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E-钙粘素(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2例大肠癌及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E-cadherin和MMP-2的表达,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E-cadherin在正常大肠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 (17/20),高于大肠癌组织中52.2% (48/92)的表达率,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1.7% (70/92),显著高于正常肠组织中35% (7/20)的表达率(p<0.01).E-cadherin 和MMP-2的表达都与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但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两者的表达具有负相关(r=-0.316,P <0.05).结论 E-cadherin和MMP-2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cadhein的正常表达将显著降低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能力.而MMP-2蛋白阳性表达则促进大肠癌浸润和转移.E-cadherin和MMP-2的检测可以成为临床判断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FGFR1、FGFR3和Pokemon在膀胱癌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296例膀胱癌和4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FGFR1、FGFR3和Pokemo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FGFR1在膀胱癌不同病理分期、分级及初发复发的表达率为:Ta-T1期7.5%,T2-T4期18.1%(p0.01);低级别2.8%,低-高级别11.9%(p0.05),高级别14.3%的(p0.01);初发表达6.8%,复发表达率17.1%(p0.01)。2)FGFR3在膀胱癌不同病理分期、分级的表达率为:Ta-T1期68.1%,T2-T4期35.0%(p0.01));低级别75.0%,低-高级别60.3%(p0.05),高级别44.9%(p0.01)。3)Pokemon在膀胱癌不同病理分级及初发复发的表达率为:低级别47.2%,低-高级别66.7%(p0.01),高级别80.6%(p0.01);初发59.2%,复发80.0%(p0.01)。结论 FGFR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分期成正相关,复发表达明显高于初发;Pokemo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成正相关,复发表达也明显高于初发,表明它们可能主要参与膀胱癌发展及转移等过程。FGFR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分期成负相关,表明它可能在膀胱癌发展早期及低级别肿瘤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子宫颈癌中负性协同刺激分子PD-L1的表达和它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关系以及PD-L1融合蛋白促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活化T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D-L1的表达,分析PD-L1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免疫荧光观察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量,TUNEL法检测T细胞凋亡,体外实验将PD-L1融合蛋白细胞加入PHA刺激活化的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共同培养,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凋亡率和CD8+/CD4+T细胞比例.结论 正常子宫颈组织不表达PD-L1;宫颈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率为70%.宫颈癌PD-L1的表达与宫颈癌浸润深度相关(P<0.05).PD-L1阳性病例肿瘤局部浸润淋巴细胞存在凋亡且CD8+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D-L1融合蛋白组T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抗PD-1组和空白对照组T细胞,分别为32.7%、18.3%和17.9%;CD8+T/CD4+T细胞的比值低于加入抗PD-1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864、0.894和0 907.结论 PD-L1在子宫颈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浸润程度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有关,PD-L1能促进活化的T细胞尤其是CD8+T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组织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BAI1)基因在不同病理类型肾癌组织及不同分级分期肾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AI1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1二步法检测27例肾脏癌周组织、60例透明细胞癌、15例乳头状细胞癌、13例嫌色细胞癌中BAI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合病理学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肾癌细胞中BAI1基因高表达率显著低于癌周组织,分别为31.8%(28/88),70.4%(19/27);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较癌周组织BAI1基因表达均降低,分别为35.0%(21/60),26.7%(4/15),23.1%(3/13),70.4%(19/27)。2)BAI1基因在透明细胞癌不同分期的高表达率为Ⅰ期63.6%(7/11),Ⅱ期47.4%(9/19),Ⅲ期18.2%(4/22),Ⅳ期12.5%(1/8),BAI1基因表达率与肾透明细胞癌分期成负相关,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AI1基因在肾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相关,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EGFL7)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5例胃癌组织中EGFL7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分析EGFL7的表达与MVD及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EGFL7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84.