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边缘区成为城市空间扩张的主要区域,越来越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村落沦为“城中村”。在城市本位主义思想影响下,原本复杂的城中村问题在加入了历史文化保护的因素后,使得原先作为休憩、交流的公共空间在使用功能和利用特征等方面变得更为复杂。文章以“城市型”历史文化名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施效果评估-实施过程评估-改善策略”的整体框架,通过整合“建成环境-居民活动-社会经济”的定性综合评价,结合多源数据定量分析,从历史文化传承、生活环境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公共空间在城市扩张蔓延和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双重作用之下的发展策略,延续村落中的历史文化传统,激发公共空间的活力,实现城乡之间的融合共生发展,为“城市型”古村落公共空间营造起到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和谐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在介绍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和性质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因素,结合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从规划设计和管理2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科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胡娜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2):57-60
目的转变城市滨水区规划的价值理念,突出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在规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城市滨水区规划应该坚持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于公共空间理念的基本内涵和价值意蕴的分析过程中,梳理公共空间理念的规划原则和实践操作规范。结果城市滨水区规划的公共空间理念颠覆了传统规划理念所遵循的抽象性空间设计模式,拓展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具体性空间设计模式。结论城市滨水区规划的公共空间理念及其基本原则为当代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空间设计、文化空间设计等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原则规范。 相似文献
4.
针对历史街区活力衰退的现象,基于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与公共空间-公共生活(public space-public life, PSPL)传统调研法,运用大数据的点密度分析与传统调研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深入地研究青岛市大鲍岛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活力特征。研究发现公共空间的衰败、现代生活元素的缺失、与周边活力空间不协调是大鲍岛历史街区活力衰退的主要原因。结合案例分析与自身历史文化属性,从大鲍岛历史街区的物质文化空间、文化功能空间和文化服务空间三大方面提出具体的活力提升策略。研究表明,宏观+微观层面的研究视角、新技术+传统调研的研究方法、定性+定量的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能够全面而具体地研究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活力,也可为其他历史街区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开始提升,人口数量也持续增长,人们对城市住宅公共空间建筑的要求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对城市住宅公共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居住要求,因此需要对公共空间建筑从户型、景观、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设计,尽可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保证建筑公共空间的合理性。文章阐述了公共空间设计意义,分析了城市住宅公共空间建筑设计现状,并从全面性、综合性的设计角度提出公共空间建筑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开始提升,人口数量也持续增长,人们对城市住宅公共空间建筑的要求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对城市住宅公共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居住要求,因此需要对公共空间建筑从户型、景观、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设计,尽可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保证建筑公共空间的合理性。文章阐述了公共空间设计意义,分析了城市住宅公共空间建筑设计现状,并从全面性、综合性的设计角度提出公共空间建筑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城市雕塑的规划和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分析我国城市雕塑现状入手,研究城市雕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探讨城市雕塑的发展对策,以合肥女人街入口主题雕塑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建筑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不同构成元素,相互间必然存在排斥、竞争、摩擦,需要通过整合—即整体的调控和必要的约束、限制甚至强制,实现相互协调与合作,使之共生于一个整体之中。整合的目的是架构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组织结构,促进系统整体突现性的产生,进而达成有机、有序。建筑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渗透与交融,是实现两者差异整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城市高架桥下部空间作为城市新空间的一种,对市民生活、城市交通、城市景观有较强的影响作用.文章从桥下空间具有城市公共空间属性的角度,去认识桥下空间的特点与制约因素,并提出今后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适应原则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文化日益交融的今天,人们对于生活的空间要求也日益提高,随着时代的呼唤,公共艺术应运而生。伴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公共艺术必然会被推倒各类艺术门类的前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壁画艺术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公共空间中具有其独特的语言形式,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1.
孙红梅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23(2):101-104,123
翻译的文化转向使文化翻译勃然兴起,在文化的多元性不断丰富的当今世界,文化翻译观对比语言学翻译观具有现实的进步性,语言学的对等论已束缚了翻译的进一步发展。多元系统理论及解构主义理论为文化翻译的第三空间提供了理论解读,文化翻译的第三空间是不同于原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文化交融和冲突的空间,译者作为这一空间的操控者应该尽量以第三者的视角,客观、不偏不倚地审视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爱丁堡城市空间以及传统聚落的分析,指出国内城市空间存在的问题,并以2个设计方案(C-House,南京仙林大学城中心正城市设计)为实例,提出并探讨了最大化建筑和用地的可穿越性的设计原则,以及由此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及为其带来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引起了包括城乡规划领域在内诸多学者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深度思考.在梳理和辨析韧性城市和健康城市概念基础上,结合国际文献分析指出两者在环境、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共性特征,尤其在应对环境污染方面更加明显,这也显示出未来韧性城市和健康城市的研究必将呈现一定的交集.从城市空间环境优化的角度,韧性城市的实施具有... 相似文献
14.
在人口密度等级区划的基础上对研究区进行网格划分,运用搜狗地图API计算出武汉市内任一社区距离任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间的最短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包括从出发地到起始公交/地铁站点、抵达站的公交/地铁站点到目标地的时间、乘坐公交/地铁的时间),结果显示: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可达性最优的地区集中在硚口区,江汉区和江岸区的沿江地带,这些地区的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均在1 h之内,甚至是一刻钟.2)汉阳区、洪山区西部以及江岸区北部的后湖街道等区域的可达性较好,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在1.5 h左右.3)东西湖区、汉南区2个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欠佳,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在2 h左右.4)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4个远郊区的绝大部分区域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极差,公共交通出行的时间甚至高达5 h左右.针对武汉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可达性“中心优外围差”的空间分异格局,提出合理布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改善公共交通的结构,交通管理精准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改变发展模式四项基本措施,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空间格局,以达到一城之内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林翔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1)
基于广场型公共空间概念界定下,归纳了中国传统城市广场型公共空间的类型.从空间结构、空间功能、空间形态和空间文化方面进行东西方比较研究,探讨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而总结出中国传统城市广场型公共空间的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李巧玲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4):93-96
综述了旅游客源市场的有关理论及其意义.在客源市场调查和数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武威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旅游类型结构和人口特征结构进行了分析,为武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在城市建成区与郊区的文化环境特质的现状调查基础上,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rfer8.0绘制甘井子区文化环境特质现状等值线图.从区域差异及人群差异角度,研究城市建成区与郊区存在明显的文化环境空间分异,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城市郊区人员文化环境偏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郊区对个人精神文化环境关注较少,更重视公共空间文化环境;对制度文化环境关注较少,更重视与生活相关的物质文化环境和行为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0年和2008年两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提取北京规划市区公共绿地信息,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北京规划市区公共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北京公共绿地数量与面积都不同程度的增加,公共绿地面积由2000年5542.68hm2增加到2008年的8321.98 hm2,公共绿地北部较多,南部少。②公共绿地中超大型斑块所占面积比例高达80%,③公共绿地景观破碎度较高,特别是小型斑块;公共绿地分维数偏低,斑块边界较规则,形状较简单。
关键词:公共绿地、斑块、景观格局、北京 相似文献