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诗》是孔子教育弟子、培养君子性情的重要途径。"诗可以兴"即学《诗》可以培养感通之仁,使人与自然宇宙圆融无碍;"诗可以观"即学《诗》可以博观天地万物,广览世间百态,使人获得对宇宙人生的通达智慧;"诗可以群"即学《诗》可以培养温柔敦厚的性情,使人和睦族群;"诗可以怨"即学《诗》可以合理疏泄"怨"情,使人复归血气平和。  相似文献   

2.
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候人诗释义 要想明白这位神女的底蕴,唯一的捷径恐怕还是从一个较迂远的距离──诗经曹风的候人篇出发。从候人诗到高唐赋是一个大湾子,然而这趟路程无法缩短。 候人是怎么一回事呢?序曰“刺近小人也,共公远君子而近小人焉”。朱子说“此诗但以‘三百赤芾’合於左氏所记晋候入曹之事,序遂以为共公,未知然否”。这句“未知然否”太客气了。我认为不但共公与诗无关,连那所谓“近小人”也是谎话。(“远君子”则又是谎话中的废话。)一个少女派人去迎接她所私恋的人,没有迎着。诗中大意如此而已。若要摹仿作序者的腔调,我们便应当说“候人刺淫…  相似文献   

3.
<正>每次看到牙膏广告,心里面就有个疑问,古人是如何刷牙的?那个时候还没有牙膏啊。可是,不刷牙,牙齿又很容易蛀掉。那个时候,牙诊疗手段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顶多就是拔掉。顺便,我们还可以置疑一下"笑不露齿"的古语含义,怕不是因为礼貌规范,而是不能"笑出牙"——牙膏都没有,牙齿都坏掉,哪有牙齿可露?拥有一口洁白健康的牙齿,是人人所期盼之事,而刷牙自然是维护牙齿健康的最主要手段。其实,在古代,人们就懂得清洁牙齿的重要性了。《礼记》中"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说明古人早就有了漱口的习惯。而《史记·仓公传》中也有批出引起龋齿的原因是"食而不漱"。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诗"与"画"关系的研究,可以分为否定者和肯定者两个派别。否定者认为,诗的表现力远比画强,所以"诗中有画"这样的说法欠妥;肯定者认为,画的表现力与诗相当,这在中国诗与中国画关系中更是如此,所以,"诗中有画"是不可轻易否定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5.
你想知道水浒英雄武松在景阳岗上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缘由吗?你懂得"人吓人会吓死人"的道理吗?你想了解人有高矮区分的原因吗?……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秘密吧。  相似文献   

6.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聪明之处是“自知自己无知”,可惜这句话并没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恰恰相反,从古到今,人们都忙着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心里对自己说:“我怎么会无知呢,只有傻瓜才无知!”当流行歌曲里唱着爱,唱着恨,唱着心醉与心碎,流溢着疲惫时,远不会比坐在田垄上歇息的农人体味得真实!当在舞厅酒吧里玩着疯、玩着傻、玩着较真与作假,追求着的是潇洒时,远不会比为着几根小木棍、一条毛毛虫而全神贯注的孩子快乐。有时便想:我们懂得什么?据说,成年人很难看见自然的本身,对此我深信不疑,一些表面的肤浅的东西往往使我们忽略了事物深处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人眼中,缺乏自省意识甚至"八啦换诟"谋已成为对日本国民性的浓缩概括。"反省"依据其认识深度可分为三层含义:认输、认错和认罪。从认输认错的角度,我们不能笼统地说日本人没有反省。中国人抗议日本人没有反省,争议主要集中在日本人有没有认罪,特别是向中国人认罪这个层面上。并习惯拿其与德国相比。但就日本而言,其所信仰的独特的神道教与武士道文化精神,使其在认罪上远不同于德国。其实在不同文化体系下,德、日、中三国对认罪的认识与解读也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如果要让日本人做出让中国人满意的谢罪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中唐诗人李贺以"神鬼诗",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被世人称为"鬼才"。关于李贺"神鬼诗"的横向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但依然有几点为人所忽视。李贺"神鬼诗"研究贵在细致入微,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9.
钟嵘《诗品·序》强调"诗可以怨",是将怨情看作诗歌创作的动因,认为诗歌可以释放怨情,使诗人得到精神的解脱.钟嵘所谓"诗可以怨",是对孔子"诗可以怨"的丰富和发展.《诗品》将"诗可以怨"由"怨刺"为主发展为以"怨愤"为主,推重个人身世遭遇所产生的怨情,同时并不排斥诗歌"怨刺"的政治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数字与诗歌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它们的关系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虽不能说没有数字就没有诗歌,但不少好的诗歌,几乎都同数字挂钩。古人在诗歌里运用数字,可以说曲尽其妙,匠心独到,往往使人叹为观止。我国从《诗经》开始直到现在,代代都有伟大的诗人和伟大的作品,真可以说是诗歌大国。要全面论述数字入诗的问题,远不是笔者所能办到的,本文仅以部分唐诗宋诗为例就数字入诗的形式、特点及其作用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就应该懂得美,欣赏美.学校体育有自己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其不仅使学生炼就一副健美的体魄,而且可以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美的动作、美的仪表,使他们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2.
<正>子日: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日:"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这句话的原意是:孔子说:小人不以行不仁之事为羞耻,不因行不义之事而有所畏惧,不见到利益就不知努力去做,不用威刑就感受不到惩罚,小的惩罚会使他受到大的戒惧,这是小人的福气。所以《周易》说:"脚上戴着刑具掩盖了脚趾,无咎。"就是这个道理。小人是什么样的?孔子用四个否定之否定的句式,描绘了小人为人处世的心态、动机、诉求以及后果。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的闺怨诗数量不多却韵味悠长,具有多重价值。其诗或述闺中女子所思所怀的复杂心态,或刺时悯民,或抒己不遇,呈现出丰赡的主题内蕴。缘时缘事而发的写作特点及诗人为政治家、文学家的独特视角使其闺怨诗蕴涵史学、社会学、美学等多重文化意蕴。白居易的闺怨诗以其思深意远、众韵兼备的特点而横绝中唐、俯瞰诸家。  相似文献   

