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比较东西方的戏剧美学思想,这里先从亚里士多德和李渔说起。亚里士多德是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思想家、文艺理论家;李渔是十七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家,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李渔曾直接接触过那个远隔重洋的古希腊人的思想。然而,他的戏剧美学思想和这个古希腊思想泰斗却有不少是暗暗相合的。我们把他们的那些观点作个对比,也许能更好地了解戏剧艺术的某些规律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的战时东南文艺,是我国抗战文艺史上一种重要的地域文艺现象。东南地区的浙、闽、赣、皖诸省在战时河山破碎、国土分裂、交通阻隔的情势下,曾形成“区自为战”的文艺发展格局,掀起过一个规模颇为壮观的“东南文艺运动”。这个运动贯穿抗战全程历时8年之久,  相似文献   

3.
鲁迅有关文艺的真实性论述是多方面的,作者仅就文艺家深入生活、如何真实地反映生活、文艺创作的典型化原则、文艺家要树立科学世界观等问题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重温鲁迅的这些深刻论述,对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和理论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5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阐述了一个著名原理:“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的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根据这一原理,毛泽东进而号召文艺家投身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亲  相似文献   

5.
文艺的描写对象是什么,美学家文艺家们都不能不作出自己的回答。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当然也涉及到了这个重要问题。但是我们在探讨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描写对象观时,也应如胡乔木所说,“决不能限于研究一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而“要包括研究毛泽东同志所创作的优美诗词和大量的优美散文,研究这些作品的美学观点和美学价值,以及他对历史上和现代一些作家和作品的评论、评价、鉴赏”(《当前思想战线的若干问题》)。只有  相似文献   

6.
“诗以神韵为心得之秘”,神韵说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尤其是诗歌理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渊远流长,是历代文艺家乐而不疲的一个话题。然则,“神韵者,本极超诣之理”,围绕此说聚讼纷纭,弄得它自己也几乎成了一个“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问题。本文企图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对中国古代的“神韵说”做一次管窥蠡测。“神韵”一词最初用于文艺评论的是视觉艺术,见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评顾骏之画时所说的“神韵气力,不逮前贤;精微谨细,有过前哲”;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谈论  相似文献   

7.
几乎每一篇有关哲学的文章,都出现了“事物”这个词。但在不同的文章里,或在同一文章的不同地方所表达的词意却是不同的,有时意义为“事”,有时意义为“物”,有时意义为“事和物”。由于这个缘故,使不少的哲学问题产生混乱。本文将就“事”和“物”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并试澄清一些由“事物”概念引起的若干哲学问题,此外还将涉及到矛盾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中,争论得最热闹的莫过于“文艺要不要为政治服务”这个问题。有的同志认为,这个提法不科学,不能够解释文艺的全部现象,马克思恩格斯也没这样说过,历史上凡是为政治服务的都没出过好作品等等。据此全盘否定“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提法。对这个问题,我赞成今后不再提“文艺为政治服务”,但不同意对它全盘否定。“文艺为政治服务”之提出是有其背景和特定涵义的。对它的评价也应放到一定的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创作和评论中,经常使用这样一句术语——意境(或称“境界”),以为散文创作、诗歌创作须讲求意境创造,所谓“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然而,什么是意境?许多文学艺术理论家从不同角度加以阐述论证,使之成为一个自古而今仍无定论的问题。在古代文论家中,清代画家布颜图在他的《画学心法问题》中云:“情景者,意境也”,他把意境的构成要素定为情与景,把情景交融当作意境;清代文艺理论家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云:“何之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显然,他的解释除了布颜图的观点之外,还格外强调意境的情感和形象性。应当说,他们二人的看法基本揭示了意境的内涵,因此其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在今天的文学理论家中,对意境的解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1周年了。这篇光辉著作,是马列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经典性文献,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有着长远的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因为它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阐述了文艺的本质、源泉和革命文艺为什么人,怎样去为等重大问题。半个世纪以来,《讲话》精神哺育了一代代文艺家,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鼓舞着千百万人民为推翻三座大山,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英勇奋斗。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本文想从“文学艺术的使命”这个角度,侧重于文学谈谈重温这篇光辉著作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文艺的本质问题是文艺的本体性问题,对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们已有了许多科学的论述。正确而深刻地认识这个问题,是繁荣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大理论前提,对于文艺的实践,文艺的评价,以及文艺运动的发展,都起着根本的指导作用。几十年来,我国无产阶级文艺,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光辉指引下,取得了许许多多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胡风的主体文学观是和主观战斗精神相伴而生的,两者互为因果,结下不解之缘。不同的历史时期,胡风赋予它的涵义也不尽相同。诸如作家的“献身意志和仁爱的胸怀”;“文艺家的人格力量和战斗要求”;“作家和人民共命运的立场”和那种“为民族解放、人民解放的高扬的热情”;后来他在长达三十万言的《对文艺问题的意见》书里解释成:“主观精神所要求的,就是这个对敌、友、我爱爱仇仇的感情态度”,也就是“革命的人道主义”。不难看出,胡风的各种界定显得有些繁复多义,但是我们只要能够静下心来,通贯  相似文献   

