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内涵及外延进行界定,通过数据估计青岛市影子银行的规模。为分析影子银行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首先定性分析影子银行对区域金融稳定影响的渠道,然后构建青岛市的金融稳定综合指数,对影子银行与青岛市区域金融稳定以及与房地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成"倒U"形,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影子银行规模小于临界值时,其发展有利于金融稳定,当影子银行规模超过临界值,则会对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并提出了影子银行影响区域金融稳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与美国的"影子银行"不同,我国的"影子银行"是在2008-2010年间的爆发式增长,这是政府连续施行紧缩与宽松相结合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结果。美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结果给我国金融业上了重要的一课,即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应循序渐进地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同时注重金融风险防范,监管机构应对金融机构及金融活动实施全面监管。  相似文献   

3.
影子银行体系所累积的金融风险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分析影子银行在我国产生的原因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应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完善现行的监管措施,并发挥舆论监督的力量。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机制将是未来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影子银行是2017年金融严监管初期的重点整治对象。3年以来,影子银行高风险资产压降逾15万亿,成效显著。未来监管机构将更加严厉地整治影子银行。以传统商业银行为基础,从监管的角度对影子银行进行类型划分,并测算出体制内影子银行规模。通过构建向量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方法,采用2004年至2018年上半年相关数据,分析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发展和稳定性存在因果关系,对传统银行稳定性的正向冲击很大,对传统银行发展情况冲击虽不明显,但二者之间既存在促进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最后,提出了应对影子银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德铭 《科技信息》2014,(6):233-234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影子银行在金融行业中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影子银行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补充、促进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和不够完善的监管制度,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特点及正负面作用几方面简要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影子银行是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产物,它的生存及发展与传统商业银行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影子银行提供信用、期限及流动性转换服务过程中,其自身固有的不完善的信用风险转移和高杠杆率缺陷,对金融体系宏观微观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发展阶段的差异,影子银行发展对西藏地区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有效降低该地区"金融弱化"现象,需予以适度引导和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7.
影子银行的发展对推动金融创新、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提高了社会整体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在经济下行时,由影子银行体系所引发的金融风险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基于此,本文针对影子银行内涵、特征及风险等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金融市场,但与此同时,影子银行基于其自身高杠杆率、期限错配、高传染性的特点也导致风险不断地聚集,对我国维持已久的金融秩序带来了不安定因素。本文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与运行机制的论述,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系统、全面、分层次的监管对策,促进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使之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引言:中国金融业里的影子银行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是个令人担忧的领域,其中,信托理财产品的风险格外显著。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13年曾表示说,中国的金融五年内最大的风险,就是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这种风险不仅与目前银行业紧密相连,也与现在资本市场的风险相关。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其中包括信贷、担保、小额公司、典当行、地下钱庄等等。自2011年温州的民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随着对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热议,影子银行的概念引发各方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影子银行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金融创新,应该逐步淡化影子银行的概念。巴曙松介绍称,对影子银行的界定应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否纳入正规金融监管的体系;二是否具有期限错配和高杠杆经营的特征以及由此可能带来较高的单体风险;三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甘肃省黄金带的发展至关重要,金融支持其发展是最有力的保证。本文基于控制影子银行风险这一视角来研究甘肃省黄金带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通过采用久期模型加强影子银行的风险控制,规范甘肃省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规范发展,以此作为甘肃省黄金带金融支持研究的突破口,抛砖引玉,希望专家学者更加关注甘肃省黄金带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献计献策助力其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涛 《科技智囊》2013,(10):61-62
2007年,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第一次提出影子银行的概念。随后美国财政郎长盖纳特提出“平行银行”的慨念,意指与商业银行体系相对的平行银行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以A市为例,利用影子价格理论,通过对SO25 a期和10 a期交易价格与其影子价格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该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提出排污权交易初始分配价格的调控方案.据此指出,在排污权交易初始分配价格制定过程中,应参考其影子价格所处阶段.当排污权交易的影子价格分别处于"陡坡带"、"平缓带"和"高原带"阶段时,其初始分配价格应分别保持在较低位、较高位和最高位,从而达到控制污染,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未来银行"什么样子,这是一个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逐渐趋同,但不合一"的过程。根据技术发展、市场变化、客户需求,不断进化演变、提高效率,就是"未来银行"的业务发展方向。一、银行与互联网巨头喜结连理6月里,中国几大银行几乎同时做了一个决定:与中国互联网巨头们跨界联姻。6月16日,中国工商银行与京东金融集团在北京签署了金融业务合作框架协议;20日,中国农业银行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智能银行"和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22日,中国银行宣布已经与腾讯携手成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加上此前中国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而且也是一场全新的影子银行危机。  相似文献   

16.
影子银行业务受到学术界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 利用标准普尔的 Compustat Global 企业数据库提供的 2010~2017 年我国上市非金融企业样本, 从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业务与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 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业务量越大, 分析师预测偏差越大, 即预测准确度越低. 进一步分析后发现, 上述关系在内部控制质量低、机构持股比例低和信用等级低的企业更显著, 并且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业务会增加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 降低信息披露质量. 最后, 替换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 并考察了内生性问题, 结果依然稳健. 因此, 该研究不仅丰富了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的经济后果和分析师预测准确度方面的相关文献, 还对分析师警惕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和市场监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女性人物的塑造是福克纳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而"影子性"则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可分割的性质,并且深深根植于当时美国南方现实社会之中。现实社会把这些女性变成了生活中的"影子",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在福克纳小说中的影子性恰恰反映了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性。分析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两位女性人物的"影子性",探讨美国清教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可以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些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8.
基于影子轨迹线反求采光效果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立竿见影"现象及竿影日照图的原理,分析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影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时间、太阳位置和影子轨迹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影子轨迹图分别推导出求解建筑物朝向、间距、采光时间的数学公式。设计算法通过Visual Basic和Visual Lisp编程,研制计算机反求实验平台,构建利用竿影轨迹图反求建筑采光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安徽省"粮食银行"的发展情况进行考察,研究"粮食银行"的适用性,重点对凤台、利辛等地"粮食银行"的基本情况、运营模式、服务内容、经济效益、存在问题、适用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个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向个人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目前,我国金融服务业正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商业银行运行机制开始与国际惯例接轨。客观上要求银行服务从以企业服务为主转向企业服务与居民服务并重,从传统的"存、贷、汇"向新型的综合理财服务转变。但国内银行的个人业务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差距明显。因此,笔者就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