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2.
研究三羰基环戊二烯基烷基钼「(η-C5H4SiMe2SiMe3)(CO)3Mo-RR=Me,PhCH2,CH2COEt」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硅与茂环发生电子的反馈作用表现在红外光谱上分子的键振动吸收位移,从而讨论了硅甲在取代茂环后对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的影响并对标题化合物的主题红外吸收带进行归属。 相似文献
3.
硅基取代环戊二烯基二羰基铁负离子[η^5-RC5H4Fe(CO)2]^-(R=SiMe3,I;Si2Me5,Ⅱ)与铁碘化合物(η^5-C5H5)Fe(CO)2I反应,除得到新的Fe-Fe化合物外,还分离到另两种母体Fe-Fe化合物;桥连化合物(η^5,η^5-C5H4SiM32OSiMe2C5H4)[Fe(CO)2I]2(6)与铁负离子[η^5-C5H5Fe(CO)2]^-(Ⅲ)的反应,仅分离到各 相似文献
4.
从双环戊二烯裂解制得环戊二烯.再以直接金属化法制得环成二烯基钠(或钾).研究了裂解和反应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继而以环戊二烯基钾与环氧乙烷反应制取环戊二烯基乙醇.研究了抑制环戊二烯基发生Diels—Alder二聚化的措施,提高了收率,并对环成二烯基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 相似文献
5.
四甲基环戊二烯与五羰湛铁在二甲苯中加热回流6h,即生成标题化合物1,1与碘在氯仿中反应生成Fe-Fe键断裂在铁碘化物(C5HMe4)Fe(CO)2I,2,1与氯化汞反应生成Fe-Fe键断裂的铁氯汞化物(C5HMe4)Fe(CO)2HgCl3和铁氯化物(C5HMe4)Fe(CO)2Cl4.1与氯化亚锡反应仅分离到铁氯化物4.以元素分析,IR和HNMR谱表征化合物1~4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7.
安从武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2):34-35,71
用环戊二烯基二羰基合铁的钠盐与氯乙酸苄酯或ClCH2COO(CH2)nOCOCH2Cl在简便的条件下反应,合成了新的化合物(η5-C5 H5)Fe(CO)2CH2COOCH2C6H5和[(η5-C5H5)Fe(CO)2CH2COO]2(CH2)n(n=2, 3). 反应产物的结构经IR,1H NMR以及MS的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8.
9.
氨基乙酸螯合铁是目前吸收利用率较好的补铁化合物.制备了氨基乙酸螯合铁化合物,并通过pH滴定曲线、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氨基乙酸与Fe(I)的螯合反应. 相似文献
10.
Fe(CO)12与双(二烷基氨基硫代甲酰基二硫)R2NC(S)S2C(S)NR2(R=Me,Et,i-Pr,NR2=NC5H5)反应,得到四个新的含前配体劈开的S,SCNR2和NR2配位分子的三核铁羰基族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及IR,^1HNMR和MS谱学表征。它们是Fe3(CO)6(μ3-S)2(μ,η^2-SCNR2)2(μ-NR2)(Ⅰ:R=CH3,Ⅱ:C2H5);Fe3(CO)8(μ3 相似文献
11.
用INDO系列方法研究了C60的烷氧基衍生物C67H6O2的结构。结果表明,「6,6」,「6,5」两种异构体都具有Cs对称性,前者比后者稳定。以优化构型为基础,计算两种加成产物的UV谱,计算所得「6,6」异构体的特征吸收与实验值相符,同时对「6,5」民构体UV谱进行理论预测,对电子跃迁进行了理论指认,并讨论了光谱的红移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5,40(16):1333-1333
13.
用气液色谱法研究了双一(O,O'一二正辛基二硫代磷酸酯)合镍(Ⅱ)与乙酸乙酯加合反应的热力学性质。测定了333.2~363.2K范围内加合反应的平衡常数,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反应的△H和△S 相似文献
14.
采用PM3品法对(C_2H_5O)_3P~+SS~-异构化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互变异构反应过渡态的几何构型,从理论上论证了这一异构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16.
17.
首次合成了新型配位化合物(FeCp2)0.13〔Ni(C3S5)(C3S7)〕,配体为具有12个S原子的杂戊烯,通过EAI、CP、IR、1HNMR、UV对这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变温四探针法对其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链增长及二茂铁阳离子的引入使配合物的室温导电性能有了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以恒电位电解C60,使其变为负二价离子,并与支持电解质的阳离子进行反应,有选择性地合成C60(TBA)2盐,并用IR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9.
用TEA-CO2脉冲激光器诱发反应介质击穿产生等离子体,导致Fe(CO)5气相解离获得超微纯铁粉,检测表明,超微粉粒径的140A,质量很好,讨论了这一等离子体化学反应的特殊机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三种PW12/SiO2催化剂,对氯乙酸和异丙醇的酯化反应进行催化合成,讨论了催化剂类型、反应时间及异丙醇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