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地震反射结构、沟谷展布特征及岩石碎屑中轻—重矿物组合类型等研究成果,探讨了白音查干凹陷缓坡带西部下白垩统多物源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白音查干凹陷缓坡带下白垩统地震相呈东西分带的特点,西部和东部发育前积反射,中部反射振幅相对较弱;西部物源充足,扇体规模相对较大。砂岩中的重矿物组合及碎屑组份在平面上差异性明显,南部以岩屑砂岩为主,西部、东部为长石岩屑砂岩;西部岩屑以花岗片麻岩为主,东部以片岩等变质岩岩屑占优势,南部含碳酸盐内碎屑等。缓坡带西部存在3个方向的物源,分别是沿盆地长轴方向的西部物源、短轴的南部物源和东南部物源。在盆地演化的早期短轴物源占主导,中后期长轴物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Muglad盆地Fula坳陷是一个发育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裂谷盆地,发育着3条较大的同沉积断裂和东、西两侧的控盆边界断层,这些断裂将盆地分割成"两凹一隆两斜坡"的构造格局.Fu-la坳陷内部次级构造单元包括南部断阶带、南部凹陷、中部构造带、北部凹陷和北部断阶带"三正两负"5个二级构造带.盆地断裂的差异活动控制着沉积地层厚度、水体深浅和沉积格局的变化.同裂谷早中期,Fula坳陷发育河流、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沉积,主要物源来自盆地北部;同裂谷中晚期,Fula坳陷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沉积,但主要物源来自盆地南部.最后,明确了生储盖组合特征,预测了有利储层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3.
川北地区千佛崖组物源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试分析等资料基础上,对川北地区千佛崖组进行了物源和岩相古地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在该时期存在东、西部两个物源区,西部物源主要来自龙门山造山带北段,东部物源主要来自米仓山及大巴山造山带北段;两个物源区控制了两大近南北向展布的三角洲体系。西部三角洲的砂体成熟度相对较高,以岩屑长石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特征,岩屑以变质岩岩屑和沉积岩岩屑为主,其重矿物为锆石、锐钛矿、白钛石组合;东部三角洲的砂体成熟度相对较低,以岩屑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为特征,岩屑以变质岩岩屑和沉积岩岩屑为主,见少量的火山岩岩屑,其重矿物为绿帘石、石榴石、白钛石组合。  相似文献   

4.
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3油层组砂岩开展了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分等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富含长石、沉积岩碎屑和石榴子石,南部富含岩屑(特别是火山岩碎屑)和电气石,东北部富含石英、变质岩碎屑和锆石。碎屑组分的 Dickin-son 三角图解显示,南部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再旋回造山带,西部除再旋回造山带外,还有来自基底隆起的物源。西部可能为近物源、坡度较大、沉积物成熟度较低的陡坡型辫状河三角洲,南部可能为远物源、坡度较小、沉积物成熟度较高的缓坡型辫状河三角洲,二者大致呈南西-北东向展布,交汇于镇167-庆25-镇268-镇255-西85井一线以东。  相似文献   

5.
沉积物中碎屑组分与重矿物的分布受物源区母岩性质、构造抬升与剥蚀作用及古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通过研究渤海湾盆地辽西凹陷沙河街组断陷湖盆内部低凸起带物源区特征,及其对凹陷内部沉积体系的影响,依据砂岩碎屑组分及重矿物聚类分析识别母岩类型、颗粒表面结构分析推测搬运距离、稳定系数分析判定物源方向的研究思路,综合分析研究区内碎屑组分及重矿物数据的统计特征,认为母岩类型主要为岩浆岩和少量变质岩,分别对应于西部燕山隆起主物源、东部辽西低凸起南部隆起区次物源和北部隆起区弱物源。西部物源主要控制辽西凹陷的缓坡区沉积,东部物源的影响范围局限在辽西低凸起的陡坡带,北部物源对区内沉积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6.
