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榆社霸王鞭,从文化、艺术、运动动作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和细致剖析,旨在推广其知名度、加深其科研深度、拓宽其研究角度,为后续研究者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辛儒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7(4):15-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之根,承载着历史的积淀,保存了民族的记忆。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文化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作用,对此,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永久机构,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邢莉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6,33(6):76-81
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呈现形式并非都是非物质的,物质层面是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文化空间的概念,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托的文化空间也是物质的。应该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去探讨其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苑利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2,20(3):1-5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与传承者,传承人的选拔将直接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要避免用"保护主体"取代"传承主体"。各级政府部门、学界、商界、新闻媒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主要职责是利用自己的行政、学术、资金、传播等优势,在政策、法律、学术以及资金等层面,扶持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制定正确的政策是调动民间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其核心思想是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激发民间社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周良华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5):107-109
阐述了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图书馆如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图书馆通过参与非物质遗产的申请,积极提供服务平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达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的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填补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立法空缺。该法承袭了国际公约的精神和要旨,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特点,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保障该法立法目的的顺利实现,必须针对保护工作的各环节制定具体的规范,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持,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充分发挥生产性保护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7.
自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2003年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包含"保护"与"开发利用"两个内涵的非物质文化"更新"理念是处理当前"非遗"问题的新理论方法。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新从2006年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晋中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着晋中社会发展历史,有着多重社会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正渐趋消亡。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着不足,需要地方民众及地方政府、地方学者、精英人士共同参与,把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程惠哲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8,(1):99-102
非物质文化遗产含有丰富的传统伦理道德资源,能使个体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能形成民族凝聚力与亲和力,这些因素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和谐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价值主要表现为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良华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5)
阐述了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图书馆如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图书馆通过参与非物质遗产的申请,积极提供服务平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达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庆云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6,33(1):40-44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参照国内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状况,认真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制定出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加强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人才具有重大意义。高等学校在加强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大多数高校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教育,应结合学校特色,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和素质。 相似文献
13.
洪映红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3):83-86
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学科理论和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场问题在于“基层社区”保护、“文化空间保护”和“民间社会保护”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书馆正在践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拓展,本文结合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阐述了图书馆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重要性,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可能性,以及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的必要性。最后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是山西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临汾市资源及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对临汾市"非遗"保护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和对策[1]. 相似文献
16.
尹琪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3,26(4):63-66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特点和大众传媒本身的目的和经验等原因,大众传媒在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猎奇化、配角化、他者化、碎片化和程式化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使很多本来因为现代化、全球化影响而生存困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越发困难.大众传媒应该担负起传播社会文化的责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采取客观、全面、系统、生动的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网络化保护,搭建西安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宣传展示平台,加大互联网传播力度,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研究本课题的宗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管理系统的基本架构,以VC++6.0为软件开发平台,设计了一个具有收录数据、修改数据、数据资料可视化、数据转换、数据共享等功能的管理系统,以实现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管理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
LIU Xiao-chun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3)
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与"遗产"概念所蕴涵的不同的知识形态与呈现方式,及其在全球化与民族—国家语境下衍生出来的不同意义与价值,认为作为"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方性,而作为"遗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被赋予了广泛的公共性,认识到两者的区别,有助于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并且兼具人文价值与资源价值;公法保护有利于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而私法保护则有利于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应秉承人文价值至上的原则,以公法保护为主,同时兼顾资源价值,以私法保护为辅,公法保护与私法保护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共同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