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是士人独立意识的形成阶段。魏晋南北朝士人意识原本是作为一种整合社会的力量而出现的;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士人意识同时体现了某种创造维度与斗争维度的僭越功能。魏晋南北朝士人意识的僭越功能不总是革命性和颠覆性,其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定型、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确定、中国士人阶层的定位等方面都彰显出了某种二律背反的旨趣。  相似文献   

2.
北朝时期,胡族入主中原,面对异族的统治,汉族士人表现出复杂和矛盾的政治心态。受北朝政局、经济环境、经学重振、正统观念变迁诸多 因素的影响,这种政治心态可分为谋利、以道为已任、功业、隐逸等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粤西士人的文学结社体现出其身份自觉,对文学创作活动有很大的促进,粤西女诗人在家族文学集体中的文学创作也有很大的提高,有很多优秀作品。粤西士人的诗、画结合体现出新的艺术趣味,从题画诗可见一斑。有了身份自觉,粤西士人辑集本土人士的文学作品,弘扬粤西文化。粤西士人的文学结社使其在历史的某一阶段引领全国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的城市较前代有了迅猛的发展,而城市发展带来了文学版图的城市化格局。以宋齐梁陈为例,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理论都有不俗的表现,并与城市密切相关。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鲜明的城市化特征,城市是文学创作的渊薮,城市除了深刻影响文学的生产,也深刻影响着文学的消费或传播。这一切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的趋同性和绮丽繁华的城市品格。  相似文献   

5.
南朝钟嵘《诗品》在选诗和评诗上明显推重对怨情的抒发和表现,各家批评史对此现象的看法基本是从历史背景和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角度出发而言的。实际上,钟嵘《诗品》对诗歌抒发怨情的推重体现了魏晋南北朝士人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是诗歌以抒发情感为本位的观念成熟的一种标志。同时,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的盛行与魏晋玄学的关系亦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6.
略论贬官士人的特殊心态及其文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贬官士人之作品和言语窥视贬官士人在特定情境中的生存样态及其精神表现,揭示其贬官后的特殊心态;透析其在理想和现实中窘迫、奔突、异化与自省的痛苦求索和精神裂变,揭示其心态变革中的痛苦历程及其文学表现;探讨贬官士人多样性文学表现中的共性因素,揭示贬官文学的某些历史特性并追溯其成因。  相似文献   

7.
蝉作为一个生命意象,从诗骚始就出现于士人的笔下,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突出频率最高,这与道家文化背景相关。对蝉意象作剖析可以看出其反映了道家文化的内涵,并折射出中国传统文人的心态和道家文化对士人生存之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的城市较前代有了迅猛的发展,而城市发展带来了文学版图的城市化格局。以宋齐梁陈为例,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理论都有不俗的表现,并与城市密切相关。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鲜明的城市化特征,城市是文学创作的渊薮,城市除了深刻影响文学的生产。也深刻影响着文学的消费或传播。这一切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的趋同性和绮丽繁华的城市品格。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的城市较前代有了迅猛的发展,而城市发展带来了文学版图的城市化格局.以宋齐梁陈为例,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理论都有不俗的表现,并与城市密切相关.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鲜明的城市化特征,城市是文学创作的渊薮,城市除了深刻影响文学的生产,也深刻影响着文学的消费或传播.这一切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的趋同性和绮丽繁华的城市品格.  相似文献   

10.
以晚唐五代士人心态为基本切入点,探讨晚唐五代词之兴起。在唐末五代社会动荡,王纲解纽,儒学失去了其权威性,皇权也失去了其向心力,士人人格在乱世的震荡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开始顺时听命,追逐名利,注重享受娱乐,作为文化的建构者,士人人格的世俗化必然会对文学产生影响,于是“词”这一原本流行于民间,只供佐欢娱乐的文学样式开始受到士人的青睐。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士人学者,都对反复无常的现实世界感到恐惧和厌恶。为对抗黑暗现实,人们不得不寻求一条精神出路,把灵魂放逐于自然山水的旅游活动之中。遂使旅游之风大涨。玄谈与佛理结合,名士与高僧合流,山水和寺庙一体,园林和人性相谐,自然和空门同归,汇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逍遥玄虚、不拘一格的旅游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仰俯"话语结构承载着的宇宙自然观的文化蕴涵及其对魏晋士人审美精神的影响。"仰俯"的审美视角是经学衰落、意识形态、士人思想观念、文学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彰显了魏晋士人对宇宙自然和现实的体味与感悟,体现了魏晋士人的审美精神和宇宙空间感。  相似文献   

13.
山水文学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学宝库中一份值得我们重视的宝贵遗产。古代士人悟乐于山水 ,得自由于山水 ,融创造于山水。山水文学展现了士人的情感世界 ,寄予了士人的精神希冀。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思想大解放的历史阶段,儒学衰落,玄学兴起,士人们从庙堂政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并走向历史的前台。在大起大落、盛衰荣枯频繁交替的时代里,士人们在或超脱、或悲痛、或忧愁、或歌、或哭之中凌空高蹈、张扬个性,演绎了时代人与文的丰富主题,呈现丰富多样的审美形态;文士们骋才使气,扬葩振藻,为我们展示出一幅独特的文坛画卷。  相似文献   

15.
宋夏战争是北宋边患的主要矛盾,是北宋政治改革与文学变革的主要动因。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使得文人士大夫自我砥砺的人格精神重新确立,士人人格精神的变化导致文化心态发生转变,文学创作注重现实社会,改变晚唐五代柔弱绮靡文风。民族格局的变化,导致士人精神发生变化,相应的士人心态的变化在文学创作上表现为文学思想、审美情趣、表达技巧的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政治、文化、文学等几个方面分析南朝文学批评视野中北朝文学的缺席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文学史上所谓的“南北文学的融合”的实质是:在南朝文学艺术形式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安文学所蕴含的生命精神的回归。北朝文人在创作上率先实践,而南朝文学批评在理论上提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魏晋辞赋文学中,《思旧赋》乃是竹林文学的最后收束。向秀山阳之行有着意味深长的生命仪式的意蕴,其嵇、李并提所体现出的生命哲思,透露出由魏入晋士人从"不羁"走向"逍遥"的精神世界的裂变与调整,在魏晋士人心态史上有着值得深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仲长统在《乐志文》、《乐志诗》中为汉末士人描绘了一幅物质富裕、精神自由的理想生活画卷,并透露出此期士人在思想、经济、政治立场及文学上的新动向。这种理想栖居与先秦儒家之"乱世则隐"理念一脉相承。同时,因士阶层自身经济地位的局限性,这种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9.
北魏建国后,拓拔鲜卑统治集团通过对被征服地区民众的强制移民,并以“计口授田”方式将移民安置于代北平城地区,逐渐营造起以平城为中心的代北经济区.与此同时,以洛阳为中心的原河南经济区也逐渐得到恢复与发展,为迁都奠定了经济基础.均田制、三长制与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推出使北魏宏观管理经济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北魏经济转型缓慢,国家对各经济区域的整合成效并不显著.加之孝文帝迁都的时机并不十分成熟,国家行政意识超前,延误了促进国家经济统一体形成的最佳时机.结果,代北和迁洛鲜卑人之间的族群内战使北魏国家走向解体,经济区域整合进程被迫中断.  相似文献   

20.
仲长统在<乐志文>、<乐志诗>中为汉末士人描绘了一幅物质富裕、精神自由的理想生活画卷,并透露出此期士人在思想、经济、政治立场及文学上的新动向.这种理想栖居与先秦儒家之"乱世则隐"理念一脉相承.同时,因士阶层自身经济地位的局限性,这种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