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y means of deformation and long term aging, the stability and phase equilibrim characteristic of the C+N synthetically strengthening austenitic Fe-Cr-Mn (W,V)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ustenitic alloy remains stability and no γ→α transformation occurs under 500℃. Synthetic addition of C and N causes the grains to refine and powerfully retards formation of ε martensite and precipitation of σ phase. Ms point is elevated with long term aging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500-700℃) due to a large number of strain induced carbides precipitate. Along with accelerated decomposition of strain induced α' martensite and occurrence of recrystallization, γ→α transformation and σ phase precipitation are promoted so that austenite becomes unstable. 相似文献
2.
利用TEM和X射线衍射仪对固溶态、固溶空冷态和固溶冰水淬火态亚稳奥氏体Fe-12Cr-10Mn(W,V)合金(84),以及固溶态、固溶+拉伸变形态稳定奥氏体Fe-13Cr-17Mn(W,V)合金(85N)中γ→ε转变与层错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γ→ε马氏体转变的合金元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合金相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Nb-Ti微合金化热成形钢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采用Kahn撕裂试验对其韧性和撕裂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对其析出行为和析出粒子成分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含碳质量分数0.13%的热成形钢在Nb-Ti微合金化后的组织为马氏体,和传统热成形钢(22MnB5)相比其奥氏体晶粒、板条块和板条束都得到细化,并且其抗拉强度达到1500 MPa以上,撕裂强度和单位面积裂纹扩展能分别达到1878 MPa、436 kN·m-1.在950℃奥氏体化时,Nb-Ti合金元素几乎全部以析出粒子形式存在,能有效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另外在基体中主要存在两种析出物,一种是尺寸在100~200 nm的Ti(C,N);另一种是纳米级别的钛铌复合碳氮化物,能有效强化基体,提高强度. 相似文献
4.
将C-Si-Mn系TRIP钢通过完全淬火和两相区退火相结合的工艺,得到一种以退火马氏体为基体的TRIP钢(简称TAM钢),并对比分析了TAM钢在不同温度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AM钢经退火后的显微组织特征为精细规整的板条退火马氏体基体、片状残余奥氏体和贝氏体/马氏体组成的混合组织.这种组织降低了基体的硬度以及基体和第二相之间的强度比,减少了基体的位错密度.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退火马氏体基体的板条形态逐渐消失,新生马氏体/贝氏体的团状混合组织逐渐增多.当退火温度为780℃时,综合力学性能优异,抗拉强度为1130 MPa,延伸率可达20%,强塑积为22600 MPa·%.当退火温度较低时,残余奥氏体主要以片状存在于退火马氏体板条间,有利于TRIP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了含0.52%C,2.8%Cr,1.5%Mo,0.5%V的中碳铸造空冷贝氏体钢,尺寸从100mm×200mm×120mm铸锭到10mm×10mm×55mm冲击试样,空冷后都能获得以贝氏体为主的组织,其最佳热处理工艺为加热1050℃,保温40min,空冷淬火,再200℃回火2h,然后空冷,其冲击值可达29.15J/cm2,弯曲强度可达1181.8MPa,洛氏硬度达59.2。 相似文献
6.
7.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s and drop-weight tear test we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wo kinds of industrial X70 and two kinds of industrial X80 grade pipeline steels. The effective grain size and the fraction of high angle grain boundaries in the pipeline steels were investigated by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low temperature toughness of the pipeline steels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effective grain size, but also on other microstructural factors such as martensite-austenite (MA) constituents and precipitates. The morphology and size of MA constituents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pipeline steels. Nubby MA constituents with large size have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toughness, while smaller granular MA constituents have less harmful effects. Similarly, larger Ti-rich nitrides with sharp corners have a strongly negative effect on the toughness, while fine, spherical Nb-rich carbides have a less deleterious effect. The low temperature toughness of the steels is independent of the fraction of high angle grain boundaries. 相似文献
8.
通过翻边实验和槽型件实验,研究了先进高强度双相(DP)钢在小半径拉弯成形中的断裂特性.翻边实验表明,高强度DP钢强度级别越高越容易发生剪切断裂.槽型件实验与仿真表明,高强度DP钢的断裂特性与压边力大小关系密切,压边力大则弯曲圆角处容易发生剪切断裂;压边力小则易在侧壁上发生颈缩断裂.先进高强度DP钢最终的断裂模式是剪切断裂和颈缩断裂相互竞争的结果,任一断裂条件先达到则板料发生该种断裂. 相似文献
9.
