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缓冲区溢出类型和缓冲区溢出防范技术,提出一种新的缓冲区溢出检测模型.该模型首先对反汇编代码中的潜在溢出点进行定位,然后通过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确定真正的溢出点.给出缓冲区溢出检测模型的具体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缓冲区溢出原因提出一种基于源码分析的缓冲区溢出漏洞检测方法,该方法对源码预处理后进行静态分析并依次构造相应的抽象语法树、控制流图、函数调用图和变量表,最后建立有限状态自动机检测模型.以容易出现溢出的C/C++源码为例,构造相应的检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检测模型相比已有检测方案,可以更加有效地检测出缓冲区溢出漏洞;同时,该方法对程序代码中的危险函数调用和溢出过滤机制也能进行有效识别从而降低误报率,该检测方法也适用于其他语言的源码检测.  相似文献   

3.
缓冲区溢出攻击手段及防范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黑客利用软件的缓冲区溢出漏洞如何进行攻击,然后研究了缓冲区溢出攻击的静态和动态防范机制,并总结了各种防范策略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COM构件技术的广泛使用,COM构件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缓冲区溢出安全漏洞。为进一步提高COM构件的安全性,本文设计实现了COM构件栈缓冲区溢出漏洞检测系统CSDS(component stack-overflow detectingsystem),并在其中实现了一个栈溢出检测算法。CSDS主要有接口分析、函数定位、栈溢出静态分析和结果输出4个模块,接口分析模块分析被测COM构件得到构件的对象、接口及函数的详细信息;函数定位模块获取构件中用户编写的函数在该构件对应的汇编代码中的线性地址;栈溢出静态分析模块使用提出的栈溢出检测算法生成COM构件汇编代码及分析栈溢出漏洞;结果输出模块将检测结果用XML的形式表示出来。所实现的原型系统CSDS对COM构件栈缓冲区溢出漏洞具有一定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Fuzzing漏洞挖掘技术是针对缓冲区溢出漏洞挖掘常用的技术之一,该测试存在随机性和盲目性等问题.为此依据缓冲区溢出攻击的特征策略,结合静态分析的控制流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漏洞挖掘技术,依据缓冲区溢出攻击的特征设计出对应的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智能引导测试数据逻辑到漏洞程序的危险区域,使其快速命中缓冲区溢出漏洞.仿真实验表明,与模拟退火算法比较,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完备性.  相似文献   

6.
缓冲区溢出是被黑客利用得最多的漏洞之一,为了对其进行动态的检测及防范,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址认证的缓冲区防护(Authentication-Guard)技术.该技术通过修改编译代码,动态检测缓冲区是否发生溢出,对返回地址进行保护,避免了恶意代码的运行.利用该技术,攻击者无法利用计算缓冲区长度来绕开检测,同时也避免了返回地址不可预知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远程缓冲区溢出漏洞是网络安全领域最严重的安全漏洞.而远程过程调用广泛应用于分布式环境中,是发起远程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常见手段.首先,阐述缓冲区溢出的基本原理,给出windows下利用远程过程调用发起远程缓冲区溢出攻击的一般方法和主要流程,通过一个缓冲区溢出漏洞利用的实例,说明攻击流程和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为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有效防范缓冲区溢出漏洞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缓冲区溢出引起的漏洞普遍又致命,成为了信息安全方面的重大话题.针对缓冲区溢出漏洞提出了一种面向语义分析的检测方法并加以实现.该检测方法是在原有的语法分析和词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区间运算和改进的Wagner算法等方法,实现了语义分析更深层次上的检测.同已有的检测方法相比,该检测方法实现了对缓冲区溢出漏洞更准确的检测,具有较低的误报率和很好的运行性能.最后,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原型检测系统,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Word软件在富文本格式(RTF)文档解析的漏洞利用攻击,通过对Word程序的逆向分析,研究其在RTF文档解析中产生缓冲区溢出漏洞的原理,并提出一种基于指令回溯及特征数据构造的漏洞分析方法.通过该方法分析Word漏洞的触发原因、触发点和触发机制,给出了面向RTF文档的缓冲区溢出漏洞的分析流程.实验测试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出Word的RTF文档解析漏洞.  相似文献   

10.
Windows平台下缓冲区溢出的安全漏洞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更为严重的是,缓冲区溢出漏洞占了远程网络攻击的绝大多数,分析了缓冲区溢出的原理及缓冲区溢出攻击方法,同时也研究了各种防卫手段.  相似文献   

