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 novel way for electrification of mineral particles by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was proposed.The effect of irradiation dose on charge/mass ratio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The charge/mass ratio of electrified mineral powders after irradiation was measured by an instrumen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static induc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rge/mass ratio is largely dependent on radiation dose and electric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inerals.The mechanism of electrification by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is discussed.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ssential of electrification by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is a process of retardation and charge deposition of incideent elecytrons in materials. 相似文献
2.
电子加速器辐照降解氯酚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高能电子束辐照降解2-氯酚(2-CP)、4-氯酚(4-CP)和2,4-二氯酚(2,4-DCP)的过程,测定了降解过程中的相关产物。实验表明高能电子束能够有效地降解2-氯酚、4-氯酚、2,4-二氯酚,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同时,随辐照剂量的增大,水溶液的pH下降,氯离子浓度逐渐增高。在8kGy的辐照剂量下,2-氯酚、4-氯酚、2,4-二氯酚的降解率分别为97%、99%、100%;分别有67%、74%、57%的有机氯被转化为氯离子。 相似文献
3.
铜氧化过程中其表面非晶膜的AES和HREM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电子显微阄中的电子束对铜的薄膜样品进行了连续的照射和跟踪观察,结果发现,Cu在氧化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一层非晶膜,这层晶膜在电子束的照射下转变成了Cu的晶体氧化物,AES和HREM分别结果表明,Cu表面出现的这层非晶膜,它的主要成分为Cu和O,在铜的氧化过程中起着一种氧化界面的作用,也就是说,Cu的氧化要经历两个阶段,首先是Cu与O结合形成非晶膜,接着非晶膜在适当的时候转变为铜的晶态氧化物。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薄膜辐射后生成电子陷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聚丙烯薄膜受到高能电子束辐照以后介质电性能的变化,利用不同吸收剂量下相应的热刺激电流直接地表征了介质中的陷阱密度随吸收剂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文所研究的吸收剂量范围(1×10~3Gy~1×10~5Gy)内,辐照在薄膜中引起的电子陷阱密度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迅速增大,介电常数与吸收剂量无关,介质损耗角正切随吸收剂量增加而升高.进一步分析表明,薄膜性能的这些变化主要是由氧化作用、辐射交联、辐射裂解所引起的.根据实验结果,本文提出了聚丙烯薄膜应用的吸收剂量宜限制在<1×10~4Gy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6.
电子束辐照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电子束辐照处理邻苯二甲酸酯类和甾体雌激素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氯霉素类和左旋苯甘氨酸抗生素类药物及其中间体、农药中的二氯吡啶酸,以及卤代芳香化合物的辐照降解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是处理这些有机物污染物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羟基自由基和水合电子在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羟基自由基可以使有机污染物的苯环打开生成小分子物质,而水合电子可使有机污染物有效地脱卤,并且在剂量足够大的情况下,使其最终被完全矿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7.
辐照加工是一种新兴的高技术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改善材料性能、生成新材料、消毒灭菌、食品保鲜等领域,其应用前景十分诱人.介绍了NFZ_10辐照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主要束流性能指标和这些指标的测试方法及测量结果.结果表明,主要束流性能指标均达到和超过设计指标要求,优于国家行业标准指标要求.其中:能量不稳定度≤±1.8%,优于设计指标≤±3%;束流不稳定度≤±0.9%,优于设计指标≤±5%;扫描不均匀度≤±3.2%,优于设计指标≤±5%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9.
10.
利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黄连药材,考察其有效成分溶出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HPLC法,通过比对辐照前后黄连药材的指纹图谱,判断辐照对黄连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采取1Me V,0.67 k Gy/s剂量率,40 k Gy剂量电子束辐照黄连药材,其有效成分显著增加(P0.05),指纹图谱前后比对相似度在0.99以上,化学成分稳定,无辐照衍生物生成.因此,电子束辐照作为提取黄连药材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的辅助方法,是一种高效、便捷的工艺. 相似文献
11.
12.
