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用有限单元法研究曾侯乙编钟双音激发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宝贵的文物, 它具有敲击不同部位时会发出不同音调声音的双音特性. 从弹性波动理论基础出发, 采用有限单元数值方法, 模拟曾侯乙编钟具有扁圆截面特殊几何形状下, 以不同方式敲击时, 弹性波传播和自由振荡激发的过程. 通过对数值模拟激发振荡峰值分布结果的观察和对钟体的频谱分析, 认识曾侯乙编钟双音激发物理过程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陈通 《科学通报》1980,25(11):527-527
(刑田)(竹鬲)编钟是1957年在河南出土的战国初期的编钟。共有十三个钟,最大的钟高30.2cm重4.36公斤,最小的高8.3cm重0.4公斤。每个编钟可以发出两个不同音高的声。在钟的正面中线上敲吋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中国考古曾有过许多次重大发现,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上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灿烂辉煌,其中以秦兵马俑、马王堆汉墓、曾侯乙墓等为代表的地下文物的出土,更是举世瞩目。本刊特辟专栏,约请有关专家撰写几次重大发现的现场发掘实录,陆续刊登,以飨读者。 ——编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 于2001年10月16日-11月2日在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考察,经对比研究后,根据科学研究内容和经济支持条件,最后选定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的首府朗伊尔宾城(北纬78°13’)为“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站址,并将在2002-2003年进行科学考察研究。从此,中国科学家有了自己的北极科学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21世纪中国的环境与发展”研讨会专题评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刘宗超在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教授的倡仪下,于1994年5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举办了“21...  相似文献   

6.
2012年2月6日.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了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图像图。制作完成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分幅图像图共746幅。中国探月工程又取得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不仅仅是中国,美国、俄罗斯近年来也频频地向月球输送“探索者”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了探寻月球的奥秘而“牺牲”。静寂了20多年的探月活动再次掀起热潮。  相似文献   

7.
如果从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理论”概念的1937年算起,系统科学已有近60年的历史。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人间巨变,岁月沧桑,这门以有组织的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在探索中获得巨大发展。在人类满怀希望迎接21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的系统科学学者们在想些什么?由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主办,四川联合大学、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等承办的第四届全国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5月28日至6月2日在成都召开,168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给大会的题词是“发展系统科学,服务科学决策”。学者们就系统科学的理论与应用、现状与未来发表了真知灼见。现摘录部分专家的论文及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郑永春 《自然杂志》2007,29(6):311-372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火箭托举着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三号甲塔架点火发射。11月5日上午11时,嫦娥一号顺利被月球“捕获”成为一颗绕月卫星。在经过三次近月制动后,嫦娥一号进入开展科学探测的工程轨道,随后将进行为期一年的对越科学探测。这是探月三部曲的第一步,也是中国空间探测历史上的新的里程碑。本文介绍了嫦娥一号从发射到2007年11月26日的每一次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日报》报道,中国国家航天局准备在未来两年半内启动探月工程。该报引述中国探月项目负责人的话说,中国第一步将发射环绕月球的轨道飞行器,接下来的项目将是使无人驾驶的探测船登上月球。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已经成功地向太空发射了无人飞船,而据信中国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射载人飞船。中国月球探测项目科学家欧阳自远向《中国日报》说,月球探测是必须进行的,因为月球可能握有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目前中国在太空发展方面占据有利位置,而这将对中国的国家威望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中国两年半内将启探月工程  相似文献   

10.
王润 《科学之友》2004,(3):36-38
那个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一直以来觉得很蹊跷,哪也不奔,偏偏奔月,怀疑是地外的某种有灵性的生物的文明碎片,也或许地球和月球在很久以前就有某种通道,太多神秘了.不去管它了。而现在中国的探月工程是实实在在地要建立这种通道了。21世纪.“嫦娥”才真正开始了奔月之路。  相似文献   

