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阳市农科所始建于1931年,是南阳市的农业科学研究中心。该所现有职工328人,在职190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5人,2人获国家农业劳模、省农业劳模、省青年科技奖,1人获“河南省首届百名巾帼带头人”和“河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现有试验用地372亩,实验室一座,公用设施建筑面积12000平方来,图书资料10万余册,该所建所70多年来,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宛原50-2小麦矮仕基因”属世界首创,“宛抗号”小麦抗源材料被国家选入小麦遗传基因库,红薯育种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多项,获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专利3项,国家农业博览会银质奖2项,其中,小麦“鬼7107”累计推广面积达8000万亩,近年又培育出优质专用小麦“宛798”、“宛麦369”(省审定),棉花“豫棉14号”(省审定),红薯“GS豫薯5号”(国审)、“GS豫薯12号”(国审)、“豫薯14号”(省审定)等优良品种。现将该所的部分优良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技》2005,(1):F002-F002,F003
张卫宪同志先后主持完成了世界粮农组织研究项目2项、国家技术攻关项目4项、世界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1项;获世界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27篇在国际权威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16篇获国家和省级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出版著作8部。  相似文献   

3.
<正> 最近,省科委在郑州新落成的省科技情报大楼举行“六五”期间科技成果发布会。“六五”期间,在党的科技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下,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全省广大科技人员经过奋发努力,艰苦奋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期间,我省共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成果奖1120项。其中:获国家发明奖22项,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50项;获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奖1048项。在这些获奖的科技成果中,大都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具有推动技术进步的作用。在工业方面,如获省级成果奖的“非接触式导纱器”、“雾化钒渣一次焙烧”、“JBO~450S、160KW—16P四级隔爆中型低压防爆三相异步电动机”、“KFOZ—1500/1500-Ⅰ型空分设  相似文献   

4.
<正> 豫谷2号(原名5498)是河南安阳农科所用1976年采用“安30×小柳根”×北京2122复合杂交,连续6年在安阳,海南交替选育,历经8个世代于1981年育成。198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谷2号。1982—1989年的七年中参加了地区、省、华北协作区三级四次区试和生产示范,99处试点平均亩产328.75公斤,比对照种豫谷1号平均增产11.52%,居首位。其中88-89两年省生产示范中,平均亩产340.5公斤,比豫谷1号亩增产58.5公斤,增幅20.9%。经在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省种植均表现高产、稳产,适应范围广。还具抗谷锈病突出,兼抗白发病和谷瘟病等优良性状。90年累计种植面积135.4万亩,净增粮5416万公斤。  相似文献   

5.
<正> 许昌地区鄢陵县,对泡桐丛枝病已基本防治,并取得较好效果。其主要经验是: 1.选用较抗病(耐病)品种“豫杂一号”代替病株率高的品种(类型)。豫杂一号不仅抗病,而且早期速生。 2.选择标准健根,温水处理后育苗。在苗圃地选择超级单株苗木的健根(长15厘米,小头粗1厘米以上),用50℃温水处理  相似文献   

6.
<正> 根据“河南省市(地)县级科委先进集体评选办法”和豫科字(1989)132号关于组织评选1989年度市(地)县级科委先进集体的通知精神,经各市(地)县、区科委申报、推荐,省评审委员会审议、评选,省科委决定:授予以下科委为先进集体:市地科委5个南阳地区科委洛阳市科委焦作市科委郑州市科委开封市科委计划单列市科委2个(按行政区划为序)  相似文献   

7.
<正> 河南省科学院于五月十五日在新乡县原种场召开“豫同407”小麦现场汇报会。应邀到会的省农科院、河南农大、省种子站等单位的二十余名小麦育种专家、农业科技工作者及有关人士在现场对“豫同407”小麦进行了观察及评价。“豫同407”小麦系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卢甲纯等同志于1982年用“予原1号”小麦和“黔花3号小麦”杂交后代,采用幅射的办法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据现场观察,该品种基杆粗壮、叶型好,成穗率高,抽穗整齐、穗大粒多。1989年小区鉴定折亩产469公斤,比“予麦2号”增产15.8%。该品种在我省  相似文献   

8.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是河南省蔬菜专业科研单位.仝所职工110人,专业技术人员6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3人.中级职称的21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6人.省管优秀专家5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4人,科技攻关带头人3人,郑州市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1人;先后荣获科技成果奖54项,其中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36项。  相似文献   

9.
信息博览     
小麦新品种豫麦49 优质、高产、强抗倒小麦新品种“豫麦49”的选育及应用课题由温县祥云镇农技站、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完成。豫麦49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性好,抗倒伏性强。参加黄淮生产示范平均单产461.7公斤,品质达到优质面包小麦和优质方便面标准。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该品种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该品种是将优质、多穗与抗倒结合于一体的高产、超高产品种,经济效益突出。(沃 文)棉花新品种豫棉19号豫棉19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  相似文献   

