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由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一版)是全国全日制高校的通用教材.这本新编的《大学语文》所选的诗文,均系古往今来的名家名作,精美动人.教材除选文外,尚有编者提供的“注释”和“提示”等.作为高校语文教材,编者行文中的字词句更应讲究科学性、规范性,审校亦需较之一般读物更为严谨,以求达到“国家级”水平.尽管教材编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着力甚多,然亦不无遗憾.现就教材“注释”和“提示”中的失误之处,略举数则,供教材编者在今后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历朝历代越南国王都向中国朝延寻求保护;为保证边疆的稳定,防止外敌入侵,历朝历代中国君主也都推行“保藩固边”的政策。两者相结合便形成了独具东方色彩、又带有安全互保性质的“宗藩关系”。近千年的宗藩关系使得中越两国结成了“唇亡齿寒、共存共亡”的兄弟之邦,成为古代友好周边关系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3.
“何施之为”是《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殽之战一段文字中的一句话。殽之战这段文字,现大、中学教材有好几种本子都收了进去,但对“何施之为”一句的注释,大都不尽人意。有的本子只注大意,不作具体分析;有的本子作了具体分析,可惜注错了。如中学课本注为:“何,宾语。之,助词。为,语气词。”这实际是把“何施”看作了“施何”的倒装。由此看来,这个问题确有加以澄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材初中第一册《乐羊子妻》”捐失成功”下注:“意思是失去成功的机会.”如此注释,问题有二:(一)“成功”二字注而未注忽略了古今意义的差别;(二)增加“机会”二字有悖于原文的结构.“成功”古书并不多见,注家也很少作注.辞书或不收(如《辞海》),或虽收而语亦不详(如《辞源》),甚至有误释者(如《中文大辞  相似文献   

5.
一、比喻 1、明喻 例如: ①巧如弹簧②杀人如麻③危如累卵 以上三例中的本体,喻体和喻词均同时出现在成语中,故为明喻。 2、借喻 例如 ④鸡毛蒜皮⑤唇亡齿寒⑥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以上三例中的本体,喻词都未出现,只是喻体作为成语用来比喻某种事物或现象,如“鸡毛蒜皮”用明喻的形式表现出来,应当是:无关紧要的小事象鸡毛蒜皮。 3、博喻 例如: ⑦玉洁冰清 ⑧如狼似虎 以上两例均用了两个喻体来比喻人的心灵、品行和状态。  相似文献   

6.
一、“妇抚儿乳”的“抚”林嗣环《口技》中“妇抚儿乳”的“抚”字,初中第二册《语文》课本的注释是“抚摸,安慰”。这个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后世历代学者对《文心雕龙》进行注释时,不同学者由于自身思想和理论观念的差异,在对同一文本进行注释时有着不同的解释。通过对“梗概”、“少算”、“嚣俗”、“黎献”、“技诈”五则词语的注释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文心雕龙》的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央电视大学使用的《古代汉语》教材(郭锡良等编),学术水平较高,但白壁不无微瑕,本文就文选词义注释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以就教于大方。 1.《竹头木屑》:“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课本注:“除:  相似文献   

9.
一、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初六册《陌上桑》)“鬑鬑颇有须”一句,课本注释为:“有一些胡子。鬑鬑,须发疏薄的样子。白面有须,是古时候美男子的标准。”古代美男子的标准究竟是什么?“鬑鬑”在此到底应作何解?我们认为课文注释是值得商榷的。余冠英先生在《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29页)中注云:“鬑  相似文献   

10.
杜甫的诗,清以前研究注释的人非常多.杨伦《杜诗镜铨》说:“宋以下注杜者名有千家,迩来论列者亦不下数十家.”解放后,粗略估计,亦不下四五百家.尽管注释研究杜诗的人如此之多,但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关于杜诗仍有值得深入探讨的必要.笔者于杜诗为门外汉,近几年来在通读杜诗后,感到尚有下能已于言者,现在把它写出来,只能算是刍荛之见.敬请方家指正.我想首先必须探讨研究的是:杜诗的主流思想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回答.清以前,一般都认为是“忠君”.特别是从苏轼提出“杜甫一饭未尝忘君”后,更是这样.或者说是“原本忠孝”.在封建社会里,孝实际上是忠的社会基础,所谓“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即是这个意思.当然,仇兆熬说,杜诗“有一念不系属朝廷,有一时不(?)(?)斯世斯民者乎?”除忠君外,也提到忧国忧民.但忠君是首要的,有其凌驾一切之上的崇高地位.解放后,在解说杜诗时,当然也说是“忠君、爱国、爱民”,但把爱民提到了十分突出的地位,说杜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成为“人民的诗人”.这可以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冯至的《杜甫传》为代表.这显然是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在封建君主专制社会里,国王(皇帝)具有无上权威,提倡忠君是与当时的历史时代相适应的.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强调人民性  相似文献   