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7.9%),在浸润浆膜层组中的阳性率(84.4%)高于未浸润浆膜层组(46.2%)。胃癌组织中EGFL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腺癌低分化纽MVD(37.62±10.42)高于高分化组(27.91±9.93)和中分化组(28.40±9.18);浸润至浆膜层组MVD(34.25±10.43)高于未至浆膜层组(26.69±8.66);有淋巴结转移组MVD(33.00±9.9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5.94±9.34)。癌组织中MVD值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在EGFL7表达阳性的肿瘤纽织中MVD均值为33.80±10.56,高于EGFL7表达阴性的肿瘤组织中MVD均值26.004-7.21(P〈0.05),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发现MVD值与EGFL7的表达成正相关(r=0.313,P〈0.05)。结论:EGFL7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胃癌组织中的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16及COX-2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宫颈活检或手术标本13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P16及COX-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结果.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宫颈癌中P16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0%(0/30)、42.3% (11/26)、71.9%(23/32)、92%(46/50).COX-2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3.3%(1/30)、50%(13/26)、75%(24/32)、88% (44/50).随着宫颈病变分级升高,P16及COX-2蛋白阳性率逐渐上升,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16及COX-2的高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均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肾病综合征复发中的意义.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的患儿分为三组即合并细菌感染组50例、合并病毒感染组32例及非感染组16例,采用免疫色谱法,分别测定三组患儿的血清PCT,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结果 细菌感染组血清PCT阳性率(84%)高于非感染感染组(12.5%)和病毒感染组(0%),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感染组血清CRP阳性丰(76%)高于非感染感染组(37.5%)和病毒感染组(0%).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感染组血清NAP阳性率.(78%)高于非感染感染组(31.3%)和病毒感染组(12.5%),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感染组WBC计数均值高于非感染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叉(P<0.01).在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检测阳性率高于CRP、NAP检测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检测可应用于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作为早期快速鉴别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新指标,以明确肾病复发的原因,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组织中COX-2和CYPlBl的表达规律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认识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初步病理学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和CYPlBl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乳腺癌中COX-2和CYPIBl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6%和73.8%。COX-2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CYPlBI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表达显著相关(P〈0.05)。乳腺癌COX-2与CYPlBI表达呈正相关(r=0.481,P〈0.01)。结论人乳腺癌组织存在COX-2与CYPlBl的共同阳性表达,COX-2可能促进CYPlBl表达,共同作用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大鼠模型肺组织中白三烯 B4(LeukotrieneB4, LTB4)含量与5 脂氧合酶(5 LO,5 lipoxygenase)mRNA水平的变化,以及给予齐留通干预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采用被动吸烟法制作 COPD大鼠模型,给予药物组鼻饲齐留通,测定肺功能,各组肺组织匀浆检测其 LTB4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RT PCR法检测5 LOmRAN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药物组的0.3秒用力呼吸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the0.3second,FEV0.3)/用力肺活量(Forcedvitalcapacity,FV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吸气相阻力(Inspiratoryphaseresistance,Ri)和呼气相阻力(expiratoryphaseresistance,Re)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P<0.05);模型组较药物组 FEV0.3/FVC%下降程度更低,Ri、Re更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 LTB4水平,MPO活性及5 LOmRNA表达:模型组、药物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齐留通干预使得三项指标均有显著降低(P<0.001).