高温后双轴压混凝土强度和变形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型混凝土静、动三轴试验系统,对常温20℃及200~600℃高温后的混凝土进行了5种比例加载路径的双轴压试验,测得了混凝土的强度及应变,发现高温后双轴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应变值比单轴压状态时高.根据试验结果,系统地探讨了高温后混凝土在不同比例加载下的双轴受压强度和变形等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同时考虑温度与应力比的高温后混凝土双轴压的强度破坏准则.这些结论为烟囱、核反应堆安全壳、火灾后的建筑物等处于双轴压组合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金华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4)
为满足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现已着手进行机车车辆低合金高强度铸钢系列化研究.本文是在分析这类铸钢件特点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根据自己的试验结果,对系列化中的高强韧性钢种选择及其薄壁铸件的生产,在分析强韧化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用TEM研究了L12长程有序结构Ni74.5Pd2Al23.5合金室温变形后的位错结构.结果表明,加Pd韧化的Ni74.5Pd2Al23.5合金室温变形组织中存在着大量超点阵内禀层错.这些层错是从以反相畴态分解的a/2〈011〉位错通过进一步的分解和反应转变来的.层错的形成是合金变形过程中位错交互作用的二次产物,并不成为影响Ni74.5Pd2Al23.5合金变形和韧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连续介质力学和Eshelby夹杂理论的基础上,将相变诱发塑性(TRIP)钢中铁素体当作基体,其他相当作夹杂相,通过单向拉伸体单元模型,详细分析了各组成相及各夹杂相间的相互作用对材料整体硬化性能的贡献.并以各组成相体积比作为变量,建立了考虑相变诱发塑性效应的应变硬化指数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及文献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应变硬化模型能正确地预测TRIP钢的应变硬化指数;TRIP钢应变硬化指数随应变呈抛物线变化,并非恒定不变. 相似文献
13.
高惠临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
低碳高强度钢25Si2Mn2CrNiMoV在450℃回火状态下产生回火马氏体脆性.本文重点研究了这种钢回火马氏体脆化与钢的组织结构间的关系,提出了碳化物——残余奥氏体——杂质元素交互作用引起回火马氏体脆化的简单模型. 相似文献
14.
用THERMECMASTOR-Z型热模拟试验机模拟热连轧生产,研究终轧温度和轧后冷却工艺对C0.079,Si0.095,Mn0.057,P0.012,S0.020,Ti0.020,Ti0.064,Cu0.06钢屈服强度的影响。发现采用轧后立即水冷工艺方案时,水冷中止温度和卷取温度仅影响钢的沉淀强化组分,而终轧温度变化及轧后延迟水冷时的水冷开始温度对晶界强化组分和沉淀强化组分都有影响。文中给出了相应的强化组分定量估计公式。 相似文献
15.
16.
探讨了淬火工艺对双金属带锯条齿部和背部材料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实际锯切寿命及断口形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工艺对双金属带锯条背部与齿部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有影响,尤其对背部材料的影响较明显.降低淬火冷却速率,使背部材料塑性以及抗疲劳性能有一定的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淬火后孪晶马氏体(含板条内微孪晶马氏体)量有所增加,回火后,使孪晶马氏体发生退化产生脆性片状碳化物,进一步增加了回火脆性 相似文献
17.
黄敏纯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2):50-53,58
研究超低温温度场中Cu Zr Cr合金基体组织(α固溶体)形成孪晶结构并析出弥散的Cu3Zr和Cr2Zr金属间化合物及基体组织微细化的过程。孪晶可以在93K低温下形成和扩展。析出Cu3Zr和Cr2Zr强化相,细化了基体组织。试验表明:以上组织结构的变化,提高了合金抗高温塑性变形能力,减轻了高温焊接时粘焊现象的发生,电极的耐磨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个生产具有极高r的超低碳高强度烘烤硬化钢板(简称ELC-BH钢板)的新工艺,即热轧→卷取→组织预处理→冷轧→退火(快冷)工艺.实验表明,与传统工艺相比,采用新工艺研制的ELC-BH钢板不仅强度和烘烤硬化性未受到损害,而且r值提高到2.67. 相似文献
19.
回火温度对1500MPa级直接淬火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设计了一种新型1500MPa级Si-Mn-Cr-Ni-Mo多组元系低合金、超高强度工程结构钢,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直接淬火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拉强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屈服强度随回火温度升高先升高后下降,延伸率和冲击功均随回火温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分析认为,回火过程组织演变的物理机制一方面包括板条马氏体和位错亚结构的回复、再结晶软化过程,另一方面包括残余奥氏体的分解与马氏体中过饱和碳的脱溶及析出第2相的强化机制综合作用.250℃回火后,板条马氏体内析出ε碳化物;400℃回火后ε碳化物明显粗化,产生回火脆性;600℃回火后部分析出相在奥氏体中形核,在马氏体基体内长大和粗化,最终形态为近似球形,另一部分析出相在马氏体内形核、生长,呈现椭球形或矩形. 相似文献
20.
通过TEM截面像和平面像的观察,对于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外延(LP-MOVPE)法在GaAs(001)衬底上制备的立方相GaN外延层中的缺陷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立方GaN/GaAs(001)外延层中存在很高密度的堆垛层错,层错密度及其宽度在相互垂直的(110)方向上有明显的差异,闪锌矿结构中α位错与β位错间的差异可能是层错出现非对称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