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吉林省近50年粮食产量及作物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吉林省近50年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及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可以看出吉林省近50年来粮食总产量呈"波动式"迅速增加;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大豆、玉米、谷子和高粱四大作物"四足鼎立"的结构模式演变为目前以玉米占绝对优势的"玉米型"经济。分析了粮食总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和影响粮食作物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指出吉林省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图3,参10。  相似文献   

2.
通过带型、品种和种植方式组合筛选了适于绿洲灌区应用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了不同模式的生产能力和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小麦/玉米‖洋芋(-洋芋)和新型小麦/玉米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三大模式平均产量高于传统"吨粮田"11%,其中"三种三收"模式增产增效更为显著,推广价值较高。试验同时得出影响复合群体产量的因子顺序是小麦品种>玉米品种>种植方式,组分产量的突破口主要在生理特性方面。参试模式中最优组合是A3B1C3。表5,参3。  相似文献   

3.
利用已建立的有关松嫩平原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棋型,分析松嫩平原未来15年粮食增产潜力,主要包括增加玉米积温,干旱地区灌水,计划外耕地的利用,改变种植结构,增加施肥等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分5年为一阶段预测了到2000年,2000年,2010年松嫩平原粮食生产情况,预测结果合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松嫩平原黑土区大垄种植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土壤肥水气热综合调控和光能转化利用原理,改0.67m小垄为1.34m大垄,建立两个大垄间隔一个小龙地的大小垄和大垄连片的垄体结构;调2垄上作物布局,形成早晚、高矮、阳阴搭配,宽窄行交错,有效地利用时间差和空间位的具有良好通风透光效能的作物群体布局。进行适于旱作农田轮作、施肥、耕作整体要求的玉米、大豆、矩菜、小麦大垄种植制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大小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与常规小垄种植比较,粮食  相似文献   

5.
玉米不同垅作及群体结构对产量影响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三种垅作形式为主要内容,研究不同垅作的增产机制及相应的群体结构,提高玉米大面积连片种植的单产水平。试验表明大垅和大小垅种植方式具有保持和提高土壤温度、水分、抗旱抗涝的作用,同时适于密植,光能利用率高等老年,吡常规小垅玉米增产14.0%-22.85。适宜密度6-7万株/hm^2。图3,表2。  相似文献   

6.
运用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对新疆奇台县农业种植结构优化配置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要使其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必须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减少农作物种植面积。在现有农业供水量不足的情况下,小麦、大麦面积需要逐渐减少,而玉米及经济作物(油料、甜菜)的面积应适当增加。相对2005年,在P=50%的灌溉用水的保证率下,2010年小麦、大麦种植面积应分别减少14.9%、19.2%,而玉米、油料、甜菜则应分别增长4.7%、23.4%、75.7%;到2015年,前两者需减少15.0%和20.6%,后3者增加2.6%、23.1%、75.0%。同时,在这两个时间段农田总面积将减少1 580 hm2、1 935 hm2,使农作物种植面积和水量实现最优分配。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是产粮大省,也是畜牧大省,种植青贮玉米发展奶牛事业,是黑龙江省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中的重大举措。种植青贮玉米对品种选择比较严格,不仅要求品种的生物产量高,还需抗病性强、病叶少,并能在乳熟期收储、品质好。在黑龙江省的西北部地区引进了高油115等8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测定生物产量、成熟期、抗病性、品质等多项指标,经综合评价,筛选出较好的青贮饲料玉米品种主要有高油115、龙辐208,此品种适合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表4,参2。  相似文献   

8.
选取1955~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和人均GDP数据,建立了基于三次方关系的中国能源消费与人均GDP的EKC模型,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线性回归系数和二次回归系数均不显著,能源消费总量、人均能源消费与人均GDP之间存在"N"型EKC曲线,且不存在拐点;能源强度与人均GDP之间存在"N"型EKC曲线,但存在拐点。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和熵权评价法表明:人均GDP增加是能源消费增加的驱动力,能源强度的降低能抑制能源消费的增加;能源强度的扩展模型和最佳子集回归表明:对能源强度影响最大的是工业能源强度,其次是工业结构,然后是第三产业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9.
博弈论作为网络形成模型求解的主流工具,在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现有研究主要采用合作或非合作的单一博弈论方法对网络形成问题进行求解,未能很好地反映问题实质。对此,采用非合作-合作两型博弈方法,研究网络链路形成的策略优化问题,可以有效地结合非合作阶段的策略设计与合作阶段的联盟收益分配。首先,在非合作博弈阶段,进行策略设计并形成第二阶段合作博弈的竞争局势。其次,在合作博弈阶段,基于第一阶段非合作博弈的竞争局势,形成联盟及其合作博弈,并采用Semi-CIS值求解各个竞争局势下合作博弈的局中人(节点)分配值。然后,将得到的分配值作为第一阶段非合作博弈的局中人支付值,计算非合作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解,进而得到双边链路形成的两型博弈模型的最优解(链路连接)。最后,通过数值实例验证了所建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和可用性,为研究更加复杂的网络形成问题提供了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型防空导弹,利用一系列假设,设计满足对抗仿真系统需求的比例导引法仿真弹道;运用瞬时平衡法对导弹气动力参数进行处理,形成平衡升力系数和平衡侧力系数;在导弹控制系统理想工作情况下,运用弹体法向、侧向受力与控制系统产生的需求力相等的假设,建立弹道方程;通过仿真可以看出,利用的假设和建立的弹道方程是正确的,能够描述某型防空导弹的弹道特性。  相似文献   