11.
依据整数溢出漏洞特征,该文在对220个实际整数溢出漏洞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检测策略来缓解静态分析技术的高误报问题。结合静态分析可直接获取整数溢出类型信息及动态分析获取整数溢出漏洞准确的优点,提出了动静结合的整数溢出漏洞分析方法。先利用程序静态分析技术分析整数溢出并获取整数溢出类型等相关信息,动态分析根据静态分析得到的信息,使用自动插桩技术对代码进行插桩,结合漏洞特征设计的重构表达式运行具体符号执行以提高漏洞分析的准确率。动静结合的整数溢出漏洞分析方法减少误报效果较好:对Lighttpd-1.4.29进行检测时减少误报374条,占总量的67.3%;对Linux内核3.4版本进行检测时减少误报159 761条,占总量的98.2%;并最终成功分析出CVE-2011-4362、CVE-2013-1763整数溢出漏洞。  相似文献   

12.
殷超 《科技信息》2011,(23):I0110-I0111
首先给出了缓冲区溢出的形成原因,然后给出了缓冲区溢出具体示例,并分析了缓冲区溢出的形成原因。最后对现有缓冲区溢出技术给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Unlink攻击是一种Linux平台下面向堆溢出漏洞的攻击方式.已有的缓冲区溢出漏洞攻击检测技术通过检查程序控制流状态来确定程序漏洞触发点,并生成测试用例.但由于堆溢出数据很少直接导致程序控制流劫持以及相关保护机制的限制,已有的检测技术很难判断程序是否满足堆溢出攻击条件.为了提高程序的安全性,实现对Unlink攻击的检测,文中通过对已有Unlink攻击实例的分析,总结了Unlink攻击特征,建立了Unlink攻击检测模型,并根据该模型提出了Unlink攻击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污点分析实现了对程序输入数据以及敏感操作的监控;使用符号执行技术构建程序污点变量传播的路径约束以及触发Unlink攻击的数据约束;通过对上述约束的求解,判断程序堆溢出漏洞是否满足Unlink攻击触发条件,并生成测试用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实现针对Unlink攻击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殷超 《科技信息》2011,(27):424-424,423
缓冲区溢出对计算机造成了很大影响,格式化串溢出也是一种缓冲区溢出漏洞。首先给出了格式化串攻击的定义,然后给出了格式化串攻击的举例,最后给出了格式化串防御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研究计算机网络漏洞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环境错误注法检测网络安全漏洞的技术.它是一种动态测试软件脆弱性的技术,能有效地触发程序内部的漏洞,与静态检测漏洞技术相比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面向Intel 80×86体系结构和C/C++语言,介绍了栈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基本原理及攻击模式,分析了现有的动态防御典型方案的优点与不足.结合基于随机地址空间与签名完整性的防御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k循环随机序列的动态缓冲区溢出防御方案,该方案能够在极大概率下防御多种模式的缓冲区溢出攻击,解决了"连续猜测攻击"的问题,并使软件具有一定的容侵能力.  相似文献   

17.
自从Morris编写了第一个蠕虫病毒以来,缓冲区溢出攻击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主要、最具威胁性的网络攻击之一。据初步估计,美国每年因网络安全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亿美元。在过去的10年中,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网络入侵占了网络攻击的70%以上。因此,深入研究缓冲区溢出的原理、其植入代码的结构特征,以及如何防范缓冲区溢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基于Intel 80X86结构的C/C++栈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典型防御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栈结构的缓冲区溢出漏洞的防御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个ELF格式目标文件重构工具.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和开发的工具能在较低的性能开销下实现栈缓冲区溢出攻击的防御.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黑客利用软件的缓冲区溢出漏洞如何进行攻击及堆栈卫士的防范机制,提出了两个目前堆栈卫士无法解决的缓冲区溢出攻击方式,并给出具体例子分析无法解决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Android系统WebView组件应用广泛,相关漏洞危害大、影响广,但现有依赖静态匹配敏感函数的检测方法存在漏洞误报率高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静态分析与动态验证技术融合的WebView组件漏洞自动化检测与验证方法,通过对漏洞可疑点进行可达性分析,避免对不可达路径的无效动态遍历,提高了分析效率;将数据依赖分析与模拟真实攻击行为的动态验证相结合,及时判断漏洞触发的真实性,降低了误报率.已实现原型工具XWebViewDigger并测试了80个Android应用,检出并验证18个应用存在漏洞,与现有方法相比,误报率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