13.
文学创作主体(指作者)具有怎样的主观情感,才最有利于创作呢?这些情感品质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确实是一个饶有兴趣的创作心理学问题。作家高尔基说:“感情丰富是达到顺利写作的最好手段”文艺理论家杜勃罗波夫说:创作时,“思考一直是和感情结合的。”剧作家曹禺在谈《雷雨》创作体会时说:“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着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对于创作主体应具有哪些情感品质,古今中外有许多作家、文艺理论家作了精到的论述,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4.
历史看待近年来开始活跃的“红色文艺”概念,还处于意义建构期,直接将之运用到文艺史研究中势必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如果将“红色文艺”具体化为“红色革命文艺”,它所包含的整体性视野,对于重新审视其内部相关文艺现象的概念命名、源流关系,它们与中国古代文艺传统、外国文艺传统和“五四”文艺传统的关系,还有文献整理中的问题,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目前以具体时段划分后的“红色革命文艺”研究,在概念命名上并不严谨,对整体源流关系的认识存在分歧,在与相关文艺传统关系的梳理上缺乏说服力,相关文艺梳理也存在不足,这些问题的形成与研究界缺乏整体视野有密切关系。在更大的视野上,“红色革命文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中国现当代文艺关于“启蒙-救亡”“传统-现代”“民族-世界”等重大问题悬而未决的结果,对这些重大问题的突破,进一步深化对“红色革命文艺”历史的认识是关键点。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巴人诞辰九十周年,我院中文系副教授钱英才的新著《巴人的生平与创作》最近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此著分五个章节,即“追求”、“苦闷”、“振奋”、“流亡”、“浮沉”,对巴人的生平和创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文学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文艺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自从文学艺术产生以后,这个问题就是文艺论争的一个中心,并成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文艺观的一条分水岭。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解决文艺问题,在总结文学艺术经验和文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文学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作了具体、明确、深刻、简括的表述:“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  相似文献   

17.
一“形式疲劳”的概念是前苏联理论家于六十年代后期提出来的,这个概念在苏联理论家那里,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所规定的艺术形式规范,已无法承担完美地表达苏联人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任务,因而出现了“内容过剩”状态,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形式的“疲劳”。解决“过剩”与“疲劳”状态的途径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开放的审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文学作品的研究从外部转向内部,随着接受美学的兴起,对古典作品的召唤结构和它们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注意。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赫拉普钦科指出,优秀文艺作品概括的意义是“不受时代限制的”。他批评过去文学研究通常“不注意揭示这些文学现象对现代人的可贵之处,以及它们是怎样和以哪几个方面加入到现代文化中来的。”赫拉普钦科明确提出:“现在应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分析文学艺术现象的作用问题。”我国林兴宅对文学艺术的魅力做了可贵而有成效的探寻。这都为外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开拓了思维空间和新的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文艺思想,涵盖以下五方面的内容:首先,如果没有文艺工作者“提供精神食粮”,那么“人们就不能生活”;其次,“同搞创作的人打交道,行政措施总是最有害和最落后的”;第三,提倡文艺创作写真写实,但是反对一味地揭露社会阴暗面;第四,个人的“心情”、“口味“和艺术素养,决定其文艺鉴赏水平;最后,限制文艺家出国交流或者旅行,弊远大于利。可见,赫鲁晓夫文艺思想中不泛闪光且富有启迪意义的成分。  相似文献   

20.
胡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文艺理论家。他的诗论是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诗的特质,对诗与时代、生活和情感的关系,对诗的风格等方面的见解主张,都充分表现出对人生与艺术的执着追求。不仅对当时新诗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今天诗歌以至整个文艺的发展繁荣,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