10.
“九五”我省科技计划实施 取得显著成绩 “九五”期间,我省围绕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组织实施了科技攻关、星火、火炬、基础研究、软科学研究、科技成果推广等六类计划,取得显著成绩。共投入省级科技三项 和3.43亿元,争取国家各类科技拨款7205万元,落实科技开发贷款47.17亿元,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395项,其中国家级奖103项,授权专利9915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省科技厅采取有效措施 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为厂深入实施科技兴贸行动计划,省科技厅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高新技…  相似文献   

11.
湖南师范大学发育生物学学科 已有 4 0多年的发展历史 ,主要从事鱼类及水生经济动物生殖、生理、遗传育种及有关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等方面的研究 ,先后获得 11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形成了有特色的、发展趋势良好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科点 .1982年被列为省重点学科 ;1997年获准立项成为“2 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2 0 0 0年蛋白质化学与鱼类发育生物学被纳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行列 ,同年获发育生物学硕士授予权及发育生物学博士授予权 .该博士点目前有教授 7人 ,副教授 6人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 1名 ,特聘教授 1名 ,湖南省中青年…  相似文献   

12.
谷建中,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研究员。 谷建中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花生育种工作,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省、市科技攻关项目,针对我国花生品种和生产情况较早地提出了选育专用优质花生新品种;作为主持人之一育成的“豫花3号”是我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花生品种,  相似文献   

13.
科技信息     
<正> “六五”期间,河南省科学院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认真贯彻“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积极承担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科技攻关项目,全院共取得科技成果一百五十四项。其中,五十项成果获得省和中央有关部委科技成果奖,五十余项成果应用于生产,累计产值一亿三千多万元。省科学院是我省综合性专业研究机构,1980年建院。“六五”期间,该院克服条件差,仪器设备简陋等困难,边建设,边科  相似文献   

14.
撤地设市以来,周口市科技工作以提高经济竞争力和优化经济结构为重点,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组织实施“科技攻关”、“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推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使周口市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九五”以来,周口市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90项;认定24家高新技术企业、57种高新技术产品;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345项,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成果47项;获国家专利132项,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达30%以上,为全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持。科技攻关是激活经济发展的金钥匙为了组织好科技攻关…  相似文献   

15.
<正> 1.小麦品种:7023、郑引一号、丰产三号、阿夫、矮丰三号、郑州683、郑州761、博农74—22、濮阳五号、百农3217(第二次会议通过),宛7107、偃师四号、豫原一号、郑州三号,郑六辐、召麦二号、小偃四号、安选五号、偃大25(第三次会议通过)。 2.棉花品种:河南79、岱字16号、中棉所7号、86—1,豫棉一号(原名278)(第二次会议通过)。 3.玉米杂交种:郑  相似文献   

16.
·品种介绍·     
<正> “豫棉四号”(原郑4107)是由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培育出的优质抗病新品种。1989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命名,7月被农业部确定为主要推广品种。 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一般中熟品种早3~5天,霜前花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正> 198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我省17项获奖项目受到了表彰,在这些获奖项目中,科技进步奖12项,星火奖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二等奖5项,三、四等奖11项。这些获奖项目都是获1988年省(部)二等奖以上的优秀成果,择优申报到国家的,都具有国内先进或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效益非常可观,如特等奖项目“一千万吨级大  相似文献   

18.
周棉6号     
《河南科技》2009,(10):6-6
审定编号 豫审麦2008005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品种来源 豫麦2号&#215;周8826 特征特性“豫保1号”屠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6天,比对照品种“豫麦49”晚熟1天;幼苗直立,叶色灰绿。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亩成穗数偏低;株高81厘米,较抗倒侠;株型略松散,叶片较大,穗层整齐;  相似文献   

19.
成果推广     
<正> 高产抗病窄叶型大豆新品种GS豫豆8号的选育与利用 GS(国审)豫豆8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针对黄淮地区大豆生产上存在的产量低而不稳等问题,利用美国尖叶种质培育桥梁亲本的基础上,经8年12个世代选育成的四粒荚居多的窄叶型新品种。1988年河南省审定,1990年国家审定,是黄淮地区唯一通过省或国家审定的尖叶品种,也是农业部和我省重点推广品种。其突出优点是: 该品种与豫豆2号和豫豆6号相比,产量高,抗病性强,不症青,早熟,品质优,适应范围广。因此,能在生产上迅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谷子新品种—豫谷五号安阳市农科所雀恒敬,王润生豫谷五号是安阳农科所采用“豫谷一号×安096”杂交,连续六年于所内、海南进行北育南繁,于1985年育成。199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993年又通过国家级审定。该品种幼苗绿色,鞘浅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