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界军事     
“中星-22号”通信卫星发射定点成功北京时间1月26日0时45分,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在西昌发射中心实现第60次飞行,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将“中星-22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月6日早晨,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控制下,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98度赤道上空。这是进入新千年后我国首次航天发射获利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古代火箭的发源地,但发展航天技术却迟于发达国家几十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卫星测控、卫星回收、同步卫星、一箭多星、低温高能燃料五大关键的航天技术。神州银河一脉通——卫星测控技术航天测控的任务包括对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监视,控制其运动轨道、姿态,接收  相似文献   

3.
按事件发生时间顺序。一、我国首颗中继卫星成功发射 4月25日,我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继卫星可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它的发射成功,填补了我国卫星领域的又一空白。  相似文献   

4.
北京时间7月6日6时4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实践七号”科学试验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火箭飞行12分钟后,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5.
郑耀耀 《创新科技》2014,(16):70-72
围绕空间作战,介绍了美国“实验卫星系统”飞行试验情况,列举出“实验卫星系统”的主要飞行操作,分析了空间作战的航天器飞行控制的技术支撑与遥操作系统构成,有助于下一步深入研究相关测控技术。  相似文献   

6.
媒体纵览     
正一箭五星!中国成功发射脉冲星试验卫星11月10日7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脉冲星试验卫星。此次发射还搭载了4颗微纳卫星。"一箭五星"刷新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多星的发射纪录。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火箭。这是它继2015年9月首飞之后,第二次执行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9次飞行。(来源:军事在线)  相似文献   

7.
<正>1成功发射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关注指数:]2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7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相似文献   

8.
科技动态     
一箭双星 飞向太空 壮民族志气,扬中华国威。北京时间5月10日上午9时33分,伴随着雷鸣的轰响,“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托着两颗卫星“风云一号”和“实践五号”顺利升空。 火箭飞行749秒后,“风云一号”卫星与火箭分离;814秒后,“实践五号”卫星与火箭分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数据证实,两颗卫星相继进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这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连续第七  相似文献   

9.
载人航天最动人的情节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精彩表现,完成一系列太空工作之后,总要返回地面,有去无回是不可想象的。发射升空考验的是运载火箭的功力,而返回时就要靠航天器自己了。无论是航天飞机还是宇宙飞船都要经历返回这一恐怖历程,返回是航天飞行中出现事故较多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科普中国     
正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试验九号卫星发射成功3月12日1时51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完成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发射。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改进研制而成,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不少于7吨。本次发射的试验九号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监测等新技术在轨验证试验。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62次飞行。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有了自己的导弹、原子弹,也必须要有自己的远程运载火箭。但知内情人清楚,远程运载火箭的射程一般都在8000公里以上。因此,作为幅员辽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要进行远程运载火箭全程飞行试验,同世界上任何国家一样必须要借助公海来进行。这项试验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在试验过程中,除了在陆地上要有众多的测量台站和大型测量系统外,还必须要在试验末区有强有力的护航、警戒和辅助舰船;在箭头溅落的海域有完善的测量船只和具备迅速打捞回收记录飞行试验中各种  相似文献   

12.
1成功发射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关注指数:]2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7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对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顺利实施了第2批次轨道位置捕获控制,卫星成功定点于东经84.6&;#176;赤道上空,准确进入地球静止轨道。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6月19日,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国防科工局、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战略支援部队和嘉兴哥白尼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多名专家,对北京师范大学与深圳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京师一号"极地观测卫星(研制代码:BNU-1)进行了搭载发射可行性论证和对测控系统要求的论证评审,"BNU-1"首席科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时间2022年3月17日15时0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提供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信息服务.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11次飞行.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航天发射初始段测控设备布站受地形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最大仰视角的测控设备选址方法.以测控设备无遮挡最大仰视角的通视性分析方法为基础,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ration model,DEM)空间数据中,将航天器飞行星下投影点为中心,按照螺旋方式,以中心为起始点由里向外分析布站区域中DEM各网格点与航天器的通视性,通过比较航天器各时刻的通视性,得到某时段内覆盖航天器飞行弧段的可视区域,选择满足两两距离大于规定值的三个网格点作为测控设备选址地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科技》2011,(36):96-96
[新华网]13日8时5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二号"07星送入太空。火箭飞行约24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分离,卫星成功进入近地点约211公里、远地点约36139公里、倾角约24.4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经过一系列控制,卫星将最终定点于东经112度赤道上空。  相似文献   

17.
庞之浩 《科学世界》2006,(12):68-77
谈到航天,就离不开火箭,可以说火箭是航天器的“腿”。尤其是运载火箭,除了要求具有足够大的推力之外。还要做到“需要打到哪里就能打到哪里”,因此,运载火箭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中国的运载火箭研制在非常薄弱的基础上起步.至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截止到2006年9月,“长征”火箭共进行了91次发射.并取得了连续49次发射成功的骄人战绩,包括两次发射载人飞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视觉     
<正>10月17日23时2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四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了圆满成功。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四号主要用于开展多频段、高速率卫星通信技术验证。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和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四号,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15次航天飞行。  相似文献   

19.
1.卫星发射的情景,你可能在报道中看过。可你知道吗?如果没有测控,卫星就成了断线的"风筝"。中国科学院院士、原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总工程师李济生就是一位牵"线"者,被航空界誉为"牧星人"。2.1943年,李济生出生于山东济南,4岁时母亲生病去世,12岁时父亲又去世了,跟着姑姑一家生活。他靠政府的助  相似文献   

20.
在卫星发射和运行过程中,精确测量其飞行的轨道参数是地面卫星测控系统的主要任务之一.要使地面测控系统对卫星进行精确地定位,就必需对引起测控系统误差源之一的大气折射误差进行修正.根据电波传播理论和我国大气环境特点,针对地面卫星测控系统要求的高精度、实时性等特点,利用我国10年探空环境资料,建立了基于母函数的大气折射误差在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