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协同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最基础问题。传统科层制模式下,由于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公共理性的缺失,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主体间形成了非合作博弈关系,并带来官僚体制依赖下独立性侵蚀与治理效率低下、竞争协同机制缺失下供需脱节与权责模糊、联合性协调机制缺失下公共伦理缺失、迭绎循环的困境。立足政府、市场、社区体育组织等主体的行动逻辑进行分析,厘清主体间的逻辑关系,以公共理性为引导构建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协同共治模式,进而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增强主体的自治能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山东省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社会组织的实证调查,探讨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的协同作用,重点分析社会组织在山东省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发展平台。山东省社会组织发展实践表明,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要发展社会组织,必须健全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提升社会组织自身服务能力,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建设,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重大战略议题。城镇化的过程必须关注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与均等化。通过分析龙岩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公共服务提供与城镇化之间的相关数据,以及公共服务的内部结构变迁,对未来一段时期基本公共服务的总量需求作出预测。就如何优化城镇化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提出增加公共服务投入,实现公共资源均衡化分布;探索多渠道供给,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激活各类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功能,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建设发展导向政府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为城市提供智能化治理工具的同时,也形成了新的治理空白,加剧了治理过程的不确定性。两者间对立统一关系可以从国家战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治理工具更新、科技创新过程与结果等方面加以厘清。在“人本-创新-协同”的逻辑框架下,探讨了强化城市治理就要转变政府职能、突出主体示范引领、强化社会监督,明确各主体在城市治理中的定位与职责,坚持城市社会稳定、安全、人本的基本要求不动摇。分析表明,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就城市治理目标的实现路径、智能化工具的使用边界、城市公共服务的供给以及治理过程的动态监督等重点问题提出具体要求,重视法治德治的结合,完善和创新城市治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体育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更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政府可以通过体育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制度创新服务供给模式。上海市杨浦区政府正是基于市场化制度安排创新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形成了补贴与项目委托相契合的供给模式,取得了很好成效,即政府引导与资助、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与运作、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与学校共同生产与提供、社区居民参与和协助的"补贴——委托——合作参与式模式"。这种模式既是居民体育需求的需要,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变革公共治理方式,构建新型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体制与机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我国城乡差距十分悬殊,政府在提供农村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着诸如公共品供给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基于这种现状,政府要改进体制机制,增强公共服务意识,把增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作为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点内容,把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作为衡量城乡一体化进展的重要标志,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城乡公共产品的非均等化已经影响到了城乡的和谐发展。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是由二元分割的经济体制、基层政府事权与财权不统一、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不科学、农村的客观情况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从打破二元分割的经济体制、实现县乡基层政府事权与财权的统一、建立科学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逐步推行"大村庄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政府包办”和“条条管理”是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的基本特征,也是社区体制改革的逻辑原点。社区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多元合作治理网络,但合作的前提是合理分工。社区体制改革的基本向度是社区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社区行政管理与社区公共服务相互分开,社区行政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化。  相似文献   

9.
论公共服务供给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服务型政府以公民和社会为本位,以不断满足公民多样化、复杂化和动态化的需求为宗旨,致力于社会中高效、经济、优质、公平的公共服务供给。政府主导公共服务具有客观必要性。服务型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角色定位是:公共服务领域的新型领导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社会公平的维护者、公共服务规则的提供者和公共服务规则实施的监督者。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的实现,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要求是公共服务供给体现公民本位。  相似文献   

10.
 在生产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的新常态下,大数据为解决中国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不平衡和供给效率不高的难题,实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现代化提供了良好契机。中国科协与百度公司开展“科普中国+百度”战略合作,摸索出大数据时代科普公共服务的智慧化供给模式,实现了公共部门、企业与社会力量的合作供给,在公共服务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向公众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均等化的科普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1.
基于游客感知的视角对浙江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公共安全保障服务、公共行政服务和公共设施服务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制约因素在于相关法制的缺位、社会参与的不足及地方政府能力的缺失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选择性与不当偏好,因此必须转变旅游治理模式,推进制度构建,并依靠社会组织构筑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载体.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主要根源有政府财政支出体制不够完善、市场监管角色不到位、社会政策和保障制度不健全及公共资源配置效果不佳等。对此,通过深化公共财政支出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衡、规制全面的社会政策和保障制度及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来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存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是以政府为绝对主体,忽视甚至压抑了市场与社会力量。在市场经济愈演愈烈的今天,公众日益迫切地要求高质量、差异化的公共服务供给,而目前政府无法单独担此重任以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由此导致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公共服务供给亟待改革。研究现有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问题所在,探索出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的新型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适应我国目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政府应当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从公共治理的视角来审视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问题,政府将不再是唯一的提供者和责任主体。在公共服务提供的过程中,公共治理与其有着天然的内在相关性。善治的实现,在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给予公民的充分参与和监督机会,对于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充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共服务视野下城市运动休闲的健康发展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协调配合:1)科学的决策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决策主体,建立分散型与层级制相结合的决策渠道;2)顺畅的动力机制:政府对城市运动休闲实行宏观调控,城市运动休闲文化的迅速崛起,城市运动休闲服务以“便民、利民”为原则;3)有效的协调机制:通过制度化建设实现部门间的职能协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市运动休闲发展;4)完善的保障机制: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的硬件配置应突出“运动”基调,加快城市体育产业化步伐弥补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完善体育软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城市需要从发展模式、城市功能、空间结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城市治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转型发展。本文以合肥市为例,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幸福城市的视角下,从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推进社会治理四方面提出城市综合转型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提升阶段,在此过程中一些城市集聚人口的能力不断增强,而另一些城市却面临人口流失的困境。在现有经济发展状况下,如何有效维持城市业已集聚的人口规模,成为巩固城镇化成果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人口集聚与公共服务供给关系的研究,为政府通过公共服务政策安排,巩固城镇化成果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因此本文选取典型的外来人口集聚城市——东莞为研究对象,通过重点分析东莞8个经济发达镇的城镇化过程中人口集聚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关系特征,深入揭示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对人口集聚的影响作用与机理。  相似文献   

18.
公共服务视野下城市运动休闲的健康发展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协调配合:1)科学的决策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决策主体,建立分散型与层级制相结合的决策渠道;2)顺畅的动力机制:政府对城市运动休闲实行宏观调控,城市运动休闲文化的迅速崛起,城市运动休闲服务以"便民、利民"为原则;3)有效的协调机制:通过制度化建设实现部门间的职能协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市运动休闲发展;4)完善的保障机制: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的硬件配置应突出"运动"基调,加快城市体育产业化步伐弥补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完善体育软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多次访谈发现:广东省城乡之间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以及公益性基础设施等五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存在较为明显的非均等化现象。究其原由:公共资源城市偏向的城乡二元体制;政府公共服务责任虚化下的财权与事权失衡;基本公共服务法制滞后导致监督不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导致供需失衡;农民需求表达机制缺失导致供需信息不对称,等等,这些是造成我省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主要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20.
公共物品的单一政府供给并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社会公共需求的扩张与政府有限供给能力的矛盾使得公共服务市场化已成为一种趋势。新公共管理发展了传统的公共服务模式,它将商业价值观念移植至公共部门而提高了管理效率的同时,却错置了公共管理中公益价值的优先性。因而有必要重塑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政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