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液流变学与临床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循环血液的流动性和变形性,即流变性,血液有形成分(红细胞等)的变形性和无形成分(血浆、血清)的流动性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以及血液与血管和心脏间的相互作用的一门边缘科学。在人体内,血液的流变性不仅是调节和控制血液在血管内的正常流动,以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血液供给和物质运转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保证人体的免疫功能和体液调节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人体罹患各种疾病时,血液的流变性异常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又可成为造成组织和器官的缺血、缺氧和功能、代谢障碍,从而引起坏死、坏疸、炎症、变性、水肿、血栓形成等一系列病理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循环,主要是与微循环的相互关系。与大循环相比,微循环具有血管数量多,分布广,总长度和总面积大,总血容量高,压力比较低,血流速度慢,切变速率大,雷诺数小,张力低以及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等解剖和生理学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特点。而微循环所表现的这些特点也就使得沿微循环流动的血液显示出与其沿大循环流动时所不同的流变学特性,从而构成了微循环的血液流变学特点。这些特点概括地表现为血液粘度随管径变小而降低的Fahraneus-Lindquist效应及其逆转现象、团块流和血浆的循环流动、血浆在毛细管丛中作渗透运动、血管的长度、圆度、管壁的光滑度、血管的弯曲度、弹性、抗张性能、血管的分支对血液粘度的影响等。本文还对以上所述的特点的形成机理以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1.引言流变学,是研究材料流动和变形的科学。非牛顿流体力学和流变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流变学研究材料的物性;其研究方法有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流变学的重要任务是建立材料的本构关系。非牛顿流体力学以本构方程理论为基础,进一步研究非牛顿流体的运动状态。然而,在现代,流变学和非牛顿流体力学,在流体的范畴内,已经成为一致的相同的概念了。在高分子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有许多工艺过程可归结为拉伸流体流动,其中,典型的工艺过程是  相似文献   

4.
美国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胆固醇与心脏病具有连续相关关系.这项大规模研究由国立心脏、肺与血液研究所资助,历时6年,对18个州的356 000千人做了详尽的跟踪研究.血液胆固醇含量在182毫克至202毫克间-这在以前属于低风险值范畴-的被跟踪对象比胆固醇含量平均为164毫克的对照组死于冠心病的概率高31%.实际上,在此研究过程中,胆固醇量在167毫克至202毫克的研究对象几乎有20%的死亡与冠心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激光多普勒技术是近年来在生物医学中颇受重视的一项新技术,它可以在直径为10微米左右的探测区上以极高的空间分辨率测量单一细胞的流动信息,可以实时地观察和分析生物系统的瞬变过程,为微循环研究、血液流变学研究、药物学研究、祖国医学研究以及免疫学研究和血液病、血液循环系统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循环学说是生理科学中一个最基本的理论,由于它的发现和阐明使生理学(人体生理学和动物生理学)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实验性科学。科学史界普遍认为,全面揭示血液循环规律的是英国生理学家和医生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1628年,哈维发表了《心血运动论》,在这部名著中,正式公布了血液循环的发现,为近代生理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基础。但是,我们不能把一门科学的产生或这门科学的任何重大成果仅仅看成是某个人或某些人在实验室的发明创造,和任何一门自然科学一样,生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医学实践的关系甚为密切。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分析和比较先行者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活跃科学思想,积极运用自然科学最新成果,促进现代生理学的发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远在40年代,当各国物理学家、力学家等正瞩目于流变学在橡胶工业、塑料工业、纤维工业、土木工程及食品工业的应用时,年青的美国学者考波莱教授却独树一帜,提出了生命现象亦寓于流变规律之中的独特见解,倡议用流变学的规律和研究方法,以人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物学与医学进行研究,并起名为“生物流变学”(Biorheology)。考氏的倡议,当时在传统的力学与生物学、医学“分道扬镳”的科学偏见束缚下,是很难令人接受的。尔后数年,这一“标新立异”的学说,几经徘徊,未能得到显著的进展。50  相似文献   

