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猛 《科学大观园》2004,(11):47-48
在刚刚北京结束的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向《易经》“开火”。称“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媒体以《杨振宁指〈易经〉阻碍科学启蒙》为题加以报道。近日,国内易学研究权威学者通过本报谈了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杨振宁:近代科学要摆脱天人合一杨振宁先生在演讲中说道:易经影响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所以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人曾讨论过近代科学为何没在中国萌生,我觉得和《易经》有很大关系。”杨振宁认…  相似文献   

2.
编后记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科学事业的发展必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协调。管惟炎教授的《要按国民经济的需要制订科学规划》、杨纪珂教授的《必须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这两篇文章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科学探索的逻辑》一文,简要系统地评述了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方法论问题》一文,从方法论角度,对这一伟大科学发现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杨振宁教授的《爱因斯坦对理论物理学  相似文献   

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1):123-128
以《20世纪物理学》(三卷本)为线索,尝试从新的视角评价杨振宁的学术成就:考察西方主流物理学史教科书里关于杨振宁科学贡献的记载及其影响,分析西方主流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家对杨振宁科学贡献的评价,进而管窥华人科学家在20世纪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西方主流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家对杨振宁及其科学贡献的评价是很高的。杨振宁也是20世纪物理史上华人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4.
库恩在中国     
2022年是美国著名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诞辰100周年及库恩的重要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60周年,为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于2022年7月18日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举办了“纪念库恩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其中线下约40人,线上近800人。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主任蒋澈博士主持,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范岱年先生、科学史家刘钝先生、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孝廷教授等分别在会上致辞。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王巍教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李创同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崔伟奇教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等分别作了《库恩与后库恩科学哲学》《规范与游戏规则——库恩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库恩哲学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库恩与后库恩编史学》的主题报告。本刊从研讨会致辞和专家报告中选择三篇文章集中刊出,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5.
杨振宁不仅是杰出的物理学家,而且是一位科技战略家。他对中国科学与经济发展非常关注,在我国不同的历史阶段提出了富有远见并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对策建议,蕴含了深刻的科学-经济思想。在我国科学与经济基础薄弱时期,杨振宁突破了传统科学观下科学-经济的线性模式,提出优先通过制度创新、市场开放等非科技创新模式发展中国经济;进入新世纪,科学的技术化、经济化效应逐渐彰显,我国创新要素逐步完善,杨振宁建议加强科学-工业-经济之间的互动作用,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建立内生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6.
1971年夏,在中美关系解冻之际,杨振宁首次回到中国大陆探望亲友,与中国科学家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会见。返回美国之后,他向朋友们和美国社会介绍自己所看到的中国,尤其是中国科技界。次年,杨振宁再次访问中国大陆,与中国科学家交流,并就科技管理和人才培养问题向周恩来总理提出建议。1973年夏,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会见了第4次访华的杨振宁,同他讨论了科学问题和哲学问题。杨振宁访华与中美关系转暖颇为合拍,在美国学界起到了示范作用,对中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振宁从启蒙到赴美留学前,没间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深造期间以及其后在那里工作的40余年里,他对以科学文化为核心的西方文化有了深刻的接触、了解与学习。基于比较与辨别,对于中西文化,杨振宁分别采撷其精华而放弃其糟粕。杨振宁认为,他自己对文化特质的这种自觉塑造,对他的事业及人生有莫大的影响。思考如何更好地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并发挥其积极作用这一问题时,深入分析在杨振宁认识世界里,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具有积极作用、哪些内容具有消极作用,是有特殊意义的。伟大物理学家杨振宁以其辉煌的人生,为如何在新世纪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2004年11月2日,国际小行星联合会将中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1998CS2小行星命名为"陈省身星,"以此来表彰这位数学大师对数学事业的贡献;杨振宁教授说陈省身"是可以与欧几里得、高斯和嘉当并列的几何学伟人"。陈省身教授之所以能在数学研究方面达到如此辉煌  相似文献   

9.
著名农学家金善宝、沈其益、陈华癸三位教授任主编,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农业科学哲学委员会组织全国25所高等农林院校35位教授、副教授编写的《农业哲学基础》一书,已于1991年初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0.
杨振宁是当代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同时在科学研究上也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他对科学创造中的方法论问题有着深刻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本文就杨振宁关于科学创造的非逻辑侧面、数学美和科学研究风格等方面的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聘请杨振宁博士为名誉研究员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博士近年来十分关注中国科学史研究事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工作进展。在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筹备期间,杨振宁博士是第一位复函表示与会...  相似文献   

12.
肩负使命     
正一次次刷新人类认知极限的物理大师杨振宁,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隐姓埋名数十年的"两弹一星"功勋,突破技术封锁实现上天入地的"天宫二号""蛟龙号"的科学家,还有离开上海扎根大西北数十年的"西迁"教授们……除了创新、探索未知,他们身怀浓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沉的历史使命感,敢于自信、敢于坚守、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着青年一代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3.
正2004年11月2日,国际小行星联合会将中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1998CS2小行星命名为“陈省身星”,以此来表彰这位数学大师对数学事业的贡献。杨振宁教授说陈省身“是可以与欧几里得、高斯和嘉当并列的几何学伟人。”陈省身教授之所以能在数学研究方面达到如此辉煌的境地,是因为他对数学的热爱。从20多  相似文献   

14.
第四军医大学苗丹民、徐勇勇教授主持研究的《中国军人医学与心理选拔系统及标准》获得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部队科学选拔优秀人才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名义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大椿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哲学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劲杨副教授主编的《科学技术哲学经典研读》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开放的视野,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思想史诸方面勾勒  相似文献   

16.
近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名义副理事长、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郭贵春教授主编的《〈科学哲学手册〉译丛》列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科技史学会、中国逻辑史学会和中国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联合筹办的第三次全国《墨经》研讨会,于1991年10月4日至6日在合肥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名代表分别从物理、数学和逻辑学的角度,就《墨经》的内容以及《墨经》研究方面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中国科学史学会第一任理事长、知名物理学家、《墨经》研究的老前辈,85岁高龄的钱临照教授自始至终参加了研讨会,给代表们以很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18.
2007年5月27日上午9点30分,中国探月计划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和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王府井新华书店6层多功能厅,举行首都科学讲堂启动后的首场讲座。以下为中国探月计划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做的题为《直面挑战,中国的月球探测》讲座的选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然辩证研究会第一、第二届常务理事,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组创始人高达声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6月14日22时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高达声教授曾于1987年参与由高教部组织的面向硕士研究生教学的中国第一本教材——《自然辩证法讲义》的编写工作。具体参与领导了科学方法论的组织和编写,并在清华大学成立了自然辩证法教研组,  相似文献   

20.
正苗东升(1937-2020),山西榆社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先在国防科研部门供职,后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任教,科技哲学专业教授、研究生导师。苗东升教授曾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模糊数学、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等课程,他的"系统思维"课程多年深受博士生好评。苗东升教授为我国自然辩证法界系统科学哲学领域资深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的哲学及其实践研究,著有《系统科学概览》(2020)、《复杂性管窥》(2014)、《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