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文信息处理(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是指用电子计算机对以中文为载体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包括对图像信息和语言信息的识别、模拟、分析、转换和传输等。进入文明史以来,人类已经历了3个时代:①开发物质资源、没有机械化的农业时代;②开发能量资源、实现体力劳动机械化的工业时代;③开发信息资源、实现脑力机械化的信息时代。随着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电脑走入寻常百姓家,中文信息处理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趋势,在汉字信息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地球演化至今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无论人类是否出现,地球系统始终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演化。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生物种类在不断地更替,从低级向高级进化。进入有高级生物阶段后、内部以能量、物质和信息循环为特征的生态系统维持了一种稳定的状态,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稳定源于系统中丰富生物种类和食物链(网),能量和物质能够“物尽其用”,在循环过程中没有累积和浪费。  相似文献   

3.
万有引力的公式是正确的,将它解释成物质产生引力是错误的。因为:一,在物质中的分子、原子、电子中没有找到“力”;二,从公式形式上看,是和谐的“场力”,不是需要上帝来平衡的“机械力”。三,天体运动是耗能的,太阳系不是一架永动机,而是由太阳发出的能量构成的“空间场”,引(斥)力出于空间的“胀缩”。  相似文献   

4.
世界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的。这三大组成部分对应着三种基础科学:化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数学是这三大基础科学的共同基石。马克思认为,只有应用数学的学科才是精密科学。物质和能量皆可独立存在,并遵循守恒定律,且可以互相转换。信息则必须以物质或能量为载体才能存在,不遵循守恒定律,可任意复制和散播。同一信息可以用不同方式寄存在多种载体上。人类经过几千年的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医疗经验,自1928年以来,对“信息”的认识逐步加深,现在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笔者认为现在已经具备了建立信息疗法学科并对各医学分支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摘译自 Robert E.Maizll 所著的《如何查阅化学情报资料》(Howto find chemical information)中的第二章,“information flow and communicat-ion patterns in chemistry”。虽然文中主要谈及化学家如何获取本专业的情报信息及化学情报资料的流通交流程式,但正如原文前言为防止读者误解说明所言:文中使用“化学家”(Chemist)一词仅为节省版面和读者时间。实际上本文也适用于理工科其他专业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及教师和学生。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爆炸,专业人员如何迅速有效地获取需要的情报资料的信息,无疑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文中所涉及的内容,译者认为对理工科专业人员有一定的启迪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信息和质量、能量一样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可以看成是物质所负载的消息。因为任何物质都可以是信息的载体,所以,信息过程存在于一切种类和形态的物质运动中。人类对自然界的研究,就是一个不断探索自然信息的过程,而生物息息相因,则是生命信息的复制和传递过程。现代分子生物学业已证明,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不同的物种其DNA结构也不相同,因此,DNA可以看成是代表该物种的特有信号、一种生命信息。蛋白质由DNA翻译而来,也是一种生命信息,但不是该物种的原始信息,更不是它的全部信息,因为,只有部分DNA被翻译成了蛋白质。大量未被翻译的DNA部分,除了操纵基因、启动基因、调节基因等小部分外,大部分至今还不知道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得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有四个意思,分别是:领会旨趣;犹得志;及第;称心,满意。但这四个意思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且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只保留了“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意思。“得意”连用较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最初并不是一个能够独立运用的词,而是一个词组。直到明代,“得意”才演变成一个能够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信息”这一科学概念的建立及其发展。给出定义:信息就是系统的联系状态,并在其运动过程中有变换和失真、破缺的一种物质存在形式。同时,讨论物质世界的演化与信息的关系,指出:宇宙的原始物质中信息就与物质、能量一同存在,信息形态的发展与物质世界的进化存在同步关系,信息运动,信息的变换和失真,是物质世界演化的动因,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功能越丰富,信息对系统演化的作用越大。所谓进化,就是指系统信息形态变得复杂、信息量增多、信息作用越来越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1840年鸦片战争英帝国主义的炮舰冲破我国的大门以后,英语词也相继进入中国。一些中国所没有的事物,我们必须有一个名称来称呼它。以tomato一词为例,我们称为“番茄;毛辣椒;洋茄子;西红柿”。说这个东西象茄子、辣椒、柿子,但又不是茄子、辣椒、柿子。所以加上“番、毛、洋、西”等字,都是表示外国来的。又如cement最初在广东称为“红毛泥”,这“红毛”二字含有贬义,也是指外国来的。又如bicycle叫做“洋马儿”也是属于这种类型。可是有很多事物一时说不出个名堂来。于是不管是具体有形的东西或抽象意义的事物都只能根据外语的读音音译为汉语来使用。这种通过音译而进入汉语词汇的词  相似文献   