11.
李华 《科学之友》2006,(5):44-44
不久前,我国绕月探测卫星主载荷“光学成像探测系统”在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完成,并交付国家探月工程应用系统总体部。此系统将搭乘我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飞行38万km后到达月球上空,为中国人拍下自己的第一张“月球标准照”。在我国探月一期工程即“嫦娥一号”绕月工程中,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了“光学成像探测系统”的研制任务。这套系统由2台具有独立功能的光学遥感设备组成,包括1台“CCD立体相机”和1台“干涉成像光谱仪”。作为“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的主载荷,这套系统将参与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的科…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木材保存不易,能保存到今天的古代琴的实物,十分难得。目前考古发掘所见到的最早的琴类乐器实物,为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其年代约在公元前433年,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是最早的古琴实物,由琴身和一活动底板构成,通长67cm,  相似文献   

13.
去年1月,英国《自然》杂志开创“中国之声”专刊,发表了一些海外华裔科学家对中国科研工作评估与改进建议的文章,获得了科学界的广泛反响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本刊曾选摘其部分内容,栽于去年的2月号上。10个月之后,《自然》杂志(2004年11月18日)再奏“中国之声”。又请多位更加熟悉中国科研工作状况,包括有较长期在海外从事科研工作的经验,目前已在国内科研机构任职的著名科学家,或对我国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体制,或对某一领域科研工作的成就与问题,坦率陈词,进一步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有的意见,即或只是一得之见,但亦都有所据,而且出于更好地促进中国科技发展的真诚与热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本刊再予择要摘载(部分标题本刊编者作了适当改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是四川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四川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部分观点摘编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金琳琅1996年11月,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科协、四川省青联、四川省科青联在成都共同举办了“中国青年科技发展论坛四川分论坛——四川省农业可持续...  相似文献   

15.
太空救助     
截至2020年统计,地球宇宙空间已有4万多个飞行物,除3000多个各式卫星和空间站外,其余都成为太空垃圾。这些被废弃的卫星和散落的飞行器件,在围绕地球无规则地飞行,给宇宙事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已多次发生太空撞击事故。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空间治理公约”,并决定由4个国家的载人宇宙飞船轮换执行太空垃圾回收任务,这4个国家是:美国、俄国、中国和法国。美国飞船于2020年10月飞入太空,计划工作5个月。这艘飞船工作得很顺利,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回收废弃卫星6颗和太阳能天线架1个。每回收一颗卫星后,要取出卫星里的“黑匣子”…  相似文献   

16.
黄勇 《科学之友》2006,(5):38-38
南京仪器将探明月球元素 2007年,我国将发射一颗“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轨道中绕月对月球进行1年的探测。谈及探月工程中南京所做的贡献,我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透露,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承担了非常重要的有效载荷功能。该台研制的伽马射线谱仪将在2007年的“探月旅行”中,以查明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及钛、镁、氦等重要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状况。它将和X射线谱仪、光学成像仪等仪器协同工作,将月球土壤中的14种元素“一览无余”。此外,南京大学参与的重力场分析工作对绕月卫星的轨道也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7.
楚月 《科学之友》2006,(5):39-39
据悉,我国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上的“相机”——主载荷“光学成像探测系统”已研制完成,并交付国家探月工程应用系统总体部。它将搭乘我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飞行38万km后到达月球上空,为我国拍下第一张“月球标准照”。  相似文献   

18.
梦系广寒     
中国的探月工程自今年起开始实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将搭载的探月仪器已于4月2日开始研制,这些探月仪器有望首次探测到月球两极是否有水或者冰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2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人太空。 月球探测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探测分三步走。第一步“绕”,发射环绕月球探测的嫦娥一号;第二步“落”,发射可释放落月探测装置的航天器;第三步“回”.在月面自动采样后携带月表物质。  相似文献   

20.
宋敏 《科学之友》2004,(3):44-44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日前在成都透露,中国探月计划一期15亿人民币研制经费已经到位,全国近10个单位正抓紧研制月球车,有2轮、6轮、12轮不等。最后,这些车将竞争“上岗”。欧阳自远院士是在日前为成都理工大学师生作学术报告时提及此事的。该报告题目为《月球探测与中国的登月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