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方面级情感分类已经在单领域和单一语言中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多领域的研究还有提升的空间。通过对近年来文本方面级情感分类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介绍了情感分类的具体应用场景,整理了方面级情感分类常用的数据集,并对方面级情感分类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提出未来可在以下领域开展深入研究:1)探索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方法,弥补深度学习方法存在的局限性;2)学习融合多模态数据,丰富单一文本的情感信息;3)开展更多针对多语言文本和低资源语言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方面情感分类输入类别在不同领域之间差异较大,汽车用户评论文本语义信息不全,语义特征难以提取等问题,提出基于双通道输入的并行双向编码表征(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s, BERT)双向长短期记忆多头自注意力模型的方面情感分类方法。【方法】首先采用了方面情感和方面抽取的双重标签进行标注;其次通过并行的方面抽取和方面情感分类任务通道,分别使用BERT、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and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s, Bi-LSTM)及多头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self-attention, MHSA)提取更深层次的语义信息及近距离和远距离特征信息;最后采用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 CRF)分类器和Softmax分类器进行分类。【结果】在相关的汽车用户评论文本数据集和多语言混合数据集上,本研究提出的模型相较于主流的方面情感分类方法,具有同步抽取方面词和判断情感极性的能力,且有效提高了方面词抽取和方面情...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生鲜水果领域短文本情感分类的准确率,提出一种并行混合网络的情感分类模型。针对食品领域出现较多的一词多义现象,采用双向编码器表征模型(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BERT)来提供词的向量化表示;针对生鲜食品评论特殊的结构,采用分段池化卷积神经网络(Piecewis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PCNN)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BiGRU)并行的模型来对文本序列进行特征的提取,最终使用Sigmoid来进行情感分类。为保证实验的公允,在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准确率达到了94.45%和85.88%。同时发现当PCNN选取合适的分段数之后,也能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其准确率,召回率,F1值均高于复杂度更高的BiGRU模型。提出的模型在生鲜水果短文本的情感分类中表现良好,但是对于其他的生鲜食品表现未知。  相似文献   

4.
文本情感分析就是分析主观文本的情感倾向.针对情感分析中标签样本不足以及不同领域中情感表达存在差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跨领域情感分析方法,利用源领域标签样本完成对目标领域的无监督情感分析.首先,量化词项的情感极性、基于词向量度量词项的领域一致性,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情感强烈且语义一致的词项作为领域间的共享词;然后,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文本特征,基于共享词的极性对源领域情感文本进行特征扩展;其次,基于扩展的文本完成情感分类器的训练,并对目标领域的情感文本进行分类;最后,在Amazon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跨领域情感分类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文本信息中存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文本情感观点的准确判定.为了提高文本情感分类准确率,提出基于混合特征云模型和支持向量机的多级文本情感分类算法.首先,将文本的TF-IDF权重特征和词性特征相结合,采用信息增益法选取特征的同时对特征降维;然后,在文档混合特征向量集上生成云向量模型,依据模型间的相似度筛选出相似度较大的R个文档,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分类准确率,且系统的训练速度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隐式情感分析是情感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分析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文本进行特征提取,结合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结构提取上下文信息,并且在网络中加入注意力机制,构建一种新型混合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文本隐式情感的分析.混合神经网络模型分别从单词级和句子级的层次结构中提取更有意义的句子语义和结构等隐藏特征,通过注意力机制关注情绪贡献率较大的特征.该模型在公开的隐式情感数据集上分类准确率达到了77%.隐式情感分析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提高文本情感分析效果,进一步推动文本情感分析在知识嵌入、文本表示学习、用户建模和自然语言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跨领域情感分类方法中文本表示特征忽略了重要单词与句子的情感信息, 且在迁移过程中存在负面迁移的问题, 提出一种将文本表示学习与迁移学习算法相结合的跨领域情感分类方法。首先, 利用低维稠密的词向量对文本进行初始化, 通过分层注意力网络, 对文本中重要单词与句子的情感信息进行建模, 从而学习源领域与目标领域的文档级分布式表示。随后, 采用类噪声估计方法, 对源领域中的迁移数据进行检测, 剔除负面迁移样例, 挑选高质量样例来扩充目标领域的训练集。最后, 训练支持向量机对目标领域文本进行情感分类。在大规模公开数据集上进行的两个实验结果表明, 与基准方法相比, 所提方法的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1.5%和1.0%, 说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跨领域情感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跨领域情感分类往往是实现单一源领域到目标领域的情感迁移,而在现实情况下,往往存在多个源领域的数据。文章从参数迁移和集成学习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深度迁移学习的多源跨领域文本情感分类方法。首先,使用字符向量增强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单个源领域上训练情感分类模型,然后通过模型迁移的手段,实现源领域的情感知识到目标领域的迁移。通过深度特征抽取和模型迁移,有效提升了跨领域的特征表示能力。为了充分利用所有源领域信息,我们采用集成学习框架对训练好的迁移学习模型进行集成。通过在Amazon多领域的评论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了文章提出的框架对跨领域情感分类的正确率有一定提升。  相似文献   

9.
