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本文论述无水港建设对港口发展和内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介绍了衢州建设无水港项目的有利因素及建设情况,建成无水港后带来的优势和发展途径以及发展无水港存在的问题和管理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2.
贵州区域内无水港的优化选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内陆地区得以科学合理地进行无水港建设,以西南地区为对象研究了无水港的选址问题。首先,定性地分析无水港的选址原则,把影响无水港选址的要素划分为经济要素和非经济要素。其次,基于流量法开发无水港的选址模型,该模型以交通量分配模型为核心,使经无水港换装到海港的集装箱的量最大。为了求解模型提出构建综合运输网络模型的方法。最后,针对西南地区进行无水港选址的实际计算,为在贵州省建设无水港提供优化的选址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国际贸易和国际港口物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个港口为提升运作效率和整体竞争力,纷纷布局无水港网络.该研究从复杂网络节点重要性的角度分析无水港选址的主要评价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提出无水港的初步选址,在此基础上运用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得出最优无水港选址.宁波—舟山港的实例分析表明,从经济因素角度考虑,应增设东阳、嵊州两处无水港以减少义乌等地因货物拥挤造成的时间价值成本.合理布局无水港有利于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区域海港-无水港网络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海港-无水港网络总体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将贪心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实现区域海港群-无水港系统布局协同优化。该模型适用于解决已知需求点分布的区域海港-无水港宏观配置优化问题。将其应用于海峡西岸港口群-无水港系统布局优化实践,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有效解决区域内海港群-无水港系统的协同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服务是生命,满意是追求”是天津港始终不渝坚持的服务理念,无水港建设无疑是落实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本文通过天津港无水港的建设历程,讲述了天津港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搞好服务延伸,主动服务腹地,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的成功做法。  相似文献   

6.
林少茜 《海峡科学》2011,(6):116-117,137
介绍了武夷山大气背景值监测站站房建设情况,阐明了建设科学低碳、节能减排的背景值监测平台能够进一步提高大气背景值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衷兴旺 《海峡科学》2011,(6):127-128
根据武夷山较为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及武夷山大气背景值监测站现有条件,该文详细探讨了在武夷山建立生态观测点的可行性。将生态观测点同建于武夷山大气背景值新监测平台,便于同时开展大气监测和生态观测,同时可节约费用。因武夷山是"世界双遗产地",将生态观测点建于武夷山大气背景值新监测平台,结合开展生态考察,会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谢一鹏 《科技信息》2010,(25):392-392,376
武夷山市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具有丰富的各类森林资源,其中竹业资源相当丰富,从而推动了竹产业的发展。发展竹产业要从竹业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竹产业发展目标出发,结合武夷山风景区特殊地理环境,发展产业基础建设,通过科技利用,创建竹文化与武夷山茶文化和谐发展及竹生态旅游,构建和谐武夷。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是福建第一名山,景区内存在诸多旅游景点,武夷山风景区游客数量增长快。在这种前提下,它的停车场能否满足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需要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文章采用实地考察的方法,对武夷山风景区的停车场展开了详细的调查,深入了解目前武夷山停车场的空间分布、规模、运营管理、基础设施等情况,评估目前情况下的武夷山停车场是否符合实际发展需求,再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武夷山的概况并通过对武夷山土壤的成土条件及土壤类型特征、在垂直方向上递变的分析与比较,阐述了其土壤的垂直分布特征和土壤属性的垂直更替的规律.说明在此土壤条件下的植被类型.并由此说明武夷山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良。  相似文献   

11.
论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霞 《科技信息》2011,(18):82-83
武夷山是中国的茶文化艺术之乡,也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拥有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和广阔的旅游客源市场的优势,开展茶文化旅游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目前武夷山发展茶文化旅游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根据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选取了7个测度指标,运用指标赋分和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评价。最后得出该保护区处于生态中可持续发展状态,质量一般,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从武夷山风景区形成的机理入手,分析了它的自然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综合评价和武夷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并就将来的开发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深入分析福建省海洋运输学科发展现状及海洋运输需求,预测海洋运输发展趋势,阐述了福建省海洋运输学科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提出了如下发展对策:政府扶持,给福建航运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项目带发展,走合作、规模发展的道路;做大海西三大港口,促进海运规模发展;进一步拓展闽台“三通”先试功能;优化港口陆路集疏运体系,建设内陆“无水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杨青 《武夷科学》2007,23(1):166-170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近几年随着全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武夷山的生态旅游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武夷山生态旅游的现行情况分析,对武夷山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进行分析,为武夷山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一个休闲的世纪,休闲旅游正以一股强劲的发展势头呈现在中国的旅游市场上,已成为现代人主要选择的旅游方式之一。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著名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发挥武夷山的自然、文化资源优势,结合武夷山当前旅游业发展基础,对武夷山发展休闲旅游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探索出发展休闲旅游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赵警卫 《武夷科学》2007,23(1):155-158
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山矾科植物进行调查,列出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现已发现的山矾科的22种植物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夷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动态庄铁诚林鹏陈仁华(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厦门361005)(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武夷山354315)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27°33′~27°54′,东经117°27′~117°51′之间,是我国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是福建和闽北苏区“红色首府”、闽浙赣革命重要策源地之一,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武夷山红旅资源分散、管理松懈,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旅游资源,处于非盈利的尴尬境地。因此,建议整合“红色资源”,以武夷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的设计为切入点,并在设计过程中注意吸纳武夷山当地的旅游及文化元素,全面凸显闽北的区域特性。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自建立至今已20年,有一位与武夷山结下了不解情缘的老科学家,他就是福建农业大学植保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修复.我曾是他的学生,现在在福建省电视台社教节目中心《绿色家园》任编辑,正在筹备拍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电视系列专题片,接受《中国生物圈保护区》杂志的委托,在拍片过程中专门拜访了赵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