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郑伟 《科技咨询导报》2007,(22):238-239
贫困生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面临物质上的困难,更要面对精神上的困难,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存在着物质、精神的"双贫困"。我们在重视解决贫困大学生物质贫困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问题。采取加大资助力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等措施,做好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资助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一个不能忽视的群体,他们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关注的热点.我们在关注贫困大学生经济贫困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的现实已经表明,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贫困生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学校和社会在关注贫困大学生经济贫困并努力为他们解困的同时,却忽视了这批大学生的心理贫困。如果不能帮助他们解除,陷入心理贫困的大学生,同样也是难以成才或者难以在他们本应达到的高度上成才。而要让贫困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同心协力给贫困生烹制一道“心灵鸡汤”。  相似文献   

4.
贫困给高校贫困生带来经济压力,同时还伴有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出现自卑心理、焦虑心理、孤独敏感心理、偏激心理等。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社会、校园文化环境等各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锻炼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消除心理闭锁帮助他们顺利成长、成才。高校应从提供适当的资助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入手,鼓励勤工助学,开展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心理健康,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来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生物质贫困得到了显著缓解,但"精神贫困"的现象却困扰着一部分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主要是由心理、环境、信息以及思想等多重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自卑心理、环境不适、信息匮乏、享乐思想盛行等方面。深入挖掘当代大学生精神贫困产生的原因,以期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解方文  宋家臣 《科技信息》2010,(29):154-154,177
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贫困大学生除具有一般大学生的普遍思想行为特征以外,还有他们独特的思想行为表现。在强调经济资助的前提下,关注贫困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对于切实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使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难,贫困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在社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就业机制和公平的竞争环境的今天,与其他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明显处于弱势,他们表现出更多的茫然和无奈。通过分析制约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内外因素,提出了在现有条件下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有效对策,目的是唤起全社会对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关注、关爱贫困生是当前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在关注贫困大学生经济贫困的同时,还需要关注他们心理的健康.文章深入分析了高职贫困生心理状况并提出了应对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贫困大学生是高等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且在高校学生总人数中所占比例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目前,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不佳的报道屡见不鲜[1-2],部分贫困生中存在的自卑心理、嫉妒心理、虚荣心理,依赖心理被过多渲染,对贫困大学生生活状态与心理特征的主观推断较多,而实际的质的研究则较少。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长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现 :大学生中自卑心理是普遍存在的 ,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中占首要位置。它严重阻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兴趣和激情 ,使他们变得颓废、消沉 ,缺乏斗志 ,是大学生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高校德育工作者 ,有责任让大学生走出自卑 ,获得自信。本文拟就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和咨询技巧谈点自己的认识。一、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笔者在长期的德育工作实践中 ,认为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失衡。1 学习方面的自卑心理 :大学生进校的根本目的是学有长进 ,但在当前千军万马过…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经济状况已受到社会、学校的普遍关注,但是,他们的"心理贫困"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心理问题严重而不能坚持学习的学生中贫困生所占比例相当大,且呈上升趋势.研究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为高校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孙慧 《科技信息》2009,(3):189-189,216
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逐步深入,贫困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加,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愈益突出,这已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探讨,进而寻找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特困学生群体“心理贫困”的特征与心理扶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亮 《科技信息》2010,(32):I0051-I0051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特困大学生群体的数量也相应的不断增加,关注特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注意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从心理和精神上帮助特困大学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关注特困生的心理健康,引领特困生走出心理困境,彻底摆脱“心理贫困”困扰,是高校特困生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的人数逐年上升,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令人关注。本文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思想现状、价值取向、心理表现、求职消费和还贷状况等方面的观察与分析,从高校角度提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刍议新时期贫困大学生应树立的六大现代就业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贫困大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关注的焦点。当前,大学生就业意识关系着他们的就业成败以及就业质量。本文结合当前市场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以及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新时期贫困大学生必须的树立六大现代就业意识:贫困意识、自主就业意识、职业规划意识、竞争与能力意识、实践意识和信息意识。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存在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学校和社会各界对贫困生的资助,大多仅停留在经济层面,较少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高校和社会各界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贫困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袁琳  柴松坡  石琛琛 《科技信息》2013,(16):245-245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了焦虑心理、自卑心理、从众心理、挫折心理等不良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促进大学生求职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静 《科技信息》2009,(14):16-16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不可分割的一个群体。但因为贫困,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有可能成为他们顺利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障碍。因此笔者通过对四川几所大学2800位贫困生的调查和面谈,对贫困生的分类、贫困原因、贫困大学生的行为表现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再关注,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逐步深入,贫困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加,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愈益突出,这已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笔者认为,建立高校勤工助学中心及相应的"绿色通道"可以有效地预防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贫困大学生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健康的问题再度为社会所关注。我们的教育应该使每一个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因此,关注这一群体,了解其特点,分析其心理状态,解决他们当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之才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