探讨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2号断裂带北部S2井区物源特征。通过搜集整理凹陷及周缘的6口井21个储层样品,利用岩石矿物学、重矿物分析、地球化学特征开展物源性质、母岩风化、成熟度分析,结合构造特征开展油气成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S2井区物源主要来自海南岛西部,东北部物源对该区影响范围有限,具明显混源特征;沉积过程为石英质母岩经强烈风化、搬运再沉淀作用,砂岩成熟度中等,其重力流影响范围有限,只对凹陷东部沉积起到一定控制作用。S2井区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主要以断块圈闭、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为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明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长8油层组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利用砂岩岩石学特征,轻、重矿物组合特征,砂分散体系制图,沉积构造特征等对研究区物源方向、母岩类型及沉积微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体受到东北物源的影响,但长8段研究区西部小范围受到西北物源影响,2个方向的物源在王盘山以东地区发生了交汇.其母岩为盆地北部阴山、大青山的变质岩、花岗岩以及阿拉善古陆的变质岩.胡尖山地区长9—长8油层组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北部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南过渡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可以识别出北东-南西向安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北西向盐池-定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8.
根据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测试资料以及砂岩厚度统计,分析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储层砂体发育及其岩石学特征。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滩砂3种储集砂体,受控于南、北两大物源体系。储集岩主要是岩屑砂岩类,岩屑含量高,陆源杂基多,成分与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但南、北物源砂体储集岩特征有明显差异。北物源主要是扇三角洲砂体,岩屑砂岩,储集性能差,属低-特低孔、低-特低渗型储集层;南物源主要是辫状河三角洲砂体,长石岩屑砂岩,储集性能较好,以低孔、低渗型储集层为主,部分中孔、中渗型储层。碎屑岩储层岩石学特征与储集性能关系密切,结合砂体发育对其研究,对寻找有利储集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中间沟组一段物源体系及展布,以岩矿与主量元素分析为基础,结合水动力条件、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和古地貌分析,研究砂体的发育程度、物源方向与搬运通道,探讨五墩凹陷侏罗系中间沟组不同井区的沉积物来源。研究结果表明:XC1井与D2井具有同源性,岩屑类型以变质岩岩屑为主,D1井物源表现出一定差异性,岩屑类型以岩浆岩岩屑为主,主量元素分析结果与岩屑类型分析结果相一致;XC1井和D2井主要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D1井主要为远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XC1井和D2井区主要接受南部三危山隆起物源区的沉积物供给,D1井区主要接受北部北山物源区的沉积物供给。重新落实的物源体系展布对于研究区砂体展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东海椒江凹陷晚古新世物源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分析椒江凹陷上古新统明月峰组物源,探索适用于海域的物源研究方法,对东海椒江凹陷的岩石组分、重矿物及碎屑锆石U-Pb定年等数据进行物源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凹陷东部明月峰组上段和下段的物源发生了改变,其下段物源主要来自凹陷东部的海礁隆起,以过渡弧-切割弧环境的酸性侵入岩为主,主要源岩时代为183~209Ma,有少量变质岩及其他中生代火成岩贡献;至明月峰组上段沉积期,物源以过渡弧环境下的酸性喷出岩及侵入岩为主,碎屑锆石年龄集中于106~116Ma,与围区物源特征基本相同;结合沉积体系演化分析,表明整个椒江凹陷的物源来自西部的浙闽隆起区.研究区物源变化是构造、沉积环境在晚古新世发生剧变的结果,这种物源变化对该区的盖层发育及对油气层封盖能力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八道湾组为伊犁盆地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本文通过钻井、测井、古生物、野外露头剖面等资料的分析识别出侏罗系中下统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沼泽等主要相类型,八道湾组为1套在潮湿、温暖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以湖泊、三角洲一沼泽相为主的含煤碎屑岩建造。八道湾早期,全区分布有伊宁、尼勒克、巩留3个沉积中心,具有填平补齐的特征;八道湾晚期,沉积范围逐步扩大,沼泽大面积分布,为伊犁盆地重要的成煤期。这对于指导研究区煤炭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张双楼矿区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根据钻孔资料及井下勘探资料,分析了张双楼矿区山西组的沉积特征。结果表明,该矿区山西组形成于以潮下带—潮坪环境、三角洲、曲流河为序的过渡相沉积环境中;沉积地层较稳定,南部、西南部以砂岩为主,北部以泥岩为主,碎屑物由南向北搬运;7、9煤为主采煤层,沉积较稳定。该研究为认识该矿区煤层的赋存规律、确定开采方案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伊宁凹陷煤系地层主要分布于侏罗系中下统水西沟群(J1-2sh)八道湾组(21-23煤、27-29煤)、西山窑组(6-7煤、10煤),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结构简单。研究结果表明:伊宁凹陷4套主要煤层显微组分以惰性组为主,镜质组次之,壳质组极少,自下而上惰性组含量逐渐增高,镜质组含量逐渐减少;煤质属低-中灰、低硫、中高-高挥发分、高-特高发热量不粘煤;煤的挥发分与灰分呈弱负相关关系,与全硫含量、发热量分别弱正相关。究其原因,传统的煤变质指标挥发分对于低变质长烟煤、不粘煤适用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露头主要发育9种岩相,4种典型的岩相组合,为典型的扇三角洲沉积,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是主要储集砂体类型.露头剖面精细解释表明,基准面上升与下降半旋回转换面附近,单砂体孤立状分布.随着基准面不断下降,砂体呈多边-多层式叠置.剖面实测结果显示八道湾组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的宽厚比为15~22.不同资料约束下的单砂体室内对比结果表明:约束条件较少时,厚层砂体的对比结果也相对准确,薄层砂体的对比准确性随室内研究人员掌握资料程度增加而提高.基准面旋回约束砂体的垂向叠置形式,宽厚比控制单砂体的侧向延伸距离.  相似文献   

