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风格,文学作品的翻译如何再现原作的风格呢?本文从中英语言差异出发,强调译者应理解原作,尽量使用原文结构,在翻译活动中再现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语言风格的翻译是否成功是决定一部文学译著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关键,对于风格翻译的二元争论有必要对文学翻译的译者"本色"和翻译活动的性质重新从哲学层次上获得新认识。译者只有从哲学思辨充分认识到"自我"风格发挥的有度性,通过风格调整的翻译策略,"动态忠信"于原作语言风格,而不是肆意"对抗"或"反叛"原作的语言风格,才能在两者之间达到语言风格的"和谐翻译"。  相似文献   

3.
许多译者常常认为翻译只是再现“语义”,但文学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艺术的再创作只体现“语义”是不够完美的。风格的再现问题是翻译研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译者必须把它考虑在内。本文试图从英语文体学、修辞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文学作品翻译风格的特征及风格再现问题。  相似文献   

4.
风格再现是文学翻译的关键。文章旨在阐明风格的概念,风格的可译性,以及译者与作者风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自2005年以来,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受到国内学者关注,并逐渐成为近年翻译学研究热点。然而,语料库作为翻译研究方法却常见于机器辅助教学领域,相关研究仅仅局限于语料库技术研究本身,未能与语言规范研究、翻译共性分析及语言对比等研究紧密结合。随着近年来译者主体地位的显著提高,学界认为可以通过语料库提供的科学数据,从词汇、句式、语篇等层面来对译者风格进行更精确的描写,但是目前相关研究却存在语料库容量较小、缺少对照组、视角单一等问题。因此穷尽性地整合近年中国知网收录的相关文献,有助于梳理国内语料库译者风格研究的整体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基于研究现状,首先应当明确译者风格研究的分类,即采取翻译学家Gabriela Saldanha对译者风格研究的分类标准,将国内近年发表于相关核心刊物的语料库译者风格研究,分为源语言取向视角和目的语取向视角两类,并且从研究对象、研究参数和研究模式三个方面进行问题归纳和分析,得出未来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应当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确定研究对象时,应该选择多样化的体裁,而非囿于文学体裁,从而使研究对象更丰富,形成更完善的译者风格研究生态;二是设置研究参数时...  相似文献   

6.
"风格即人"这一命题,见于布封<论风格>,与<文心雕龙.体性篇>亦颇多暗合.二者均为反对文坛时风而发.在风格形成诸因素中,尤为推许"才性(天才)"的功用,同时也注意到风格的演化与变动.在此基础上,分别异同,考见流脉.  相似文献   

7.
文学译品之要义在于原文学作品风格的再现。本文旨在明确风格定义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探讨如何从词法、句法、修辞手法这三个方面更好的再现原文学作品的风格以及作者与译者的主体间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骆驼祥子》的英译确立了老舍在国际文坛的地位,其后的三英译本也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海外读者对老舍作品的关注。四译本翻译风格各异,表明译者风格是原文作者写作风格与译者翻译特点结合的产物。四译本中最接近原著风格的译作是King译本。  相似文献   

9.
因特网上的写作风格鉴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写作风格来鉴别作者这一问题在国外很早就已经开始研究了,并有很多成功应用,而针对中文的研究却非常少,首次提出了使用文章中虚词频率分布作为特征来研究这一问题,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规格化方法来消除文章长度的差异,并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虚词频率作为特征是行之有效的,即使采用最简单的模板匹配的识别方法都能够取得很好的识别效果,采用SVM等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识别率,此外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使用的虚词的数量,而不损失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的风格是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各种特点的综合表现,是作家的思想修养、创作个性在其作品中的集中反映,是文学作品的灵魂。风格对作品的重要性要求译者应尽可能地再现原作的风格,但语言文化的差异又使得风格的传达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译文风格实际上是原作风格与译者风格的结合。但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应尽最大可能地传达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比较薄弱,运用语料库方法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更是少见.文章对国内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以《海的女儿》任溶溶译本和叶君健译本为研究个案,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从句长、词类、标点等微观层面考察译者风格.研究发现:任译句子偏长,用词丰富;叶译句子短,叹号等标点符号频率高,感情丰富;叶译的类符/形符比低,词汇密度低,语言更简单,易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彼得·潘》是一部风靡全球的儿童文学作品。朱宾忠教授等的新译《彼得·潘》承袭了原著优美的语言风格,传达了其神韵。同时,译者洞悉儿童的心理,其语言充满童趣,富有诗意,蕴含哲理,实现了翻译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3.
“绮靡”文学风格形成于西晋,首倡者为陆机。它是一种注重文学辞藻、对偶、声律等形式技巧并追求作品绮丽色彩的文学风格,于两晋、南朝十分兴盛。“绮靡”文学风格之所以成型于西晋(265--280),大致有以下三个原因:汉末清议衰颓、西晋玄学思潮继续兴盛、西晋士人普遍卑俗的人格情趣和审美趣味。古今关于“绮靡”的争论各有其道理,正确认识“绮靡”在我国文学史、文论史上的意义和价值,需要回归文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The translator is expected to possess his own style but should restrict it to limitations within that of the original,for style is a very personal property of the author,and to represent this property,the translator cannot do without creativity and creativity is per se a kind of style.Therefore,the representation of style in foregrounding translation is to exert creativity as much as possible to re-create beauty.  相似文献   

15.
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影响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涉及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立党兴国的需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三管齐下,必须以加强机制建设为重点,为保障。  相似文献   

16.
译者的风格是文学翻译中译者身份的标识。译者风格的建构离不开译文所体现的语言特征和贯穿于译文的翻译观。朱生豪、梁实秋两位翻译家所译《理查二世》译文风格迥异,在于译者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出于各自的翻译目的、翻译原则和审美取向,采用了不同的解读文本策略,从而分别形成了“豪放、率真、大气”和“含蓄、简洁、典雅”的两种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王燕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4):109-112
秦可卿,《红楼梦》中一个颇有争议的形象。曹雪芹曾接受畸笏叟的建议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改"淫丧"为"病死",使其由初稿中一个饱暖思淫欲的女子成为了今稿中寄予作者"兼美"理想的形象。由于这一现象的存在,造成了作者塑造与读者接受的复杂变异,也使这一形象具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图书馆馆风建设的内容、原则及意义,分析了馆风建设与读者服务的关系,探讨了图书馆馆风建设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开楚辞学音义一派的当属《楚辞音》,徐邈、诸葛氏、孟奥、释道骞①和"佚名"分别撰《楚辞音》一卷,前四种皆亡,唯释道骞所撰被认为是保留至今的敦煌残卷。民国时期的徐昂治楚辞音,沿用《楚辞音》之名,但内容大不同,该文以释道骞的残卷及后来的楚辞音义著作为比较对象,分析徐昂的著述体例,探讨其价值。  相似文献   

20.
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男子篮球赛事采用了"竞赛委员会"组织运行模式,这种赛事组织模式带来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在单项赛事筹办期,建议采用单项竞赛委员会领导下的"块状""团队运行"管理模式;在赛前准备期和竞赛期,建议在采用"竞赛委员会"组织运行模式的同时并行一种类似北京奥运会采用的"场馆运行"样式的"核心团队运行"赛事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