8.
吴云鹏 《科学通报》1984,29(16):1017-1017
近年来,医学界和工程界在血液流变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人体其他体液流变性质的研究亦日益增多。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为了对体液的流变特性作精确的力学描述,且对病理学、诊断学、药物学、人工脏器以及其他人造代用品的研制,都具有重要意。临床生物流变学方兴未艾,成为生物流变学领域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血型的发现     
将血液或血液的组成成分输给病人,以增加血量,升高血浆蛋白含量,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改变血液成分,提高血液带氧能力和增强抵抗力,这是现代医疗中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手法整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用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同时口服西比灵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仅全血粘度低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针刀配合手法整复在改善椎动脉颈颈椎病患者的血液循环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手法整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用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同时口服西比灵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仅全血粘度低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针刀配合手法整复在改善椎动脉颈颈椎病患者的血液循环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DP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介观尺度的数值模拟方法,是研究软物质和复杂流体动力学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新型介观模拟方法采用粗粒化粒子模型描述具有关联性的原子团或物质团,并通过简单的软排斥作用力描述粗粒化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更大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复杂系统模拟计算,如油/水/表面活性剂体系、聚合物和胶体溶液的化学形态、微观形貌、相分离以及复杂流体流变特性的模拟等.本文首先介绍了DPD方法的理论框架,继而详细综述了DPD方法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具体地,在分子尺度,我们重点介绍了该方法在蛋白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两亲性脂质分子膜的结构与动力学、脂质膜与蛋白分子相互作用、纳米颗粒与脂质膜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在细胞尺度,我们归纳了DPD方法在模拟血液微循环系统中血细胞的流动和血液流变学行为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包括红细胞的变形及流动,白细胞边聚及黏附行为,血小板边聚、黏附及聚集行为,健康与疾病状态下血液流变学特征,循环肿瘤细胞迁移、黏附及分选富集等.此外,我们总结了用于模拟血细胞变形及血液流动的其他数值模...  相似文献   

13.
在50余年地质科研的实践中,张文佑教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博览广采,推陈出新,创立了断裂体系与断块大地构造学说(简称断块学说或断块构造). 一、断块学说的组成概略地说,断块学说由下列六部分内容组成: 1.地质构造的力学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断块学说的思想基础地质构造的研究本质上包括了建造与改造、形成和形变这样两个方面.断块学说继承和发展了槽台学说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年来,现代神经生理学和生化学关于学习和记忆的研究,有着飞跃的进展。学习和记忆是思维的最基本环节,它们与大脑中神经细胞内具有记忆信息功能的多肽合成代谢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发现不但较之巴甫洛夫关于思维的条件反射学说有了很大的进展,而且进一步涉及了条件反射学说的物质基础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的认识,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讲是建立在巴甫洛夫学说基础之上的。但巴甫洛夫对于条件反射学说的物质基础没有深入进行探讨,此学说没有具体地反映出思维最基本过程的物质性。  相似文献   

15.
人体循环系统可以构想成为两棵连接许多大小枝干的“树”。心脏的左心室把血液泵入主动脉,逐渐流经直径渐缩、数量渐多的分叉血管,最后到达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内及其周围,发生着维持生命的质量转换过程。毛细血管引流用过的血液通过许多静脉传送给腔静脉干,流入心脏的右心室。这一循环回路包括肺,肺里的毛细血管是血液再充氧的地方。人体循环系统的血管内径大的约为3厘米,小的不到5微米。内径小于500微米的血管通常叫做微循环血管。血液循环压降几乎有80%是由微循环造成的。血液循环是一个热-质转换系统,其工作流体是血液,即血浆的血球悬浮液(血球占体积的50%)。血浆是一种水合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含有各种各样分子重量从44,000至1,000,000不等的高分子,这些高分子中最重要的是白蛋白、血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血球体积约92%由红细胞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向人体组织提供氧气,排泄由氧化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血球中的其他元素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凝血者)。在人体血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之比为600:1,与血小板之比为20:1。因此,血液的流动特性受红细胞支配是不足为奇的。  相似文献   

16.
血瘀学说和活血化瘀治则是祖国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内容。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此理论进行验证和研究,是很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祖先已认识到血液在体内是  相似文献   

17.
沈凤麟 《科学通报》1991,36(21):1661-1661
根据体表电位推断心脏组织的正常与异变属于“反向心电”的范畴,然而“正向心电”是“反向心电”研究的基础,因为在“正向心电”模型中,心脏生物电过程与体表电位之间的关系是确知的,这种确知关系可以用来检验各种“反向心电”算法的正确性,正向心电的计算机模拟较之物理模拟具有模拟运算速度快、模型的参数变更方便、灵活、便于实现心脏各种有关病变过程等优点,国外已有利用正向心电模拟去研究心脏各种病变以改进心电诊断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教育过程是向学生灌注知识,帮助他们掌握知识,从而培养他们才能的过程。知识属于信息的范畴,从信息学的角度看,现代教育过程就是信息传递、接收、处理与反馈的过程。因此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必然大有用武之地,近廿余年来的研究与实验结果也充  相似文献   

19.
雨薇 《科学24小时》2009,(10):45-45
血液.是流淌生命的河,而心脏。就是生命之河的源头。当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导致它骤然停止了跳动,我们就应当争分夺秒地在4~6分钟的黄金时间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而其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便是进行胸外按压,因为这能使机体维持最低基础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20.
技术史研究在中国已有半个世纪以上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技术史应如何进行自身的学科建设,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这是大家所关心的。本文试就技术史的社会职能和怎样发挥其职能的问题作一探讨。一、对技术史的若干理论问题的认识技术史是技术的历史学,是技术和技术科学发展的知识与规律性认识的总汇。技术史既研究历史的技术又研究技术的历史,它是技术科学和历史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技术史既属于历史科学又属于技术科学,就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特殊性来说,它又是属于科学技术史范畴的一门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