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高效、全面、连续和准确地监测河流及湖库的有机污染能够为水质评价和水体污染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该文以淮河信阳段干流及其支流潢河、浉河、白露河等水域为研究对象,针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浓度两个重要的水质指标,基于Landsat 8数据和实测水质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反演模型得到COD和NH3-N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榆林市境内黄河水系主要河流水质现状,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为榆林市水环境治理和污染物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3-2015年榆林市境内黄河水系4条主要干支流段的12个监测断面数据为研究基础,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其进行水质现状评价,并分析其污染成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榆林段一级支流窟野河和无定河达到相应水质功能标准要求,黄河榆林段二级支流榆溪河水质不达标,为Ⅳ类水。从2013-2015年年际变化来看,榆溪河水质表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向;从空间特征来看,榆溪河上游水质达标,中下游水质劣于Ⅲ类水。榆溪河的特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NH3-N)和总磷(TP),来源为城市生产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结论榆林市境内黄河水系干流段及2条主要的一级支流水质良好,二级支流榆溪河存在轻度污染,其主要污染指标为COD、BOD、NH3-N和TP。  相似文献   

3.
渭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全流域73个点位的水质指标,选择溶解氧含量(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作为主要评价因子,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分别评价渭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渭河流域枯水期水质明显优于丰水期,说明非点源污染对流域水环境质量影响最大.总氮、总磷是渭河流域水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流域农业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等产生的非点源污染是导致其超标的主要原因.从流域空间分布来看,3条河流水环境质量的空间差异性较大,其中渭河的水质情况最差,泾河和北洛河水质相对较好.渭河南岸支流水质最好,北岸支流次之,干流水质最差,其中以关中地区干流水质污染最为严重.本研究结果为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数据支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清水河流域3条主要河段的水质状况,利用单污染指数法与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条主要河段均达到中度污染水平,其污染强度依次为十陵河道(MI=1.75)人民塘支流(MI=1.71)长林盘支流(MI=1.21);不同河段的污染特点、污染源也不一样,人民塘支流对氨氮、总磷、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及Cd、Cu、Hg、Cr6+、Pb、F、CN-等污染负荷的贡献较大,而长林盘支流对COD、BOD5、As等污染负荷的贡献较大.十陵河道汇集了来自上游河水及其沿岸的各种污染负荷,有机污染、金属污染、微生物污染和无机污染交叉并存,水质最差.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流经阜阳的几条淮河支流的污染谈起,分析论述了造成污染的原因及对淮河主干道的影响,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质监测与3S技术的结合产生了基于GIS背景数据支撑的纵向连续水质监测方法,它能够用于水质条件在时间、空间上都快速改变且污染严重的城乡结合部河道对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进行确定和评估。采用外业纵向连续水质监测结合内业GIS背景数据整合分析方法,对温瑞塘河支流——划龙桥河进行了典型案例研究。研究显示,对于平原型水库型河网溶解氧(DO)值陡降处对应污染点源、DO值陡降率与点源排污量线性相关,采用连续纵向水质监测方法能够有效确定和评估流域点源性污染。  相似文献   

7.
利用大蒜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三湘江支流5个采样断面的水样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①5个断面的水样均使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率(MCN‰)明显增加,其中4个断面的水样测得的微核率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1个断面的水样测得的微核率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②根据污染指数(PI)将5个断面的水质污染分为两个水平,即重污染和中污染;③以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率为指标,监测三湘江支流水质污染的结果与水质监测结果基本一致;④5个断面的水样测得的微核率与COD_(Cr)、NH_3-N、TP等成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水环境质量是水体质量学研究领域内的一个重要问题,区域水环境质量研究能够为区域的水环境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本文利用汾河水库库体、水库出库口、汾河干流入库口监测数据,涧河、岚河、汾河干流三条主要入库河流水质检测数据.引黄水达标情况统计数据和汾河的水生态系统水生生物监测数据对汾河水库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目前的河流水质状况下,汾河水库总氮为主要超标污染物,超标率90%;(2)涧河、岚河和汾河干流三条主要入库河流水质均较差,达不到地表水环境Ⅲ类标准;(3)汾河水库库区水质环境富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导致汾河水库水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支流污染、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水质不达标.因此,加强汾河水库水三大支流的治理工作是解决当前汾河水库水环境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淮河水质污染已成为严重社会问题,国家也出台了限期治淮的战略目标,但尚有很多理论和实际问题急待解决。本研究根据水体扩散理论和概念理论,首次建立了淮河干流纳污河段的水质概率稀释模型,使之成为合理确定河流排污量和区域排列削减量的科学方法。对规划和实施河流污染治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淮河水质污染已成为严重社去问题,国家也出台了限期治淮的战略目标,但尚有很多理论和实际问题急待解决.本研究根据水体扩散理论和概论理论,首次建立了淮河干流纳污河段的水质概率稀释模型,使之成为合理确定河流允许排污量和区域排污削减量的科学方法.对规划和实施河流污染治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水质监测与3S技术的结合产生了基于GIS背景数据支撑的纵向连续水质监测方法,它能够用于水质条件在时间、空间上都快速改变且污染严重的城乡结合部河道对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进行确定和评估。本文采用外业纵向连续水质监测结合内业GIS背景数据整合分析方法,对温瑞塘河支流--划龙桥河进行了典型案例研究。研究显示,对于平原型水库型河网DO值陡降处对应污染点源、DO值陡降率与点源排污量线性相关,采用连续纵向水质监测方法能够有效确定和评估流域点源性污染。  相似文献   

