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高校《大学语文》开设现状,反思《大学语文》作为公共课的性质、内容与教法,主张《大学语文》应该重在引导,激发学生母语学习和阅读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语文终身学习的意识;内容上,要注意从文化的层面,通过文辞优美的作品,讨论大学生比较关心的精神文化问题,引导大学生体味语文之美,人文之美;并提出整合中文类人文素养选修课,使之形成较为合理的序列,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大学语文教育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切合大学生实际和时代需要的人文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杨小兹 《科技信息》2012,(5):284-284,262
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等学校《大学语文》公共基础课教学现状和问题形成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改革策略,进行教学实验探索,教学成语典故应用在教学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文字表述能力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大学语文》教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3.
魏荣 《科技咨询导报》2011,(18):171-171
高校《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改革则要滞后于当前新课程改革。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窒息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生气与活力。同时,导致了学生和老师对文言文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因此加强高校《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课程,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非常必要。学习大学语文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发展,对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是一门含有丰富人文精神的课程,文章将就当前高校学生素质情况入手,综合探讨《大学语文》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以及加强《大学语文》教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吴世娟 《科技信息》2007,(9):174-174,203
传统的语文教育中有许多的弊端和不足,淡化了文学作品美的感染力,也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需要《大学语文》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完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张格东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4):140-140,153
语文是一门多功能学科。《大学语文》有别于高等教育之前的语文,其教育教学定位应是“传道、授业、解惑”,发挥《大学语文》的文以载道的德育功能,让学生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能通古达今,知势明理。《大学语文》教学必须以教材为本,以“教书育人”为纲,因篇传道授业解惑,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古代文学作品,它们蕴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教学,可以丰富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吸收古人的精神素养,塑造大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可以向古代的爱国人士学习,培育新型的爱国主义情操;可以把古人作为榜样,锻炼大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品质,滋养青年学生的健康心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是针对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它对于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文理兼通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给艺术专业开设这门课时,遇到许多特殊性,如何开设好艺术专业的“大学语文”课?本文从激活兴趣、结合专业等方面入手,改革了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彤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56-159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大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民族精神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争取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大学语文课的重视与支持;改革大学语文教学,引导经典阅读,发掘教材中体现民族精神的育人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注重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促进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体验与内化。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教学工具、不变的教学方法、枯燥的课程设置使大学语文逐渐遭受冷落、倍受排斥,越来越被边缘化了,基于不少大学生取消大学语文课的呼声,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改革的目的是让大学语文获得学生的青睐,重新取得其作为一门必修课所应有的地位.因此改革的关键在于激发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王四四  陶柯 《长春大学学报》2012,(6):749-751,755
贯彻落实中华多民族文学理念对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政治意义。藏族和回族大学生是藏区高校的主要民族学生。《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与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加强藏区高校《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刻不容缓。应注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教材内容从重视藏、回等少数民族当代汉语书写、选用和主动创作藏、回等民族对中华文明历史贡献的文学作品和应用最新的有关藏回汉文化互动的科研成果来解析课文三方面来调整。  相似文献   

13.
时代的飞速发展影响着思维较活跃的一个群体--当代大学生,同时其心理发展也产生了新的特点,本文将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专门探讨如何结合《大学语文》在亲情、友情、爱情及爱国情方面的教学,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4.
将地域文化内容融入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以地域文化资源拓展大学语文课程内容能够促进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完善,有助于学生将接收到的知识转化为素养,有利于促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从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民族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培养健康独立的人格和坚持真理等方面提出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并探讨了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的教育意义不容忽视,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语文的课堂没有生机,怎样改变这种现状?本文将对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不高的原因作具体的分析,最后重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几种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创造发现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发现学习的情感,重视发现学习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会学习的方法(主动学习、创造学习、终身学习等),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教学在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文章着重分析了《大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及其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大学语文》主要应解决阅读与欣赏问题。《大学语文》和《写作》不能互相代替。《大学语文》相对于《写作》,是更为基础的东西,不能因强调写作的作用而忽视阅读和欣赏在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中的"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环节,与语文接受性学习共同构成完整的语文学习过程,是由学习语文知识到挖掘文化精神以塑造完美人格的过程,它以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为背景,以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依据,以民族文化传承为己任,以实现人文教育功能为目的,从而决定了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文化定位,这与大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