15.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白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系统讨论了湖泊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成因类型及组合形式.从成因类型上看,三角洲前缘砂体包括:(1)水下分流河道砂体;(2)河口坝砂体;(3)远砂坝砂体;(4)席状砂砂体.从组合类型上看主要包括:(1)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2)叠置的河口坝砂体;(3)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组合砂体;(4)席状砂-远砂坝-河口坝组合砂体等.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三角洲前缘砂体组合形式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百口泉油田检188井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沉积学和测井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对百口泉油田检188井区170余口井的测井和钻井资料以及部分露头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用旋回对比、标志层对比和电测曲线相似性对比等地层划分对比原则将侏罗系八道湾组划分为12小层。对各小层进行了沉积相分析,认为八道湾组为一种潮湿-半干旱气候环境下的辫状河沉积,共发育主河道、支河道和泛滥平原3种亚相,发育水道、心滩、河漫滩和河漫沼泽4种微相。其中J1b8-5~J1b7小层主要发育主河道和支河道,物源主要来自西北方向;J1b6~J1b3小层主要发育河道和河漫滩,物源来自正北和西北两个方向;J1b2~J1b1小层以发育河漫沼泽为主,物源来自西北方向。沉积演化表明,八道湾组沉积时早期气候较干旱,晚期气候较潮湿,其沉积经历了一次较完整的水进-水退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油气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岩芯观测、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分析等方法,总结研究了吐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油气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储集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扇三角洲砂体和滨浅湖滩砂体三种类型,主体处于晚成岩A1亚期,储集岩主要属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粒间溶孔是油气主要储集空间,以细、微细喉道为主,部分地区或层段储层裂缝发育.总体上属中低孔、中低渗型储层,纵向上以三间房组物性最好、西山窑组次之、七克台组较差,平面上凹陷南部、西部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和西部的滨浅湖滩砂体是重要储层.影响储集性能的因素有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应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田孤东矿区老第三系沙河街组中发现丰富的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 ,其特征显著 ,明显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三角洲 ,可见到 8种特征各异的微相。辫状河三角洲的主体为辫状河道砂坝及水下分流河道砂坝 ,单一河道砂坝呈透镜状 ,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向上变细层序 ,常见多个河道砂坝在纵向上互相叠置。三角洲中交错层理丰富 ,其中尤以水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发育为标志。在上述基础上 ,归纳总结了辫状河三角洲的鉴别标志 ,这对于在其他地区鉴别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岩心观察,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具有典型的风暴沉积特征,主要包括底面侵蚀构造、丘状交错层理、特征异地煤、滞积层、生物逃逸迹等,是风暴流作用于湖岸线附近的三角洲沉积,是沉积物经再搬运和再沉积的产物。其理想的垂向序列由A-G7段构成,向湖盆中心方向,强能量风暴流形成的滞积层和块状砂岩减少,低-弱能量的丘状交错层理和波状纹层段明显增加。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发育独具特色的开阔浅水湖泊风暴沉积,垂向上表现为多期叠置,平面上表现为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物的全面改造,总体上呈现出“满盆砂”,成为一种新型储集层,可形成大规模分布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河南平顶山煤田山西组的沉积体系和聚煤模式。文中提出山西组下段形成于碎屑障壁海岸环境,山西组上段为三角洲沉积体系的进积部分。已组煤形成于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的上部,其发育过程明显受到基底沉积环境的控制。已组煤的聚煤作用特征是沉积基底地形高差、压实沉降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之间的平衡关系随海平面变化而变化。己组煤发育的气候条件可能属热带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