12.
原水水质状况的优劣对城市供水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对水进行精准评价有助于水质监控与治理。选取2016年淮河干流安徽段4个监测点的水质数据,采用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价水质。按6级水质标准确定水质隶属度,利用熵权法在时间和空间两种不同的原则下计算权重,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定不同准则下的淮河水质级别,得出各监测点的水质情况。同时引入级别特征值,以确定不同时间段与监测点的超标因子。最后,综合两种方法对水质进行评价分析,得出4个监测点中王家坝污染最严重和淮河干流安徽段丰水期有机物污染严重的结论,并且根据评价结果给出了加强区域联动协调治理和采用多种方法分解超标有机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伊通河下游段(农村段)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2015年4—11月非冰封期间,在伊通河下游20km农村河段设置了10个控制断面,并进行了逐月的水质监测,指标包括COD、NH_4~+-N、TN和TP;基于上述水质监测数据,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目标河段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4种评价方法均表明该段水环境质量明显不达标,所有监控断面均属劣Ⅴ黑臭水质.研究河段各断面COD、NH_4~+-N、TN和TP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支流中央沟渠和支流二道河子的COD之和是伊通河COD总量的2.4%,而NH_4~+-N、TP和TN的总量不足伊通河总量的1%;伊通河农村段污染物主要来源是上游城区段(长春市主城区)来水及农村段(农安县区片)的农业面源污染,包括畜禽养殖排水、农村生活污水等.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适合该段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黑鱼水库一年水质的变化情况,选择4个时期(分别为2014年11月8日、2015年3月29日、2015年5月30日和2015年9月6日)对黑鱼水库部分水质指标进行测量。应用SPSS软件对黑鱼水库这4个时期的5个采样点(分别为入口、库中、支流、出口前、出口后)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做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月30日和11月8日主成分得分低,在3月29日和9月6日主成分得分高,黑鱼支流处主成分得分明显高于其它采样点。说明黑鱼水库水质常年处于一个很差的状态,夏季和秋末冬初时水质好于春季和秋季,黑鱼支流是所有采样点中水质最差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泉州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晋江干流及其上游支流基本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而晋江下游支流的南、北渠下游、九十九溪、大盈溪入海口、林辋溪入海口水质污染严重,DO、CODMn、BOD5、NH3-N、TP是最主要超标因子,属有机型污染.根据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统计分析,表明五年来多数河流水质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以资江流域益阳段12个地表水断面为研究对象,结合近3年地表水断面21个污染因子的监测数据,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资江流域益阳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资江流域益阳段水质总体为优;干、支流3个国控断面和9个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1个,占91.7%,Ⅳ类断面1个,占8.3%;2016~2018年,志溪河入资江断面水质污染级别均为尚清洁,其余11个断面均无超标情况,水质污染级别均为清洁。  相似文献   

17.
淮河沉积物总磷和重金属沿程变化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淮河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布规律、来源及污染程度,于2014年7月沿淮河中下游设置16个采样断面,现场采样并检测沉积物中总磷(TP)质量比和重金属(As、Cu、Pb、Cd、Zn)的质量比,分析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沿程分布及来源并对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淮河中下游沿程各城市下游断面沉积物中污染物平均含量比上游断面高;污染物来源分析表明,所有污染物均受到点源污染的影响,其中TP和Cu受到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的共同影响;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对沉积物磷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干流沉积物环境质量受磷的污染相对较轻;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分析表明,无论是单个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还是综合生态危害程度都为轻微。  相似文献   

18.
苏州河污染底泥处理的合理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底泥耗氧物质的释放和河槽稳定性的分析,认为河槽断面上不同位置的底泥污染特性不同,宜采用不同的工程措施,开挖、覆盖和曝气充氧三管齐下,可以较低的代价使底泥对水质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并长期维持.此外,为了满足苏州河变清的整治规划要求,下水排放和支流排放对河水污染的影响也应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蚌埠市龙子湖水质状况,测定了其水中的p H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铅(Pb)、铜(Cu)和锌(Zn)等指标,并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依据,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龙子湖水体的TP、TN、COD、Pb和Zn超出了Ⅲ类地表水体标准限值;由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可知,TP为中污染,TN、COD、Pb和Zn为轻污染,p H、DO和Cu为清洁。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蚌埠学院西门断面为中污染,龙湖大桥断面、淮河风情园断面和珍珠桥断面均为轻污染。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峡库区污染混合区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进一步弄清长江三峡水库修建对库区水质的影响 ,确定库区的环境容量 ,需要针对库区主要城市排污口及重要支流汇流口附近污染混合区进行计算。建立了求解浅水流动及其污染物输移扩散的分步有限元格式。采用 k- ε紊流模型确定紊动应力和污染物质扩散系数。对长江和嘉陵江汇流口附近的流场和浓度场进行了模拟。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选取了桃花溪和李家沱两个典型排污口 ,对建库前后的污染混合区范围进行了预测 ,分析了建库前后污染混合区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 :建库后污染混合区的面积有较大增加 ,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控制水体污染 ,保护和改善库区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