11.
对“璇玑”一词的注释,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对“璇玑”的所有释义,分别做了深入的分析解读。本文认为“璇玑”应解释为“北斗七星,借代天上星辰”。从文意的客观情理和上下文的叙述情理两个方面论证了这种注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满破     
“一件九凤甸儿,满破使了三两五六钱金(银)子勾了.”魏子云先生注释“潘金莲说这九两重的金丝发髻,改打成九凤甸儿,够用的有余了.”此语不是改制的够用而有余,指的是改制的手工费,即加工的使费.此其一.其二,象对“三停”的理解一样,满破也是数量的关系:满破即整与零,包括着所有使费全部开销,即额内与额外一包在内.《词话》“就使一百两也罢,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以解读文献语义为实用目的而展开的,其成果大都包含在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中。现代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历史,无论是通史还是专科史,都应该重视历代传衍的训诂材料。分析训诂材料,需要了解古代注释的体例,以“训条”为单位,确定其训释对象、训释目的、训释内容和训释方式。“训释方式”不同于“训诂方法”,也不同于“训条”之间的关系。一般把“形训”、“声训”、“互训”、“反训”、“递训”等看作训释方式,值得商榷。利用训诂材料来研究汉语学术史大有作为.《<周礼>复音词郑玄注研究》是一个例子。该书通过对郑玄注释的全面分析,总结了古人研究复音词的经验和注释复音词的特点,为汉语词汇学和注释学提供了历史性成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字词语义古今传承的角度理清了“淘1”与“掏”的语义,修正并完善了“淘1”的义项③;辨析了“淘1”与“掏”的异同;分析了这两个词的注释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修改方案;最后替现代语文辞书重新构拟了这两个词的注释。  相似文献   

15.
《硕鼠》中“逝”的注释质疑高中语文第五册(必修)《(诗经)两首》中《硕鼠》一篇对“逝将去女”的“逝”是这样注释的;“[逝]往。逝将去女,将去女而逝。”我认为这一注释是谬误的。将“逝”释为“往”。已属牵强,而把“近将去女”解释成“将去女而逝”更显附会。...  相似文献   

16.
北京燕山出版社,拟仿照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编纂出版《宋词鉴赏词典》,特向我点题约稿.所点篇目多系宋词篇什中之冷僻者,有关参考资料为数寥寥,有的就连一个字的材料也检索不出来,加之自己词学根基浅薄,鉴赏水平有限,因此,注释解析甚感困难.然而,盛情难却,又不得不勉为感难,硬着头皮钻下去.犹记前些年在山西大学任教时,曾在姚奠中教授指导下选注金元词.先生醇醇告诫说:“古人的一首诗一首词,若未经前人注释过,要把它正确地注释出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三峡》,为素有定评的古代散文名篇,注释、分析它的文章,数以百计。全文仅一百五十五字,逐字逐句,你“斟”我“酌”,似早有定解,更无疑义,实则不然。笔者拟就下列字句再献疑义并加试释,管窥蠡测,谨以之就正于方家。一、“自三峡七百里中”的“自”“自,有‘于’和‘在’的意味。”——这是中华书局版《古代散文选》的注释。“自,这里有‘在’的意思。”——这是部编十年制学校课本初中第四册的注释。就笔者所见,这还是比较慎重的注释,因为其中都带有一些限制的说法或不十分肯  相似文献   

18.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多种多样,本文讨论应用柯西推理证明不等式。 法国数学家柯西(A.L.Cauchy)在《分析教程》的注释Ⅱ中,对于AG不等式给出了一个证明。其方法是:为证明命题P(n)对整数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以解读文献语义为实用目的而展开的,其成果大都包含在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中。现代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历史,无论是通史还是专科史,都应该重视历代传衍的训诂材料。分析训诂材料,需要了解古代注释的体例,以“训条”为单位,确定其训释对象、训释目的、训释内容和训释方式。“训释方式”不同于“训诂方法”,也不同于“训条”之间的关系。一般把“形训”、“声训”、“互训”、“反训”、“递训”等看作训释方式,值得商榷。利用训诂材料来研究汉语学术史大有作为,《(周礼)复音词郑玄注研究》是一个例子。该书通过对郑玄注释的全面分析,总结了古人研究复音词的经验和注释复音词的特点,为汉语词汇学和注释学提供了历史性成果。  相似文献   

20.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的文选注释有可商榷之处.《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中“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的“有”当是表委婉语气,其他古文献中习见.《诗经·无衣》中“与子同仇”的“仇”应该是“朋友、伙伴”.《公刘》“爰方启行”的“启行”当是“开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