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阜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8年和2006年两期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利用ARCGIS等图像处理软件,完成影像的解译。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计算研究区各景观指数,对阜康市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研究表明:阜康市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除草地和未利用土地有所减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斑块形状指数总体趋于下降,说明阜康市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逐步加强。在类型水平上,癍块的自相似性减小,几何形状趋于复杂化;人类活动驱使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呈现出离散分布的趋势。从景观水平上看,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景观破碎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加。而优势度指数呈减小趋势。总体来看,人类活动破坏了阜康市绿洲内部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并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强。图2,表4,参19。  相似文献   

2.
河北坝上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围场县最近两期土地详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表、转移矩阵和区间相对变化率比较表;再结合有关社会数据,对1992~2002年围场县10年间土地转移情况进行空间分析;进而探讨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变,分析坝上、坝缘和坝下3区间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揭示了不同类型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机理,为当地结合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供了科学依据。表4,参8。  相似文献   

3.
基于洛伦茨曲线和分形的甘肃省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甘肃省1996和2005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采用空间洛伦茨曲线、空间基尼系数和分形的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现状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市州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均具有不均衡性.在空间尺度上,耕地和林地分布最不均衡,水域分布相对均衡;耕地的形状最为复杂,空间结构最不稳定;居民点及建设用地的形状最规则,空间结构最稳定.在时间尺度上,耕地、林地和居民点及建设用地的分布趋向均匀,而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趋向分散;耕地、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的复杂程度呈上升趋势,而林地和居民点及建设用地趋于简单化.图3,表3,参7.  相似文献   

4.
新建县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影像和自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江西省新建县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原因和趋势。变化过程分析先从转入和转出两方面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转移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选取变化幅度和年变化率指标分析了其数量变化特征。变化原因分析得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人口增长、地理位置和政策的影响及自然环境因素是导致新建县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变化趋势预测表明,若继续保持1996-2000年的变化速度,耕地和未利用地将持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呈增长趋势,而草地和水域相对较稳定,草地有下降趋势,水域呈缓慢上升趋向。表3,参8。  相似文献   

5.
基于甘肃省1998-2003年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采用计量地理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及省内各地区的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现状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甘肃省现状土地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经济水平等密切相关;②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依次递减,土地利用结构的集中度则恰好相反;③近5年来土地利用总体程度下降,信息熵略有增加,土地利用趋于无序性。图4,表3,参9。  相似文献   

6.
基于问题导向的观点,按照综合集成思路研究病态结构问题(ISP)的“病态”机理,作为决策支持理论的基础,分析概括出ISP的3大内禀特性,多粒度、不封闭、自增殖,运用分形理论给出结构函数和结构指数的概念定义,用以刻画决策对象的结构复杂性。首次揭示了结构冗余现象并给予了严格论证,进而给出的结构冗余作为结构冗余性度量,在于结构冗余指数,对决策对象进行了分类,并对ISP进行了形式化定义,剖析了ISP的结构实  相似文献   

7.
金融市场的效率与分形市场理论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简要回顾了通常描述金融市场效率的有效市场理论并指出其缺陷 ,将非线性系统理论中的分形理论引入金融市场有效性的研究 ,阐述了分维时间序列的经济涵义以及分形市场理论 ,并指出分形市场理论提出的意义 .最后给出实证研究 .  相似文献   

8.
9.
县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分析,以寿光市为例,通过对寿光市两个时段(1980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矢量图的空间整合、叠置以及缓冲区等一系列分析,得出寿光市20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从而可以计算出寿光20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面积、土地利用的转移矩阵以及缓冲区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贡献率。在此基础上,可以探讨寿光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原因及驱动机制。图5,表4,参12。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浙江省水稻产量空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地理信息系统引进到水稻产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它能定量、直观地表达水稻产量空间变化。1987年与1977年相比,有87%的县市增产,而1997年与1987年相比,有76%的县市减产,而且减产幅度大。水稻总产变化的驱动力,1977~1987年水稻总产增加以单产为主要驱动力,而1987~1997年水稻总产减少以面积为主要驱动力。浙江省水稻单产呈上升趋势,水稻播种面积变化呈抛物线型。近10年来水稻总产  相似文献   

11.
且末绿洲耕地变化与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且末绿洲多年的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对该地区耕地资源利用和变化的基本特征、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空间差异以及耕地变化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且末绿洲耕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造成人均耕地面积呈现下降的态势;且末绿洲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单一因子考虑主要是由于人口数量增加的驱动.对于且末绿洲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应该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图1,表4,参17.  相似文献   

12.
典型黑土区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海伦市为例,以1986、2000年两时段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并在ARC/INFO支持下,从坡度、坡向两个方面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分析表明:耕地、林地、牧草地及沼泽地之间的转化明显,耕地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林地、牧草地及沼泽地的减少,其中丘陵旱田增幅最大为218%;坡度和坡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耕地分布的坡度增大,灌木林地、疏林地在水土流失发生地带(1°-8°)明显减少。林地、牧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破坏严重,向着农田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应加强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图2,表3,参11。  相似文献   

13.
张掖市统筹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分区是实现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张掖市各乡镇的土地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空间聚类法进行综合分区,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管制分区,将张掖市划分为4个土地利用区和7个管制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各分区内土地利用方的方向、战略对策和管制措施,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图5,表2,参5。  相似文献   

14.
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6~2004年湛江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在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从时空角度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1996~2004年,湛江市耕地、林地、牧草地面积在减少,其中耕地减少最多,减少了11954.1 hm2;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在增加,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最多,增加了7696.4 hm2。②1996~2004年,湛江市总ESV在缓慢减少,减少了0.5716亿元,变化率-0.44%;湛江市ESVf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生产、原材料在减少,水源涵养、废物处理、娱乐文化在增加;不管是整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还是单项服务功能,湛江市各县区都在减弱。表8,参10。  相似文献   

15.
应用谢高地等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1995—2005年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人口数、GDP和城市化水平3个驱动因子之间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①1995年以来福建省耕地、林地、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减少,而园地、建设用地、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增加,由于前者大于后者,因而导致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降低;②福建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变化对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展3个因素均缺乏敏感性,但相对来说其对人口增长最为敏感,其次为城市扩展,而对经济发展的敏感性最弱;11a来其对总人口、GDP、城市化水平的敏感性程度分别增加了24.45倍、39.67倍和23.67倍。③建设用地和园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人口增长具有敏感性,而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城市化水平和GDP的变化均缺乏敏感性,且它们对总人口的敏感性系数要远大于它们对城市化水平和GDP的敏感性系数。表6,参22.  相似文献   

16.
变换域通信系统的分形门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换域通信系统中,存在无法准确辨识的各种复杂干扰和难以找到对各种干扰均适用的阈值问题.基于分形理论的谱峰检测思想,提出分形门限概念,采用以盒维数为判据的谱峰检测算法,对干扰频谱的起点、终点进行判断,据此对干扰进行剔除,从而达到降低误码率的目的.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显著降低变换域通信系统的误码率,特别对TDCS抗70%部分带宽干扰,改善尤为明显,达1dB以上;而对于TDCS抗线性调频干扰条件下,在大干信比时,对误码率的减小最为明显,约为1.7dB.该算法简单可靠,对提高变换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