结论 LTB4及5 LO参与 COPD的气道炎症过程.5 LOX抑制剂齐留通可部分抑制减少 COPD大鼠肺组织中 LTB4产生,其机制可能为抑制5 LO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酒精性慢性胰腺炎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钟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探讨酒精性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24只1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酒精组、酒精联合脂多糖组(以下简称联合组)各6只.酒精组和联合组饲以25%酒精,饮酒12用后联合组和脂多糖组,反复腹腔注射脂多糖2 mg/kg·w,共4次.用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CD14、TLR4、TNF在各组的表达.结果 酒精组CD14、TLR4和TNF表达较对照组和脂多糖组增加(P<0.05),联合组CD14、TLR4和TNF表达较对照组、脂多糖组明显增加(P<0.01),较酒精组增加(P<0.05).结论 酒精性慢性胰腺炎组织中CD14、TLR4和TNF表达增加,脂多糖通路可能参与了慢性胰腺炎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肿瘤干细胞在体外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和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133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结直肠肿瘤干细胞分化走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来源于人结直肠癌的细胞系HCT116,无血清培养分离出CD133+细胞,加血清诱导分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在未分化状态下无血清培养第7天和14天与血清诱导分化后收集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量,采用激光共聚焦检测CD133表面标记分子的表达。结果 1)细胞形态:无血清培养分离的CD133+细胞,在生长过程中聚集成规则的细胞球,血清诱导后即贴壁生长,贴壁形态与同来源细胞形态一致,且再次无血清悬浮培养后聚集成球稳定生长。2)标志物变化:结直肠肿瘤干细胞未分化时CD133表面标记分子高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未分化细胞CD133第7天表达率为(20.4±0.52)%,第14天表达率为(78.5±2.80)%,分化后表达率为(0.50±0.17)%。结论细胞形态和标志物表达改变均表明高表达CD133+的HCT116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同源的结直肠癌细胞,CD133+细胞经血清诱导后表达下调而使细胞失去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环雌二醇(E2)、4-羟雌二醇(4-OHE2)、2-甲氧雌二醇(2-MOE2)水平及4-羟雌二醇:2-甲氧雌二醇(4-OHE2:2-MOE2)比值与绝经后乳腺癌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绝经后34例乳腺癌、40例乳腺良性(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囊性增生病)疾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循环雌二醇、4-羟雌二醇、2-甲氧雌二醇水平并计算4-羟雌二醇:2-甲氧雌二醇比值。结果乳腺癌组及乳腺良性疾病组循环2-甲氧雌二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乳腺癌组及乳腺良性疾病组4-羟雌二醇:2、甲氧雌二醇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乳腺癌Ⅰ期~Ⅲ期各期循环雌二醇、4.羟雌二醇、2-甲氧雌二醇、4-羟雌二醇:2-甲氧雌二醇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羟雌二醇、2.甲氧雌二醇、4.羟雌二醇:2-甲氧雌二醇比值在乳腺癌ER(-)组与E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R(+)组雌二醇水平较ER(-)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2.甲氧雌二醇与绝经后乳腺疾病负相关;4-羟雌二醇:2-甲氧雌二醇比值可能预示绝经后乳腺疾病危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人结直肠癌细胞系形成肿瘤细胞球的培养方法及球体内间质化标志物的表达检测。方法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SW620、LOVO、HT29及HCT116在添加了不同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SFM)中悬浮培养,传代更新,诱导分化。免疫荧光技术和RT-PCR分别检测细胞球中间质化标志物N—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迭情况。结果5种细胞系均能在特制的SFM中形成细胞球,并稳定的传代增殖。在用血清诱导分化后,又重新贴壁生长,且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的细胞形态。细胞球中间质化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表达均上调。结论结直肠癌细胞系在低黏附及添加了细胞生长因子R—Spondin 1、Noggin的无血清环境中更容易形成悬浮生长的肿瘤细胞球,细胞球细胞比亲代细胞更具有转移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人结肠腺癌组织中分离、鉴定结肠癌干细胞,并初步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新鲜结肠腺癌组织,无血清悬浮成球培养,流式细胞检测ESA、CD44表达情况,体外观察其诱导分化及CK20、Muc表达情况,Balb/C小鼠移植观察其成瘤情况。结果从人原代结肠腺癌中分离、纯化EpCAM^high CD44^+结肠癌干细胞,结肠癌原代细胞中EpCAM^highCD44^+细胞比例为1.7%~38%(平均5.4%)。单克隆形成实验证实结肠癌组织中存在肿瘤干细胞。其比例为(2.07±0.11)%,分离获得的EpCAM^highCD44^+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成球”,在血清诱导下能贴壁分化;将EpCAM^highCD44^+细胞移植在Balb/C裸鼠体内,表现出很强的致瘤性,移植瘤中EpCAM^highCD44^+细胞比例为3.6%~43.2%(平均15.2%),所有的移植瘤经组织学测定,均形成腺管样结构,表达结肠特异性分化标志物CK-20、中性上皮粘蛋白(neutral epithelial mucins,Muc)。结论人结肠腺癌组织中存在EpCAM^highCD44^+细胞群,具有和普通干细胞相类似的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CCN2)属于即刻早期基因编码的CCN家族中的一员,参与正常细胞增殖、黏附、迁移、凋亡及新生血管形成,在创伤修复、纤维化疾病和肿瘤形成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近研究发现,CTGF在肺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肺组织降低,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被视为肺癌转移和预后的评价指标。本文简要介绍了CTGF的结构、功能及在其肺癌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