γ-ray和电子束是高能辐照源,高能射线不仅可以处理被加工物表面,同时可深入其内部,且工艺控制简单,可进行常温或者低温加工,具有节能、无环境污染等特点.分别采用γ-ray和电子束辐照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凝胶含量和拉伸实验等表征手段对不同的辐照效应进行研究,旨在改善纤维表面惰性,探索合理使用两种辐射源辐照改性材料的适用范畴,为更好地利用辐照技术对UHMWPE纤维表面改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电子束诱导玻璃纳米须生长的原位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能电子束辐照下,玻璃表面首先形成突起,在以后的辐照下以扩散限制凝聚的形式在无序态突起上生长出长度在十几到几百nm的树枝状玻璃纳米须,并沿玻璃法线方向生长.这一电子束诱导现象主要是由于照射部位的温升造成的,玻璃纳米须的长度和生长速度与辐照时间密切相关.辐照时间增加生长速度加快,在辐照23min左右时生长速度最快.整体形貌也随辐照时间而改变,玻璃纳米须从高低不平到高度整齐,从局部到整个面积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降低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制造成本,研究了预浸带双面辐射分层固化复合材料的最小电子束能量值,以及双面辐射剂量分布对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试验验结果表明,125keV低能电子束双面辐射可以获得较好的穿透性,并且辐射固化比较均匀,是能够实现复合材料分层制造的最小电子束能量值。相对于双面等剂量辐射固化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的61.7MPa,双面不等剂量辐射固化复合材料层合板的ILSS达到66.3MPa,提高幅度为7.5%。光学显微镜及SEM分析与DSC测试结果表明,辐射剂量分布导致的层间键合树脂基体活性官能团数量,是造成双面等剂量与双面不等剂量辐射复合材料层合板ILSS产生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硫化矿物浮选电化学研究中,控制电位的方式有两种:氧化还原药剂调控和外加电场电位调控。在外控电位浮选体系中,由于外控电位电极与硫化矿物的腐蚀电位差异,电极与硫化矿物碰撞接触时形成电偶腐蚀。从腐蚀电化学理论出发,研究了电极与硫化矿物形成的电偶腐蚀对硫化矿物浮选过程的影响,指出所形成的电偶腐蚀对硫化矿物浮选过程的影响与电极极性、电极材料、矿物的浮选特征等有关。当浮选过程需要发生硫化矿物颗粒表面的氧化时,工作电极应为阳极,电极材料应有较高的腐蚀电位;当浮选过程需要发生硫化矿物颗粒表面的还原反应时,工作电极应为阴极,电极材料应有较矿物颗粒低的腐蚀电位;要消除电极与矿物颗粒之间的电偶腐蚀作用,外控电位电极材料的腐蚀电位与目的矿物颗粒的腐蚀电位应相等或相近。研究结果可为实现硫化矿物浮选过程中外控电位方式、电极材料和电极极性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电子束直接熔化技术中的粉末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子束直接熔化金属粉末技术中,为了避免真空室抽气瞬间的气流和电子束对金属粉末的作用力改变粉末的堆放状态,建立了金属粉末受力模型,并对金属粉末的受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在抽气口位置粉末容易被气流抽走,工作台不能与抽气口在同一水平高度。0.5mA以上的电子束束流引起的压力会推开气雾化不锈钢粉末,该现象的主要解决途径为降低电子束束流、提高粉末致密度和选用摩擦因数大的金属粉末。此外,利用电子束对金属粉末预热,提高其相互间的粘结力也是解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选用不同的溶剂乙二胺、N,N'—二甲基甲酰胺、氨水作反应介质,在微波辐照下,元素硫和铅一步反应生成硫化铅,通过产物的X射线粉末衍射花样,用Scherrer公式计算出硫化铅粒子的直径分别为27,40,54nm;讨论了溶剂在反应中的重要作用。此法具有方便、省时、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对黄瓜、丝瓜和花生的花粉分别进行剂量为300、400、500、600和800Gy的电子束辐照,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了花粉离体培养和观察,并以黄瓜的辐照后花粉进行人工授粉.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剂量在300~500Gy范围内明显提高了黄瓜花粉的萌发率;300~800Gy辐照剂量均大大提高了花生花粉的萌发率;300~400Gy的辐照剂量对丝瓜花粉萌发率无显著影响;高于500Gy的辐照剂量使花粉萌发率明显降低;600和800Gy辐照后的黄瓜花粉授粉产生的果实均发生了诱变效应,外形较短粗,质量增加,但种子的胚全都不发育.此研究结果对探讨应用电子束辐照花粉进行诱变育种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5MeV电子束辐照AgNO3溶液浸泡的TiO2薄膜,得到高性能的Ag/TiO2光催化结构.浸泡AgNO3溶液的最佳浓度为5×10-4mol.L-1. 相似文献
20.
石墨烯显著的优点是其载流子浓度极易调控.目前已经发展出很多载流子浓度调控方法,其中栅压调节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手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栅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一些设计电路、测试仪器并不能承受几十甚至上百伏的高压.最近出现一种电子束辐照掺杂的方式,可以局域、连续地调控石墨烯载流子浓度,但调控范围较小.这里应用硝酸掺杂结合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