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荷兰伟大的哲学家斯宾诺莎当年在其民主和自由的宣言书《神学政治论》中说 :“自由比任何事物都珍贵” ,“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爱因斯坦深谙此旨 ,并身体力行 ,为自由和真理奋斗了一生。他多次赞赏、引用有人对海涅的评论 :“他为上帝效劳 ,这个上帝比所有奥林匹亚诸神都更伟大。我指的是自由上帝。”爱因斯坦像海涅一样终生为自由上帝效力 ,也像斯宾诺莎一样是一个自由人———“纯以理性为指导的人 ,对己、对物、对神具有透彻知识的人 ,最为乐观、充满生之信念的人 ,最有力量、最为主动的人 ,认识自然的永恒必然性且按此行动的人。”…  相似文献   

2.
斯宾诺莎认为人类一切行为的最终目标是幸福,而哲学的宗旨则是引导人们寻求幸福。幸福观是斯宾诺莎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斯宾诺莎更以追求全人类最高幸福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他把理性主义贯穿于其幸福学说中,力图倡导一种“放弃迷乱人心的财富、荣誉、感官快乐”,追求自然永恒的必然性知识,以求得心灵与自然融合的理性主义幸福观。他关切的是怎样使得世人以上帝为楷模过纯正的生活,通过对上帝的理智的爱,臻于幸福之境。  相似文献   

3.
斯宾诺莎对"自由"的理解,克服了以往哲学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他从"自然"出发追求"自由"的梦想,"自然"在斯宾诺莎心目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看到了自然性是人的本性之一,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以往人们在脱离了自然之后,所追求的"自由"的虚假性、欺骗性和非人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斯氏鼢鼠(Myospalax smithi)耳蜗进行显微和超显微水平观察,分析了其对低频声波感知的结构基础.结果表明,斯氏鼢鼠的耳蜗与其它哺乳类存在区别,蜗顶处螺旋神经节的数目多于蜗底;盲鼹鼠(Spalax ehrenbergi)耳蜗所不具有的传出神经纤维在斯氏鼢鼠耳蜗的电镜切片上可见,这有利于斯氏鼢鼠对不同频率声波的更精确的感知;最顶部的半圈蜗管上有两排内毛细胞,而没有外毛细胞.在长期的进化适应过程中,斯氏鼢鼠耳蜗产生了独特的结构以完成和洞道中其它个体的通讯。  相似文献   

5.
韩敏 《科技信息》2007,(27):171-171
斯宾诺莎说,哲学的目的在于获得更高的幸福,这种幸福正是理性的生活,同时他也认为人与万物都是趋利避害的,保存自己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这也是自然界万物所应遵循的规律。人如何能在遵循这一规律的同时获得真正的幸福,斯宾诺莎在他的理性哲学中为我们提供了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企图对爱因斯坦的所谓“宇宙宗教感情”——赞美秩序与和谐之美的斯宾诺莎的见解——作一系统评述。  相似文献   

7.
以成为自由人为基点,斯宾诺莎观照了成就人自由的方方面面。他认为自由意味着与成就完满人生的要求相一致的所有有关的方面的充分展开与和谐;自由人一定是依据理性为指导的人、是尊重并热爱自然的人、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是和他人和睦相处的人、是遵守法律的人。自由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斯宾诺莎关于自由人的深刻思考,在今天仍有其普遍的全人类的正面价值,值得我们重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3种鼢鼠牙齿釉质超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中华鼢鼠、甘肃鼢鼠和斯氏鼢鼠的分类地位,对它们牙齿釉质的超微结构做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种鼢鼠的釉柱均属于釉柱分类中的第Ⅲ型,种间差异不明显;在中华鼢鼠的牙齿釉质中有许多彼此平行的纵行管道,但在甘肃鼢鼠和斯氏鼢鼠中未发现这种管道。这一发现有力地支持了甘肃鼢鼠和中华鼢鼠是两个不同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中华鼢鼠,甘肃鼢鼠和斯氏鼢鼠的分类地位,对它们牙齿釉质的超微结构做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种鼢鼠的釉柱均属于釉术分类中的第III型,种间差异不明显,在中华鼢鼠的牙齿釉质中有所许多彼此平行的纵行管道,但在甘肃鼢鼠和斯氏鼢鼠中未发现这种管理,这一发现有力地支持了甘肃鼢鼠和中华鼢鼠是两个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斯氏并殖的生活史及其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氏并殖(Paragonimus skrjabini)是陈心陶(1959)描述的,寄生在广东果子狸(Pagu-ma larvata)体内。目前已知这是我国独特的肺吸虫,亦是我国十分重要的肺吸虫病原。斯氏并殖引起的肺吸虫病主要以童虫窜扰人体内脏和皮下组织,而导致全身的临床症状,其中以皮下游走性结节较为常见,并以肝脏受害和脑型病变最为严重。我国至今报告的斯氏肺吸虫病的流行区遍及长江南北流域12个省市,成为我国农村劳动人民的大害,已经引起国内  相似文献   