针对文本情感分类中情感语义特征利用不足、特征降维效果欠佳等影响分类效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扩展语义相似的情感词以及引入词语间统计特征的高精度网络评论情感分类方法.该方法利用神经网络Skip-gram模型生成词嵌入,通过词嵌入相似性度量将语义相似的词语扩展为情感特征;再利用词语间的统计特征进行特征降维;通过多个弱分器加权构建Adaboost分类模型实现网络评论情感分类.基于酒店评论和手机评论公开测试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其情感分类的正确率分别达到90.96%和93.67%.方法扩展语义相似情感词有利于丰富文本情感语义特征,引入词语间的统计特征有更好的特征降维效果,可以进一步提升文本情感分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在线商业评论文本的情感进行挖掘,融合评论文本不同特征为分类器提供更多的信息量,提出了一种新的在线电商情感分类算法。首先,针对传统词嵌入模型无法很好地融合词语情感信息特征的不足,考虑了词嵌入特征和词性特征的多特征融合方法;其次,在两种特征融合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双通道和单通道的对比来比较分类的准确性,提出了并行的CNN和BiLSTM-Attention双通道神经网络模型;最后,使用真实的京东电商评论数据集对所提模型进行了评估,并且在实验中与不同分类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新的混合方法具有更好的分类准确率、召回率和F1指标。  相似文献   

11.
曾桢  王擎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2):5161-5169
现有的基于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的方面级情感分析模型仅使用BERT最后一层隐藏层的输出,忽略BERT中间隐藏层的语义信息,存在信息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BERT中间隐藏层的方面级情感分析模型。首先,将评论和方面信息拼接为句子对输入BERT模型,通过BERT的自注意力机制建立评论与方面信息的联系;其次,构建门控卷积网络(gat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GCNN)对BERT所有隐藏层输出的词向量矩阵进行特征提取,并将提取的特征进行最大池化、拼接得到特征序列;然后,使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 BiGRU)网络对特征序列进行融合,编码BERT不同隐藏层的信息;最后,引入注意力机制,根据特征与方面信息的相关程度赋予权值。在公开的SemEval2014 Task4评论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准确率和F1值两种评价指标上均优于BERT、CapsBERT(ca...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突发事件期间网络舆论的情感倾向,以更有效地调节人们的情绪,维护社会稳定。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BERT模型和多通道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方法用于细粒度情感分类,以获取更加丰富的文本语义特征信息。通过BERT 对输入的文本进行编码,以增强文本的语义特征表示,再通过具有多个不同大小的卷积核的并行卷积层来学习文本特征,捕获文本的深层次特征,提升模型在文本分类的性能。对比实验表明,该模型在准确性、召回率和F1值方面均优于传统的情感分类模型,并能显著改善细粒度情感分类的性能。除此之外,本文还探究了表情符号对细粒度情感分类模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情符号转换成文字后可以增强文本的情感特征提取能力,提升模型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13.