11.
将环境引入生产要素,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从变化趋势、动力、成因,以及不同生产要素的作用差异等方面,对2000-2007年吉林省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环境效率的提高快于资源效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末端治理模式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有其合理性;②吉林省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而各市州间表现出较大差异;③长春、吉林等区域中部核心城市的经济运行绩效对于吉林省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起着主导作用;④吉林省区域内部和年度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式差异较大,在投资拉动战略下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⑤在推动区域发展过程中,应积极提高劳动力素质、组织管理效率等软技术对全要生产率的贡献,同时重视环境成本的高位运行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与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保障。吉林省粮牧资源基础较好,高产量区域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中南部地区。1998-2007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同比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研究发现,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是产值区位商〉1且就业区位商〉1的行业,集聚增长趋势较为显著;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加工类型总体上以粮牧加工为主,药品及特产品加工比重逐步提高,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粮牧高产量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比重较高,农产品加工业向大城市郊区及原料产区集聚进程明显。  相似文献   

13.
基于比较优势的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在玉米、水稻等大宗农作物生产效率上同全国相比没有明显优势;甜菜、烟叶、油料、麻类等经济作物同全国相比处于劣势;玉米、高粱、大豆、甜菜4种作物同全国相比有规模优势,且玉米、高粱优势较大,其它作物处于劣势;吉林省玉米、高粱、大豆同全国相比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其它作物处于劣势。将吉林省各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划分为4级,与之相对应调整措施,从而确定了各地区的优势组合,为各地区提出了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方向。表10,参16。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指标权重,对吉林省2005年49个市县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各市县综合评价数值,将其划分为经济发达、次发达、中等、欠发达和落后等5种经济类型区,并分析了各经济类型市县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讨论了吉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表2,参16。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农民收入的时序演变、结构转变与空间差异分析,应用变异系数、极差系数和GIS技术研究吉林省农民收入的整体变动情况。研究表明:1986~2003年,吉林省农民收入在经过了稳步、曲线、直线、波形增长后遭遇平台期;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年均比例占总收入的80%以上;省内各市县农民收入的高低重心发生显著变化。利用1990~2003年的数据,选取影响农民收入变动的8项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发现人均耕地面积是影响吉林省农民收入的首要因素,关联度高达0.893。结合吉林省实际,对8项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图3,表2,参5。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吉林省是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省份之一,研究其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其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探讨了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并依据吉林省实际情况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吉林省9个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吉林省城市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可持续发展隶属度除长春、吉林较高外,其余城市均较低;利用聚类结果对吉林省可持续发展分区,吉林省分为3个可持续发展区域。说明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程度区域差异明显,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从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图2,表3,参18。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河南省南阳市植烟田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河南省南阳市烤烟种植区各项土壤肥力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烤烟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对土壤肥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级。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绘制河南省南阳市烤烟种植区土壤肥力评价图。结果表明,唐河、方城和内乡的东南部由于植烟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K含量高,为土壤适宜性较高地区;西峡、淅川、邓州和内乡的西部植烟田虽然土壤中有机质和含N量较高,但Cl-含量也比较高,为次适宜区。今后应注意改良土壤,加强N、P、K搭配比例的协调。图2,表3,参15。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中部地区水稻土养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吉林省中部地区九台、榆树、长春、德惠、永吉的水稻土主要养分状况进行的测定分析表明:各地N、P、K、Zn、有机质间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全Zn含量较高,K含量较低,其它元素含量中等。全K含量除九台外,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全Zn和有效Zn的含量差异较大.除永吉外,均高于或与我国度吉林省土壤全Zn含量持平,且全P和速效P及碱解N间、全Zn与速效K间呈显著正相关。表3,参9。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水资源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资源的有限供给已成为农业大省吉林省实现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本文建立了吉林省水资源投入产出表,通过计算、分析,表明农业耗水量巨大且经济效益低,农产品的调出又导致水资源的大量外流为此,本文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合理规划配水,在农业系统内部大力节水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