10.
热力学熵不是处理自组织的工具.哈肯企图用信息熵作为自组织的判据.而写了“信息与自组织”一书,但该书写的并不成功,正如该书所说:“当我们维持整个系统的能量为常数时,信息熵也保持常数”,而所讲的自组织正是在系统的能量一定时而突然出现的.该书所以不成功,是因哈肯对信息熵没有明确的定义,他所讲的信息熵仍然是热力学熵.我们对信息熵作明确的说明,指出它是将热力学熵中微观态的几率,发展成为任何态(包括各种宏观态)的几率,从而为我们所关心的宏观上的有序性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1.
在物质结构科学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恩格斯、列宁和毛主席曾经从哲学的高度上概括了各个历史阶段当时的科学实践,指明了物质结构的基本的辩证规律。恩格斯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的时代,就指出了原子结构的深一层次。阴确提出物质结构的“层次性”,新层次出现的“关节点”。列宁在原子结构模型和电子发现的新阶段中,进一步指出,物质结构层次的“不可穷尽性”。指出“电子也是不可穷尽的”。在物质结构的科学实践进入到“基本”粒子研究的现代,毛主席继承、捍卫  相似文献   

12.
物质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中学物理和化学课本中,都曾多次用到“物质”一词。在中学物理课本中,引用了列宁对一般物质概念所下的定义:“物质是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东西。”并已指出,电场和磁场等都是物质。而中学化学课本中,在阐述原子--分子论的观点时指出:“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已发表的“自然容介态”“生命容介态”的深度延伸思考。思维是高级生命无与伦比的重要特征,它在自然界物质与能量、信息与信息态能量,以及物质与信息三种形式的容介态互变运动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命的进化。遗传进化主要取决于主系肌朊线粒体的运动,而人类生物体的信任度反应高低、对于思维影像虚像的敏感程度,以及超常态清净思维的纯度等进化质量,则与个体脑容量和生命初始时是否形成异态多元的主系肌朊线粒体严重相关。任何思维形式都不能直接影响信息态空间,宇宙中不存在任何独立于物质生命之外的智慧活动,但高级生命体的主系肌朊线粒体对宇宙信息态空间的进化会有间接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世人心目中,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名利观念大多比较淡薄,但在美国科技界,专有一些“学者”、“教授”不择手段追逐名利,弄个身败名裂也在所不惜。这些人常用的手段有编造虚构科研成果,剽窃他人成果,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等等。在充满铜臭的美国,科技界早已不是一块净土了。  相似文献   

15.
“信息”在英语是information,日语是“情报”;不管在那种语言里,它都有若干同义词或近义词,如消息、情报、通讯,以及线索、资料、知识等等.现在“信息”作为科学专门术语,其它的则作为日常生活用语.其实,“信息”作为专门术语,它的科学概念跟日常概念并没有根本的差别,只不过界说更谨严些罢了.信息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或通过直接观察周围世界所获得的东西.因此,信息是  相似文献   

16.
评徐治平的《散文诗美学论》朱慧珍散文诗是散文和诗的结合体。尽管在我国古代已经出现过类似散文诗的作品,但理论家、作家们不是将它归入散文,就是归之于诗。因为中国古代还没有“散文诗”的提法,散文诗也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散文诗”一词是舶来品,它于1...  相似文献   

17.
“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是具有同等意义的辩证法。“海弗利克极限”预示,“一分为二”不是无限的,物质演化史和生物发展史都表明,“一分为二”是事物的分化与延续、选择与淘汰的过程,它维护事物的发展方向;“合二而一”是信息组合积累的过程,是新事物产生的机制,是对旧事物的挑战,“合二而一”不是和稀泥,是扬弃,是创新。  相似文献   

18.
初中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有一个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缺陷:在研究多个对象组成的整体的性质时,常把“很大部分是”错误地当成了“都是”;或者把“很小部分是”和“常见部分不是”错误的断言为“不是”。这类错误,可名之曰:“忽视特例”。此处“特例”一词,具有双重的意义,就数量而言,它指个别对象的性质;就接触情况而言,它指很少接触的对象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河图》、《洛书》——中华文化起源千古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河图》、《洛书》的由来与争论(一)“有名无实”的神圣图说诸说“河图”一词最早见之于《尚书》,《尚书·顾命》篇曰:“赤刀、大训、宏壁、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按后来汉人所作之注,《尚书》本有在“河图”一词之下加上“洛书”二字的,所以河图、洛书之词的出现,最早  相似文献   

20.
——释名 当笔者最早接触到Bluetooth的时候,首先是它的中文名字,而且是一个并不十分确切的译名—“蓝芽”,而不是今天经常见到的“蓝牙”我并不知道当初的译者采用这个名字是由于笔误还是另有深意。以笔者个人的看法,译名“蓝牙”更具有高科技色彩,对于一种全新的技术标准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而作为一种新技术,最终都要把它推向市场成为一种消费品,从这个层面来说,“蓝芽”这个词就更加贴切了。 而本文说讨论的,正是蓝芽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产业化问题,笔者使用“蓝芽”这个词也是因为我们讨论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它为中国的微电子产业、通讯产业,家用电器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市场机会。而且在采访的过程中,笔者也深深感受到中国蓝芽的发展相对于国外而言,正处在“萌芽”的阶段。蓝芽在中国所面对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