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在处理情感分类任务时会忽略情感特征词的强度,情感语义关系单薄,造成情感分类的精准度不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情感词典的改进型BiLSTM-CNN+Attention情感分类算法。首先,该算法通过融合情感词典优化特征词的权重;其次,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局部特征,利用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高效提取上下文语义特征和长距离依赖关系;再结合注意力机制对情感特征加成;最后由Softmax分类器实现文本情感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情感分类算法在精确率、召回率和F值上均有较大提升。相较于TextCNN、BiLSTM、LSTM、CNN和随机森林模型,本文方法的F值分别提高2.35%、3.63%、4.36%、2.72%和6.35%。这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融合情感特征词的权重,利用上下文语义特征,提高情感分类性能。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标签嵌入的文本分类模型。首先利用BERT模型提取句子特征,然后通过BiLSTM和注意力机制得到融合重要上、下文信息的文本表示,最后将标签和词在联合空间学习,利用标签与词之间的兼容性得分对标签和句子表示加权,实现标签信息的双重嵌入,分类器根据给定标签信息对句子进行分类。在5个权威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文本分类性能,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情感词库在特定领域情感分析的性能,针对情感词的强度和极性随着领域不同而变化的问题,采用遗传算法构建特定领域专用的情感词库。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情感词库构建框架,将词库预测特定领域文本情感趋向的准确率作为优化目标,并不断对情感词分值进行调整。利用遗传算法强大的搜索能力,实现对情感词分值的调整,结合情感词对文本的影响,设计并改进了变异策略以提升情感分类的准确率。设计了精英策略以提升算法的收敛速度。通过在中文和英文评论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表明,相较于已有的情感词库,构建的词库在特定领域文本情感分类的准确率和F1值都在80%以上,具有明显优势,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构建的情感词库在特定领域具有良好的性能,有效提升了情感词的覆盖率,能很好地扩展到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基于视频的多模态情感分析中,通常在同一语义层次采用同一种注意力机制进行特征捕捉,而未能考虑模态间交互融合对情感分类的差异性,从而导致模态间融合特征提取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分层次交互融合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hierarchical interactive fusion network based on attention mechanism, HFN-AM),采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捕获各模态内部的时间序列信息,使用基于门控的注意力机制和改进的自注意机制交互融合策略分别提取属于句子级和篇章级层次的不同特征,并进一步通过自适应权重分配模块判定各模态的情感贡献度,通过全连接层和Softmax层获得最终分类结果。在公开的CMU-MOSI和CMU-MOSE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给出的分析模型在2个数据集上有效改善了情感分类的准确率和F1值。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关键 $n$-grams 和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文本分类模型. 模型采用更为简单高效的池化层替代传统的卷积层来提取关键的 $n$-grams 作为重要语义特征, 同时构建双向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 GRU)获取输入文本的全局依赖特征, 最后将两种特征的融合模型应用于文本分类任务. 在多个公开数据集上评估模型的质量, 包括情感分类和主题分类. 与传统模型的实验对比结果表明: 所提出的文本分类模型可有效改进文本分类的性能, 在语料库 20newsgroup 上准确率提高约 1.95%, 在语料库 Rotton Tomatoes 上准确率提高约 1.55%.  相似文献   

18.
在模糊集合论框架下探索基于词语情感隶属度的情感极性分类特征表示方法。以TF-IDF为权重分别构建情感特征词语的正向、负向极性隶属度, 并以隶属度对数比作为分类特征值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情感极性分类系统。在产品评论、NLPCC2014情感分类评测数据和IMDB英文影评等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表明, 基于情感隶属度特征的系统优于基于布尔、频度和词向量等特征表示的系统, 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情感隶属度特征表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s an empirical study of unsupervised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reviews. The focus is on exploring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unsupervised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limited existing sentiment resources in Chinese. On the one hand, all available Chinese sentiment lexicons —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 are evaluated under our proposed framework. On the other hand, the domain dependent sentiment noise words are identified and removed using unlabeled data, to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such attempt.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ree open datasets in two domain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for sentiment noise words removal can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