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研发需求,对锂离子单体电池进行了一系列充放电试验,得到了该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充放电特性、开路电压、温升、内阻与效率特性.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内阻小、放电效率高、放电特性良好等优点;锂电池的荷电状态与电池开路电压存在近似线性关系,这使得利用开路电压结合安时法估计电池的SOC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6,28(3):108
纳米构造的电极以及活性材料(如锂、镍以及锰等材料)的使用将使得电池的体积大为缩小,并应用到便携电子设备和电动车辆上。法国研究人员已经制造出锂离子电池的电极,不论从重量还是容量来看,其蓄能表现都数倍于传统的电极。这种新的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可以帮助使得手机或笔记本电 相似文献
3.
大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热相关问题是限制其在电动汽车上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单体电池的热模型是进行电池热设计、改善电池热特性的重要工具.根据热模型的求解方法,可分为数值解和分析解两类.在现有文献的研究中,数值解占据了主要地位.但是,分析解因具有计算量小、可实现设计变量的全局优化等优点,在电池热设计和电池组热管理系统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电池热设计中,分析解可全面考察多个设计参数连续变化下对电池热特性的影响,以进行多设计参数下的全局优化.本文首先对一款大型层叠式锂离子电池进行了数值热模拟和实验验证,数值热模拟的结果与多枚热电偶的实验测量结果吻合良好;然后,基于数值热模拟的结果提取了层叠式电池温度分布和产热率分布的主要特点,进而假设温度呈展向平面分布、产热率均匀分布;针对简化后的电池热问题,利用双重积分变换方法提出了分析解;最后,使用分析解开展了电池的热设计优化工作,讨论了不同电芯尺寸和极耳布置方案下的电池热特性. 相似文献
4.
杨红斌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20,42(1):79-86
随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核心部件的锂离子电池行业正在成为新的风口。本文列举了在锂电行业具有技术竞争优势的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在锂离子动力电池方面的战略规划,分析了各国在技术路线上的差异。随后对锂电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锂离子电池重点关注能量密度、成本、寿命;高镍多元材料将成为未来车用动力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体系;新体系固态锂离子电池将成为锂电行业新的研究方向。最后,从电池关键技术、市场发展、后续回收利用等三方面对我国锂电行业日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LiMn1/3CO1/3Ni/3O2表面包覆了1.0wt%的CeO2.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对包覆和未包覆的LiMn1/3CO1/3Ni/3O2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分析.研究显示,CeO2并没有改变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仅在电极材料表面形成均匀的包覆层.包覆1.0wt%CeO2后的材料的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均明显优于未包覆的材料.在20mA·g^-1的电流密度下,包覆1.0wt%CeO2后的材料的放电容量为182.5mAh·g^-1而未包覆的材料仅为165.8mAh·g-1.包覆1.0wt%CeO2后的材料在3.0C下循环12周后的容量保持率达93.2%,而未包覆的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仅为86.6%.CV测试表明,CeO2包覆层可以有效的防止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抑制了材料结构的转变或抑制了与电解液的副反应,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大范围控制参数寻优时,往往会遇到计算量过大的问题。为了减小寻优的计算量,提高程序运行的效率,本文基于衰减频率特性法,针对一阶环节加延时环节对象和任意不含延时环节对象,给出了一种判定PI控制器稳定参数的计算机实现方法。仿真实验表明:此判定方法使得计算量大大减小,寻优时间大大缩短,且易于计算机实现。 相似文献
7.
CeO_2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1/3)Co_(1/3)Ni_(1/3)O_2的包覆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LiMn1/3Co1/3Ni1/3O2表面包覆了1.0wt%的CeO2.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对包覆和未包覆的LiMn1/3Co1/3Ni1/3O2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分析.研究显示,CeO2并没有改变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仅在电极材料表面形成均匀的包覆层.包覆1.0wt%CeO2后的材料的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均明显优于未包覆的材料.在20mA·g-1的电流密度下,包覆1.0wt%CeO2后的材料的放电容量为182.5mAh·g-1而未包覆的材料仅为165.8mAh·g-1.包覆1.0wt%CeO2后的材料在3.0C下循环12周后的容量保持率达93.2%,而未包覆的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仅为86.6%.CV测试表明,CeO2包覆层可以有效的防止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抑制了材料结构的转变或抑制了与电解液的副反应,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LiNO3、Al(NO3)3·9H2O和(C2H5O)4Si为原材料,通过以聚乙烯醇位聚合剂的化学合成方法制备了LiAlSiO4基固体氧化物锂离子导电材料.材料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实验获得了具有四方结构的单相材料,晶格常数为a=b=0.5170 nm、c=0.6295 nm.所制备的材料体现具有锂离子导电性,同时得出材料的导电性与材料体系中存在的锂离子的空位有关,适当地调整体系中锂离子缺陷可以提高材料的锂离子导电性. 相似文献
9.
数据驱动新材料产业发展是第四研究范式促进材料创新,加快材料应用的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技术热点.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驱动方法,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在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等跨学科领域展现出巨大的优势,为储能电池新材料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这一新兴领域,本文系统地详述了高通量计算筛选和ML在储能电池材料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概括和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在线材料数据库,举例介绍了新数据库的多层次构建,分析了目前数据采集方面的一些难点.论文进一步介绍了ML方法在高通量计算筛选、材料性质预测、材料结构与电化学性能构效关系研究和材料设计方面的应用实例,最后分析讨论了当前ML在储能电池领域面临的一些挑战,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前沿研究. 相似文献
10.