11.
小说《帕克的后背》主要写了帕克慢慢走向上帝的过程。他从开始时讨厌上帝、拒绝接受上帝,发展到慢慢意识到上帝的存在,最后皈依上帝。虽然帕克开始时在行为上有些亵渎上帝的意思,但在妻子萨拉的影响下,帕克最终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这一过程也在他所刻纹身上得到了体现。帕克的后背其实是他灵魂的外在表现,最初他拒绝在后背上刻任何东西,后来主动将上帝纹在背上,说明了他已成为虔诚的基督徒。基督教在美国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已经皈依上帝的帕克必定会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2.
借用莱布尼茨等人的神学理论,我们可以解析戈尔丁《教堂尖塔》中的神义论思想(即面对世界上存在着的种种邪恶与苦难证明上帝之正义)。教长乔斯林是神学真理的化身,他为了“上帝荣耀”而对抗建筑法则,执意要在没有地基的情况下建造尖塔。建筑师梅森则是世俗真理的代表,他在信奉建筑法则的同时也期待建筑的奇迹,但他无法理解乔斯林的神学真理。建筑法则和上帝荣耀的论争,以尖塔的倒塌而告终。然而,建筑法则的“威力”不是颠覆了乔斯林对于上帝荣耀的信仰,而是让他看清了人心的黑暗(包括他自身的黑暗),从而愈发坚信上帝的全能和正义。  相似文献   

13.
笛福笔下的鲁滨逊对追求财富的认真态度、对劳动的颂扬、对理性的赞美、对情感的漠视体现了资产阶级创业所需要的资本主义精神,而这又吻合了基督教新教伦理,该伦理下的"天职观"和"禁欲主义"视劳动为寻求上帝恩典的途径,视财富的多少为能否成为上帝选民的标志,崇尚理性,贬斥情感。鲁滨逊追求财富的漂流过程也是其宗教世俗化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14.
贺享雍在长篇小说《土地神》中一改往日凝重、写实的叙述策略,以恢谐幽默的手法,将农村的单纯与复杂,简约而不简单地展现出来,传递出他对乡村基层干部与百姓的生存欲望与生存困境的思考。不过,作品显露出的创作意图与创作实践及阅读接受间的不平衡现象,以及欲望书写难以摆脱的功利化、世俗化、非理性的艺术倾向,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基督教神学上帝观不同,别尔嘉耶夫是基于人的自由来言说上帝问题的,这与西方基督教信仰主义以及近代以来的世俗人道主义陷入自由的困境相关。同时,别尔嘉耶夫的上帝观也与20世纪前后整个俄罗斯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朝圣"精神与西方近代以来对人的高度颂扬相结合的产物。在别尔嘉耶夫上帝观的形成过程中,德国的神秘主义思想和俄罗斯自身的精神文化传统均对其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哈代的创作思想反映了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文人迷茫的思想及心理的困境。通过“上帝之手与人的主动性”、“工业文明与自然爱情”、“博爱观”三个层面,可探析作者在婚姻、道德、宗教、教育、妇女解放等问题上的认识,并从他的观念形态、感情心理、客观环境和主观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中,可探索其创作中感性理性的冲突、渗透及其转化。  相似文献   

17.
从实用主义的视角解读爱默生的作品,提炼其在本体论、认识论及实践观三方面的核心思想,我们发现他持有人本世界观、实用价值观和多元人生观。爱默生将上帝从天堂“移居”到超验的“自我”,从关心“神”的问题转移到关心“人”的问题,把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他摒弃了传统二元对立式看待世界的模式,兼收宗教治心和科学治物两者的实用性。爱默生还提倡积极行动,敢于创造,承认差异,多元包容等实用主义人生观。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社会世俗化的进程中,永恒的幸福始终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终极目的,而实现这一目的则是对人类终极关怀和终极意义的找寻和追求。随着科学和理性的发展,人类逐渐废黜了传统基督教信仰中一直以来作为人类终极关怀的超验的上帝,甚至高呼“上帝死了”。然而在完全世俗化的今天,在“上帝之死”时代,人类应该如何寻求自身存在的终极意义和终级关怀?美国新教神学家加布里尔.瓦哈尼安独特地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提出人类应该通过文化的革命,超越“上帝之死”的文化困境,关注“现世”,追求作为“此世超越性”之典范的耶稣基督,从而追求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奥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中存在许多理论矛盾和困境:在原罪问题上,奥古斯丁把原罪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人的骄傲,这一理论与他强调人类的“社会性”相矛盾;在恩典观上,奥古斯丁的“神恩独作”的观点导致在救赎问题上的预定论,造成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自由意志问题上,奥古斯丁前后期的自由意志理论不一致,在维护上帝的至善性和绝对权威之间陷入困境。造成这些理论矛盾和困境的原因是奥古斯丁僵化地坚持上帝的“完善性”,而这又是由他的坚持信仰先于理解的态度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唐君毅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肯定宗教信仰在人生活中的地位,并以“天人合一”的方式理解宗教,从而消解了神或超自然世界对人的制约,突出了宗教对人的生命存在所具有的超越意义,体现了他对人的一种终极人文关怀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