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粗煤泥脉动分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粗煤泥分选设备的缺陷,为改善粗煤泥的分选效果、扩大粗煤泥入选的粒度范围,提出了采用脉动方式分选粗煤泥的观点。为验证脉动分选粗煤泥的可行性,研制了无风源的脉动粗煤泥分选试验机。通过7种粗煤泥煤样的试验机试验结果证明了脉动方式分选不同可选性、宽粒级的粗煤泥可获得很好的分选效果,脉动分选操作的操作条件对粗煤泥分选效果有主要影响。通过脉动分选试验机的试验,探索了不同性质粗煤泥的分选条件和操作参数,为脉动粗煤泥分选机的设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固体废物分选的基本方法,论述了如何合理选择固体废物分选方法,提出了提高固体废物分选效率的具体途径,对合理选择固体废物分选方法,提高分选、回收利用效率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垃圾分选设备中的新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分选设备在垃圾综合利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光电分选,近红外分选,颜色分选,静电分选和电磁分选等新技术在垃圾分选设备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重复周期(PRI)跟踪器的已知雷达信号分选方案,介绍了已知雷达信号分选电路的组成部分。详细阐述了滤波电路、跟踪器首脉冲捕获电路和重频跟踪电路的实现方法。在FPGA上采用多路重频跟踪器实现多路信号并行分选。全硬件跟踪分选已知雷达信号,实现了密集信号环境下已知雷达信号的实时分选,提高了可靠性、灵活性。提高了电子对抗设备的信号分选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马建军 《科技资讯》2014,(13):84-84
本文介绍了复合式干法选煤设备的机理结构、分选原理、分选特点,并通过正行矿的试验数据表明了该设备在动力煤分选上排除矸石杂质、脱除硫铁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不一致性,提高电池组的可用功率和容量利用率,以电池的不一致性机理分析为基础,分别对电池进行了传统分选、主因子分选和总因子分选.单体试验计算结果表明,总因子分选方法是最优的.接着在总因子分选结果的基础上运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电池进行了动态特性分选,试验结果表明:此分选方法能有效地改善电池组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粗煤泥分选问题成为影响精煤产率提高的主要瓶颈.液固流化床分选机的分选原理能够吻合粗煤泥本身的粒度范围窄、需要低密度分选的特点,是一种结构简单、分选效果较好的新技术.本文分析了我国粗煤泥分选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TBS干扰床分选机处理粗煤泥的优势.阐述了颗粒特性、流体性质等对分选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在试验过程中加大对上升...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废塑料薄膜的回收效率和利用价值,提出一种废塑料薄膜耦合振动分选方法;基于达朗贝尔原理,建立所提出方法的动力学方程,分析分选效果的影响因素,确定分选效果的评价指标;确定废塑料薄膜耦合振动分选设备的优化设计变量,建立优化目标函数,编写优化程序,得到最优的废塑料薄膜耦合振动分选设备参数;研制废塑料薄膜耦合振动分选设备,对所建立动力学方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振动床面振动角为48.63°,振动电机角速度为27.62πrad/s且振动床面横、纵向倾角分别为9.41°、 12°时,分选效果最好;验证实验的结果与优化程序的结果相近,验证了所建立动力学方程的正确性;相对于传统的风力振动分选方法,所提出方法在相同分选时间内的分选距离增加18.66%,分选效果更好,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变径水介质分选床分选废弃电路板的工艺及原理,对分选过程中水介质及轻、重产物的运动轨迹做了研究,得出水介质在床体内能够形成涡流状区域,该区域的稳定性对颗粒分选起到关键的影响,同时,涡流状区域的稳定性受到水流速度及床体倾角的影响。考虑了干扰沉降,得出颗粒的形状,大小,表面性质等分选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提出利用涡流分选的方法分离回收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的铜、铝与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对磁辊表面磁场强度分布进行模拟,并建立了涡流分选的力学模型;分析了磁场强度、颗粒半径、磁辊转速、进料速度等因素对涡流分选效果的影响;最后,设计涡流分选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得到了影响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破碎产物涡流分选效果的可控制因素与其他干扰性因素。