β辐射伏特效应同位素微电池具有体积小、工作稳定性好、寿命长、能量密度高、抗干扰性强等优点,逐渐成为微能源研究的方向.本文以半导体物理理论为基础,提出基于宽禁带半导体材料GaN和放射性同位素^147Pm的同位素微电池最优化设计方案.引入对同位素源自吸收效应的考量,通过蒙特卡罗程序MCNP模拟计算β粒子在半导体材料中的输运过程,对同位素源与半导体材料的最优化厚度,半导体材料PN结结深、耗尽区厚度、掺杂浓度,以及电子空穴对的产生及收集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的β辐射伏特效应同位素微电池最优化设计方案可实现:^147Pm单次衰变在能量转换单元中沉积的能量为28.2keV;同位素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为1.636μA/cm^2,开路电压为3.16V,能量转化率为13.4%.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The principle of central volume is applied to the sodium and water contents of the inner medulla of the mammalian kidney. The analysis raises questions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concentrating sodium ions in the inner medulla by a mechanism that postulates, in the same tissue segment, water withdrawal from the descending thin limb of the loop of Henle and sodium entry from the ascending thin limb. 相似文献
12.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历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经历了从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转移,为什么这些国家在一定时期可以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一般而言,这个国家或地区由于战争或革命得到特殊的条件,人们的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法国的启蒙运动,然后,由于资产阶级的需要,大规模的引进科学技术和智力,充分利用先进地区和国家的科技成果推动这个地区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从而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13.
自2007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设置了“创新、工业和科研部(DIISR)”,较传统科技管理体系,现今澳大利亚的科技管理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本文重点介绍了新时期澳大利亚的“单核心多元科技管理体系”——绝对核心,各决策咨询机构和政府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4.
地貌分类指标的钢柔性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争对目前地貌类型基本概念的极度混乱现象,文章提出了地貌分类指标的钢柔性方法。该法把直接影响地貌类型基本概念的指标定为钢性指标,把与地貌类型基本概念不密切的指标定为柔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貌钢柔性分类系统的参考模式,解决了地貌概念的混乱问题,同时增强了地貌分类的灵活性。该结果对促动地貌的生产利用和科学普及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蒋国昌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27(2):29-33
21世纪中冶金学及材料制备学的发展在于两个方向。其一是信息论冶金学和材料制备学;其二是在若干外加物理场综合作用下的7台金和材料制备过程。前者意在创建冶金学及材料制备学的一个新的高度。所以,由基础研究到过程控制有5个平台包含在此概念之中。关于第二个方向,本文讨论了超强磁场、脉冲电磁场、脉冲电流、超声波、等离子体以及离子选择性高效透过膜的应用可能性。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建议:应懂得技术储备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陈炜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26(3):103-106
近年来新西兰政府大力调整其科技政策,在建设知识社会的蓝图下,建构了科技投资的基本框架,凸显了知识、经济、环境、社会四大目标,另外通过对投资决策、运行和监督的改革,使政府科技投资的机制更为科学有效,本文还给出了新西兰政府近年来科技投资的分配比例状况,阐明了其投资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7.
This essay conside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uclear science programme in Malaysia from a transnational perspective by examin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tate agents and other external nuclear-knowledge/technology related actors and agents. Going beyond the model of knowledge diffusion that brings together concerns articulated in Harris’s (2011) geographies of long distance knowledge and Reinhardt's (2011) role of the expert in knowledge transfer, the proposed three-phase model of knowledge transfer theorises the pathways undertaken by a late-blooming participa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latter moves from epistemic dependency to increasing independence despite the hurdles encountered, and the underdevelopment of many areas of its technoscientific economy. The model considers tensions stemming from the pressures of expediency for meeting national developmental goals on the one side, and the call to support the objectives of basic science on the other. The three phases of the model are epistemic transition, epistemic transplantation and localisation, and epistemic generation (ETTLG). As additional support for the proposed model, three arguments are proffered as deeper explanations of the epistemic goal by using Malaysia as a case study: knowledge transfer for political legitimization, knowledge transfer for countering agnotology, and knowledge transfer for soci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diplomacy. 相似文献
18.
基于挣值的进度费用控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挣得值分析法作为现代项目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是项目进度控制和项目费用控制的重要度量指标,在项目进度和费用综合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挣得值法的基本概念、参数和绩效指标,以及应用挣得值及这些指标参数预测项目完工时可能的费用,并结合一个实例对挣得值分析法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In recent years, analytic philosophers have begun to recognize the value of the French school of historical epistemology (as embodied by figures such as Jean Cavaillès, Gaston Bachelard, Georges Canguilhem, and Michel Foucault) for contemporary debates i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This tradition, which some characterize as a ‘French’ approach to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however, remains largely un-read by mainstream philosophers of science. This article offers an interpretation of this tradition, highlighting what the author takes to be its two central features: (i) its claim that scientific discourse is the object of epistemology and (ii) its claim that scientific concepts are the building blocks of scientific discours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