正常人血清的抗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IgG抗体(简称抗-PPD)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中的抗-PPDIgG抗体(简称CIC-PPD)。结果表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抗-PPD和CIC-PP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和各疾病组患者的水平(P<0.001),但与其病变范围无关。单一测定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抗-PPD,敏感性为85.2%,特异性为98.5%;测定CIC-PPD,敏感性为86.1%.特异性96.9%。以两者任一项阳性作为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标准,则敏感性为93.5%。此外,对11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动态观察表明,随着治疗天数的增加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患者的抗-PPD和CIC-PPD水平会逐渐降低,前者于治疗后第20~24周降至正常水平,后者则于治疗后第12~16周降至正常值。研究结果提示测定患者的抗-PPD和CIC-PPD的水平,可用于结核病诊断,对结核病的疗效判定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并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同步检测血清中的甲、戊型肝炎病毒的IgG抗体的方法.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鼠抗人IgG单克隆抗体,制成免疫层析测试条.血清中甲、戊型肝炎的特异性IgG抗体与测试条上金标抗体结合后沿着硝酸纤维素膜移动与膜上固相包被的抗原(HAAg,HEAg)、抗体(羊抗鼠lgG)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线条.结果自制的GICA试条与EIA对比检测血清标本188份,各单项指标抗-HAV IgG,抗-HEV IgG两法总符合率分别为98.9%,98.9%,检测灵敏度可达1μg/L.结论用于同步检测血清中的甲、戊型肝炎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的GICA试条的制备条件已基本建立,其检测结果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方法简便快捷且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飞 《甘肃科技》2011,27(10):145-147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患者的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特定抗体,推测这些心肌自身抗体可能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针对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目前采用多种免疫相关疗法进行治疗,如免疫吸附、免疫抑制剂和血浆置换等。  相似文献   

8.
自身抗体与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患者免疫功能出现紊乱,尤其是癫痫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文章就近年来自身抗体与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酵母双杂交技术在拟南芥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了与ABA受体蛋白RCAR1,RCAR3均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VDAC3,并已获得VDAC3基因的全长.VDAC3蛋白包含有3个结构域,分别为Porin3结构域,DUF3442结构域和SEG片段,现根据结构域分布,将VDAC3截短为包含DUF3442的VDAC3N以及包含SEG的VDAC3C两段.将VDAC3全长以及分别截短的169个氨基酸(VDAC3N)及105个氨基酸(VDAC3C)的片段进行酵母转化实验,与RCAR1或RCAR3共同转化后,VDAC3,VDAC3N的共转酵母能够在缺陷型培养基上生长,并且使X-Gal显色为蓝色,而VDAC3C则不能.这验证了全长的VDAC3与RCAR1,RCAR3的存在相互作用,并发现决定VDAC3蛋白与RCAR1,RCAR3是相互作用的结构域位于N端的DUF3442结构域.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一更快速、简便的检测人血清抗CyPA自身抗体的方法.用重组人CyPA和胶体金标记的蛋白A建立了检测抗CyPA自身抗体的滴金免疫测定法.将rhCyPA点样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抗体在血清渗滤过程中与膜上抗原反应而固定,通过胶体金标记的蛋白A直接显色,阳性结果在膜中央出现一红色斑点.整个测定过程在5min内完成.与ELISA法对比检测了45份SLE病人血清,两法均阳性20份,均阴性23份,总符合率为95.6%.本法简便易行,耗时短,试剂安全、灵敏、特异,便于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多巴胺D3受体 (DRD3)基因的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 ,在90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汉族人和8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DRD3基因第一外显子内Ser9Gly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汉族人群中 ,DRD3等位基因1(Ser)和2(Gly)的频率分别为0.71和0.29。在正常对照组和精神分裂症组之间 ,等位基因频率 (X2=0.02,υ=1,P>0.05)和各种基因型 (P值均大于0.05)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RD3基因的Ser9Gly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中医通过诊脉可觉察到人体健康状况的绝大部分信息。有人曾经试图用“脉象仪”代替中医师诊脉,但未获成功,因为它无法揭示出脉象信号包含的丰富信息,脉搏由心脏驱动,通过血流沿动脉传输,到达腕部时已在身体里走过了曲折漫长的路。变成了人体的交响乐,它的和声组分的强度和频率分量包含了几乎全部人体健康状况的信息,分析脉搏信号的频谱,并把谱特征与身体健康状况关联起来,是一种有希望的研究方法。为探索中医脉象理论  相似文献   

13.
选取两个条件命题,采用命题推理和语义推断的两阶段实验任务,探讨了大学生被试进行“反事实”条件推理的认知加工过程.结果发现:①被试对“如果当时P,就会(不会)Q”的条件命题一般会作出反事实的理解,即“PQ”,但也可能会对“如果P,就会(不会)Q”的条件命题作出反事实的理解.②在进行“反事实”推理时,被试更倾向于认可MT推理和DA推理,这一结果对心理模型的观点提供了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14.
香菇纤维素酶组分分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菇培养物的粗酶制剂,经羟基磷灰石柱阶段洗脱层析可将纤维素酶系分成4个组分,其中组分Ⅰ和Ⅱ均含有β-葡萄糖苷酶和CMC酶,组分Ⅶ和Ⅷ为C_1酶。进一步用羟基磷灰石柱层析组分Ⅱ,可把β-葡萄糖苷醇和CMC酶完全分开,达到电泳纯。组分Ⅰ与组分Ⅶ或Ⅷ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酶系的组分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中并无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新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产生的水平应力场,是福建构造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在该应力场的作用下,形成了以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向为主的断裂构造。本文着重论述在断裂构造控制下,福建构造地貌的形成机制,并探讨其空间的分布——纵列成条、横分为块、条块分明、以条为主的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5 -羟色胺2A受体(5 -HTR2A)基因102T/C的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 ,在90名无亲缘关系的大理地区正常汉族人和8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5 -羟色胺受体基因102T/C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和精神分裂症组之间 ,等位基因频率 ( χ2=0.01,P>0.05)和各种基因型 (P值均大于0.05)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5 -羟色胺受体基因102C/T的多态性与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8.
巢湖周年先后共出现浮游藻类277种(包括变种),隶属于8门85属。依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动,均以绿藻门的属,种最多,其次为蓝藻、硅藻,而金藻、黄藻、隐藻、甲藻均极少;从种群数量分析,除冬季外,则均以蓝藻门为绝对优势,占巢湖浮游藻类年平均总数的99.58%,其中微囊藻和鱼腥藻是引起巢湖蓝藻水华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拟南芥SnRK2.2和SnRK2.3基因对Cd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 以野生型(WT)、双突变体SnRK2.2/2.3、过表达SnRK2.2和过表达SnRK2.3的转基因植物为材料,研究SnRK2.2和SnRK2.3基因与Cd胁迫响应的关系.发现过表达两个基因可以提高拟南芥对Cd的耐受性,表现为可以减少Cd、丙二醛(MDA)及活性氧(ROS)的累积量,增加抗氧化酶CAT、POD和SOD的活性. qRT PCR结果显示在Cd胁迫下,两种过表达植株中铁转运蛋白IRT1和转录因子FIT、bHLH038和bHLH039表达水平受到明显抑制,ABA合成相关基因AAO3和NCED3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在Cd胁迫下,两种过表达植株中ABA含量显著高于WT和双突变体. 以上结果表明:拟南芥遭受Cd胁迫时,SnRK2.2和SnRK2.3基因通过下调IRT1基因表达从而减少植物对Cd的吸收,同时通过增加内源ABA含量来缓解Cd对植物的毒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