模拟与试验结果表明,在2~15mm范围内,分选效果与破碎材料直径为正相关关系,当磁辊转速为600~800r/min时分选达到最大效果,而进料速度对分选结果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PLC在轴承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轴承内外圈检测、分选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轴承内外圈检测、分选的可编程(PLC)控制,通过轴承检测系统中的PLC控制,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轴承检测精度和分选效率,提升了轴承检测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SD IF和CD IF两种传统的脉冲分选算法,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在比较了传统雷达脉冲分选算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可变TOA差级的运算量更小、速度更快的分选算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雷达脉冲分选效率,能够成功分选出高密度雷达环境中的复杂形式的脉冲信号,满足了现代战场电磁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中梁山煤的基本性质,对中梁山微粉煤进行摩擦电选实验研究,通过对电压、风量、粒度、湿度、不同分选室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试验发现风量、电压越大分选效果越好,粒度在<400目时分选效果最好,湿度越小,分选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气流加速度分选理论,运用CFD-DEM耦合的手段,通过标准k-ε模型、Eulerian多相流模型对沸腾床外排废催化剂分选进行模拟,得到分选柱中催化剂分离状态及流场变化,探究分选机理和颗粒运动特性。研究发现,分选柱流场和颗粒运动均呈现周期性变化,活性100%和50%的催化剂经过约9个周期运动后可实现分离。沸腾床外排废催化剂分选实验的结果表明,分离效率随气速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催化剂活性差越大,其最佳分选效率越高,最高可达89.0%,模拟物料的分选效率达80.1%。实验值和模拟值吻合,证实了气流加速度分选实现催化剂活性分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Kohonen神经网络在雷达多目标分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达多目标分选是电子侦察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施有效电子战的前提,神经网络在雷达多目标分选中的应用是电子侦察的一个新领域。目标的时域、频域、空域参数是多目标分选常用的分选参数。Kohonen神经网络具有自组织能力和识别聚类中心的能力,采用一维Kohonen神经网络对雷达信号进行分选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给出了确切的聚类中心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疏浚泥自重沉积试验,对沉积结束后的疏浚泥进行分层取样,并进行颗粒粒径分析,探讨高含水率疏浚泥自重沉积过程中颗粒分选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越高,液限、黏粒质量分数越低,土样越容易发生分选.导入分选度定量评价疏浚泥的颗粒分选程度,建立了分选度随初始含水率变化规律模型,该模型中将土样随初始含水率由低至高分为3个阶段:不分选阶段、分选度增长阶段和分选度稳定阶段,并给出了临界含水率的变化趋势.另外,对于初始状态处于分选度稳定阶段的疏浚泥,分选后的黏粒质量分数沿深度呈分段线性分布,且与初始含水率无关.  相似文献   

17.
TBS干扰床分选机在选煤厂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TBS分选的基本原理及分选过程,评价了TBS干扰床分选机在选煤厂工艺改造后粗煤泥分选环节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水介质流化床粗煤泥分选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水介质流化床分选过程粗煤泥的运动规律,在分选实验的基础上,采用Fluent软件,选择层流计算模型和离散相多相流模型,分别对密度为1.27、1.67 g/cm^3且粒度为0.25-1 mm的粗煤泥水介质流化床粗煤泥分选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水介质流化床对低密度物料分选不完全,而对高密度物料可以完全分选;粗煤泥混合物分选所得精煤产率为45%,与实验所得精煤产率的绝对误差为1.37%。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水介质流化床的分选性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物理分选在资源加工方面具有处理量大、分选效率高、环境污染小等特点,是近年来国外重点发展的资源分选手段之一,也是矿物加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文基于"有效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进行了学生全程参与式的物理分选教学模式改革尝试,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助力物理分选学科的发展和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粗煤泥分选和回收的设备及其分选原理、设备结构及工艺特点,对其优缺点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