14.
诗歌译解研究,鲜见从"审美距离"思维方法论角度来展开.因诗译叙事常伴随创造,故而译文并非"零度写作"的结果,它与原文之间难以保持零距离,会产生审美心路及效果的差异,即审美距离.从刘华文《翻译诗学》来看,原诗与译诗之间审美距离被拉远的动因在于:原诗中的"眼前之物"与译诗中的"言下之物"之别;翻译选择中的"近取譬"与"远取...  相似文献   

15.
正你能轻松跃上距自己半身远的高台吗?你会后空翻吗?我想大部分人都不能不假思索地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是残酷的现实是:机器人已经可以了。拥有智慧和力量的"终结者"惩恶扬善、"机动战士高达""EVA人型兵器"挽救地球于水火……随着一部部科幻类的影视、动漫作品的热映,让人们对"机器人"产生无限的遐思。然而,我们从梦想中苏醒后发现,真实世界的机器人还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现在还指望不上它们来保卫地球。  相似文献   

16.
韩愈“以丑为美”和雨果“美丑对照”都强调“丑”在审美活动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韩愈以日常人、事入诗,影响了宋诗的平易之风,以怪诞奇异之事入诗,拓展了宋诗的表现领域;雨果的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美丑对照观念影响了波德莱尔与罗丹等人。他们的“审丑观念”及“丑”在创作中的大胆运用,开创了文艺界审美活动的新风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王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这句话的原意是:《易经》的兴起,大概正当殷商末期、西周德业隆盛之时吧?反映的是当时文王与纣王之事吧?所以《周易》其文辞高险,知危惧者将得到平安,轻忽忘形者将会倾覆。这段话提到了《周易》兴起、兴盛的时间,值得我们好好考究一番。  相似文献   

18.
诗与画具有共通之处,"诗情画意"的艺术美感在中国盛唐诗人王维和英国浪漫主义大师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表现得极为明显,二人诗歌创作的绘画技巧、构图方法和指导思想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与画作为表达美的艺术形式而存在,寄托感情、陶冶情操是其意义之一。这也正是诗画可以融合的原因。基于这种共性,诗可以呈现画的意境,画可以表达诗的情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现象是诗画不断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教育时空     
《当代地方科技》2011,(12):150-150
3、师生相处的方法——反求诸己。师生相处融洽的方法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能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中庸》第十三章“不远章”云:“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  相似文献   

20.
正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预设立方位,圣人效此而成就天地之功能。人的智谋与卜筮所展现的鬼神之智谋结合,百姓助成其谋事。此句话中:"成能",成就其功能。"与能",参与其功能。"人谋",谋划人间之事。"鬼谋",占卜隐秘之事。这句话,从圣人和百姓两个角度,谈了《易经》的功用。对于圣人而言,心怀天下,让人民过上安详和乐的生活,是其职责。如何做到呢?这就要观天地、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